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小与教学点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及政策建议

2014-12-29张旺郭喜永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16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现实困境政策建议

张旺 郭喜永

【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的首要保障和关键举措。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施行,我国教师队伍在素质提升和均衡配置上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师资配置在区域间、城乡间和校际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调研发现,乡镇中心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县镇小学多项指标已接近.个别指标甚至超过县镇小学;而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农村学校中已形成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的新的不均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进行“底部”攻坚.大力加强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队伍建设;现实困境;政策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首要保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的关键举措。近年来,随着“网联计划”、“特岗计划”、“硕师计划”和“国培计划”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我国教师队伍素质在整体提升,其配置也逐步趋于均衡。但由于城乡教育二元体制和重点学校政策的影响,师资配置在区域间、城乡间和校际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笔者曾对一些县镇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调研中发现,乡镇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县镇小学多项指标已接近,个别指标甚至超过县镇小学。但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队伍现状却不容乐观,有很多指标远落后于乡镇中心小学,这在农村学校中又形成了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新的不均衡。鉴于此,笔者认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进行底部攻坚,大力加强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一、现实困境

1.素质水平困境

笔者在对县镇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教师队伍素质水平调研中发现,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教师原始学历最低、高级职称最少、教学水平堪忧。

原始学历最低。许多在职教师只是出于职称评聘的功利化考虑来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往往是哪个学科好毕业,就学习哪个专业,许多院校出于经济收益的考虑,放松了对学员和教育质量的要求,使获得相应学历的教师学力不足。所以,原始学历还是评价教师素质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被调研的学校中,原始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最大值为58.3%(县镇小学),最小值为0(村小学和教学点),县镇小学平均为24.2%,乡镇中心小学平均为20.3%,村小学和教学点平均为7.8%,差异系数为1.05,远大于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标准的0.65。可见,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教师原始学历水平远低于县镇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

高级职称最少。在被调研的学校中,一级教师及以上专业职称比例平均为62.8%,最大值为80.0%(县镇小学),最小值为49.5%(教学点),县镇小学平均为62.6%,乡镇中心小学平均为56.0%,村小学和教学点平均为50.9%,差异系数为0.14。高级教师专业职称比例平均为2.1%,最大值为5.O%(县镇小学),最小值为0(村小学和教学点),县镇小学平均为3.8%,乡镇中心小学平均为2.2%,村小学和教学点平均为0,差异系数为0.91。从高级别职称比例来看,县镇小学略高于乡镇中心小学,远高于村小学和教学点,一级教师及以上专业职称比例相对均衡,而高级教师专业职称比例差异较大,特别是村小学和教学点却没有高级教师。

教学水平堪忧。新课程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各方面都给教师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从实地调研来看,新课程改革却对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教师影响不大,特别是对大多数年龄较大的民办转公办的教师来说几乎没有影响。从民转公教师比例来看,被调研学校中最大值为100%(教学点),最小值为0(县镇小学),县镇小学平均为0.5%,乡镇中心小学平均为33.0%,村小学和教学点平均为51.0%,差异系数为1.23。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中一半以上为民转公教师,这些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年龄又偏大,接受新理念、新技术较慢,有的教师甚至排斥多媒体教学。

2.专业发展困境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对新时期小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对照《专业标准》,在调研中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在专业发展上,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发展环境不利,教师培训缺少实效。

发展环境不利。发展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数量少,大多数学科都只是一个年级一个老师,有些学科是几个年级一个老师,教师间平时没有集体备课、研讨的条件,想在网上查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条件又不具备。调研中发现,大多数村小学和教学点都不具备上网条件,有的即使能上网,但其设备又陈旧又少、网速又慢。另外,多数村小学和教学点都缺少能够真正引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水平的校长。

培训缺少实效。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对各级各类培训国家和地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培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培训中普遍存在着各级培训不能合理兼顾、培训名目繁多、学校应接不暇、工学矛盾突出,有些培训内容还缺乏针对性、脱离教育教学实际等情况。特别是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教师培训问题更为突出,最受教师欢迎的培训方式是外出脱产培训,但一些高质量的国家级和省级的培训很难有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教师参加,这样的机会大多会优先分配给乡镇中心小学。而大多数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只有机会参加县镇举行的教师培训,到市州或省城参加培训成为他们的一种奢望。又因为网络条件的缺失,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的远程培训也难以实现,使培训缺少实效。

3.师资管理困境

师资管理水平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调研中发现,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师资管理整体呈松散、粗放型管理,具体表现为年龄老化严重、超编缺编并存、教师交流流于形式。

