APP下载

高职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困境及发展战略

2014-12-30苑秀芹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11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建设职业发展思政教育

苑秀芹

摘  要:教师作为课堂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其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发展程度对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体系的改革,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发展遇到一定程度的困境。基于这一背景,本文笔者将分析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师遇到的职业发展困境,并有针对性地给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职业发展;思政教育;思想道德建设

1  高职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所谓教师职业生涯,是指教师自身的工作能力,职业素养和在学术上达到的成就等一系列要素,随时间变化而逐渐成长和积累的一个过程,在国外,对教师职业生涯的研究相对国内更为深入。教育学理论普遍认为,教师职业生涯包括两个维度,一是时间维度,二是领域维度。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起步晚,成熟度低,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发展一直以来被人们所忽视,加上国家对高职教育领域改革逐渐深入,因此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困境。接下来笔者将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遇到的困境。

(1)高职院校偏重实用性课程,轻视理论性课程

由于历史等各方面原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量多、名气不大,因此学校之间竞争激烈。为了抢夺更多的生源,各个学校都以"就业率"为硬性指标,只要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这所学校的值得青睐,而且这种办学思想也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也得到了报考者的认同。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安排中,学校往往偏重于加大对实操性课程的比重,力图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操作技能,以此作为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再者,高职院校办学经费多数由政府财政拨款统一承担,有的地区本身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财政基础薄弱,因此能够分配给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相对较少,因此学校也更看重能为学校带来经济效益的课程,所以在课程安排上出现了"扶强抑弱"的现象。

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思政课被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学校仅仅为了达到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时要求,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设施,理论资料的购买和后续培训等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很多教师缺少必要的研究资料,只靠一本教材基本参考书,是不可能系统地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的。而且有的学校将思政课安排为大课的形式,几个专业的学生在一起上课,或者是安排在晚上上课,不仅影响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也对教师授课产生了一定干扰。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不到必要的反馈,自然无法从中总结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的劳动成果由于一些外在的因素而得不到必要的尊重,也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人数较低,很多学校都压缩思政课教师的在编人数以减少经费支出,结果导致每个教师要承担远远超出规定和要求的课时数,变成了"上课工具"。有的省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人数仅仅占全部教师的3%,但承担的课时数却达到总课时的10%,压力巨大,重复性工作多,而能够用来反思回顾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时间就显而易见地少了很多。由于教师数量少,很多教师在面临一些理论性问题的时候缺少同行一起讨论和研究,对时事的把握和热点的追踪就不那么精准,在课堂上解释相关政策和理论知识点时就不可避免地照本宣科,这样又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师职业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

由于师资力量缺乏,也导致思政课教师年龄梯度分布不合理,学校往往缺乏人才梯队培养的观念,

(2)思政课学科地位和实际地位的落差

根据教学大纲,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当代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热爱党和祖国,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政课的任务和功能绝不亚于任何一门实操性课程,这种对人的思想的教育和改造应当是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教育学界普遍流传一句话:"做正确的事才能正确地做事",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之后,才能更好地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思政课在名义上地位崇高,理应得到重视。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高职院校在开办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导致思政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思政课教师一方面面临着对自身课程的严格要求,又得不到必要的支持,这个矛盾长期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存在,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又一困境。

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就是应付作业,完成考试,而且思政课本身内容相对抽象和枯燥,很多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大,甚至厌倦。这种情绪反馈到教师,就会让教师产生一种困惑,明明自己讲授的内容对学生未来发展大有裨益,但学生自己不重视,自己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也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教师评价制度不合理

在我国教育体系安排中,高职教育被归分为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下面的一个分目。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安排和管理模式上统一于高等教育体系,对思政课教师的评价和绩效考核也一样。而且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评价体系中有重资历、重职称、重年龄的特点,一方面是对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的鼓励和肯定,但另一方面对有潜力、已经在工作中卓有成效的年轻教师而言则稍显不公。这个问题也影响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很多年轻教师在工作上敢想敢做,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让本来枯燥的思政课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得到学生的认可。但由于教师相对年轻,且在科研论文等方面数量不足,因此在评优和评选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时候往往因为"硬性条件不达标"而得不到应有的鼓励。职称制度中,科研能力是重要的一环,但发表学术论文需要潜心研究学术问题,思政课教师本来教学任务就重,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再去深入研究学术理论,因此阻碍了职称发展和荣誉奖励。这对教师的职业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此外,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缺乏必要的职业培训。现代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很多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点不断有了新内涵,单凭教师一人之力往往难以准确把握,需要由教育部门统一进行培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扩充知识内容,不断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相适应。但我国缺乏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配套后续培训,无论是业务培训还是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都相对缺失,导致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自我提高的动力不足,影响其职业发展。

2  高职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困境的解决措施

 高职思政课教师面临的职业困境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原因,与社会、学校等多方面都有关系。因此解决这一问题,要从以下角度入手考虑。

(1)社会层面

由于多种原因,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知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即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人才的途径。但高职院校的定位更加侧重于实操能力,这是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但受社会舆论导向影响,人们往往认为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差生"才会考去高职院校,而且也是成绩和能力相对较差的教师才会选择到高职院校就业,因此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和后续专业能力培训方面,对高职思政课教师的投入都达不到实际所需,从根本上制约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发展困境。

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参考国外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政策安排,在财力和物力的分配上有所倾斜,保障教师一定程度的生活标准,为其职业发展和更好地投入教学工作解决后顾之忧。此外,还要建立起针对高职思政课教师的终身教育和培训制度,让其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充实。再有,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多元化评价,将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和年龄资历等因素纳入到统一的评价体系中,并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引入包括学生评价、同事互评的考核要素,力求最全面地反映一个教师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激发思政课教师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为其职业发展打造良好的基础。

全社会要树立其对高职教育的正确观念,认识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所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一样会发挥重要作用;思政课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其讲授的内容不是虚无缥缈和空穴来风的,也不应当被束之高阁,思政课的重要程度不亚于任何一门专业课。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角度给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2)学校层面

学校是教师工作和理论研究的主要场所,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重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思政课教师能否拥有充分条件进行职业发展。社会层面创造的条件要在学校得到贯彻执行,才能落到实处,真正让教师受益。同时,高职院校也是最了解本校思政课教师实际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因此学校首先要建立思政课教师综合能力档案,将教师学历水平、任职年数以及综合评定记录等综合在一起统一管理,在进行具体的后续教育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时做到有针对性安排,"因材施教",让每位思政课教师的优点得以发扬,不足之处进行修正,这是在制度层面保证思政课教师能够拥有职业发展的机会,并贴合自身实际能力。再有,学校要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引进绩效管理制度,在教师基础工资的基础上,以绩效作为工资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实现"能者上,平者留,庸者下",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术研究能力和论文发表篇数,而是回归到高职教育的本质,加大对教学能力的考查,倡导以教促研,在教学岗位之外设立科研职位,让真正有能力的教师在教学之余有条件进行学术研究,从而带动思政课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为其职业发展打造良好环境。

(3)教师个人层面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主义指出,事物的发展由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它们能够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条件基础,都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外在因素,而教师个人的努力才是职业发展的中心环节和内在推动力,如果教师自身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那么再良好的环境都很难发挥应有的价值,而如果教师有很强的自我驱动力去提高职业能力,那么在适合的制度环境下就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因此,教师本人要积极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观念,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清晰的规划和定位;其次,要正视在现阶段所遇到的困境,将压力转化成为动力,借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最后,要多向同行学习,多问学生意见,以此完善自己,提高职业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俊生,陈大超.教师个体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13.12:67-69.

[2] 马庆发.郑娟新.职校教师压力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8:83-86.

[3] 田丽,常蕤.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及其启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7:46-48.

[4] 祝龙海.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J].上海教育科研,2014.3:74-75.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建设职业发展思政教育
医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