年龄结构失衡。在被调研的学校中,30岁以下教师年龄比例平均为9.9%,最大值为27.1%(县镇小学),最小值为0(村小学),县镇小学平均为11.8%,乡镇中心小学平均为7.7%,村小学和教学点平均为5.9%,差异系数为0.9;50岁以上教师年龄比例平均为22.5%,最大值为71.4%(村小学),最小值为9.5%(县镇小学),县镇小学平均为15.4%,乡镇中心小学平均为15.9%,村小学和教学点平均为39.2%,差异系数为0.72。从中可以看出,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比例要小于乡镇中心小学和县镇小学,50岁以上教师比例要远高于县镇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有的村小学50岁以上教师比例甚至高达71.4%。可见,在村小学和教学点中教师年龄老化现象非常严重。

超编缺编并存。调研学校中有一个教学点共有3个年级21名学生,按照某省规定的比例,只能配置1个专任教师,且要承担三个年级的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等所有科目的授课任务,很显然,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事实上,这个教学点配置了6名专任教师,按此比例即超编5人,超编率为500%。但即便如此,其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紧缺学科仍然缺少专任教师。在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兼课现象非常普遍,多数教师一人要教多个学科,写数本教案,一些学校由于实在没有教师兼课,一些科目就干脆不开改成自习课,很多村小学和教学点都有两套课程表,一个平常用,另一个应付检查用。这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交流流于形式。城镇教师支教及城乡教师间交流是提升农村学校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被调查的某省虽没有出台教师交流的专属文件,但在调研中发现,其县域间城镇教师支教已成为常态,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城镇学校很不情愿派出本来就很稀缺的骨干教师,派出的多为顶不了岗或是小学科教师,有的学校甚至将到农村支教看作是对教师的惩罚。而一些骨干教师支教又基本不到村小学和教学点,这些优秀的资源多被乡镇中心小学享用。农村学校对支教教师又爱又恨,一方面他们非常渴望有城镇高水平教师的指导引领;一方面又担心支教教师不好考核、难于管理,只是出于功利目的到农村镀金,不把心思放在教学上。城乡间教师交流由于存在着各种制约因素还没有建立相应机制,有的只限于县镇内、乡镇内进行交流。

4.地位待遇困境

自《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了农村学校教职工工资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发放后,我国广大乡村教师的工资发放才逐步有了保障。但与县镇学校比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的待遇还是偏低,职业无吸引力。

教师待遇偏低。以班主任津贴为例,被调研的县镇小学都增至了一百元到几百元不等,因为这些学校都有生源较多的校代幼儿园,收取的费用学校可以用于改善教师待遇。而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通常是“一个萝卜几个坑”,这些学校大都没有师资条件开设校代幼儿园,有的学校也只能靠出租一点儿闲置之地来填补一下因为生源少而极度紧缺的办公经费,而教师福利待遇根本无法考虑,班主任费大都维持在二十几年前的12元标准。国家在诸多政策文件中规定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其工资、职务职称晋升、发放津补贴等优惠政策,在所调研的村小学和教学点中没有体现。

职业无吸引力。教师待遇偏低、乡村条件艰苦、距离城镇较远、发展环境不利等多方因素,使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许多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校长都表达了留不住优秀教师的无奈,苦心培养的骨干教师最后也都“飞”了,大多被县镇小学“挖”走。面对村小学和教学点优秀教师外流现象,有些县(市)教育局进行了行政干预,结果是乡镇中心小学由于交通相对便利、专业发展环境相对较好等原因,又成了许多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托门子找关系要去的地方。在对学校骨干教师的调研中,以市(州)级骨干教师为例,平均为14.5%,县镇小学最大值为32.2%,村小学和教学点最小值为O,县镇小学平均为21.7%,乡镇中心小学平均为20.3%,村小学和教学点平均为4%,差异系数为0.76。

二、政策建议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在2011年底全面实现普及以后,战略性任务已适时调整为均衡发展,成为党和国家以及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全力推进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大多省份都在积极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但师资配置均衡成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障碍。通过调研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处于最底层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远落后于乡镇中心小学和县镇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底部攻坚已迫不及待。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难题要切实增强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职业吸引力、大力提高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业务水平、积极营造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综合改革村小学和教学点相关体制机制。

1.切实增强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职业吸引力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建议地方政府要积极落实国务院《教师队伍意见》、《均衡发展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布局调整意见》和五部委颁发的《农村教师意见》中关涉到的教师职务(职称)晋升、教师编制标准向村小学和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等逐一尽快落实,切实提高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的地位与待遇。据《中国教育报》2012年6月25日报道,湖南省泸溪县从2009年起实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县财政在预算中安排资金1300多万元,发放村片小教师每人每月岗位津贴1200元,农村中心完小、初中教师岗位津贴每人每月400元;同时,绩效工资也向农村教师倾斜,设立了农教补贴,农村村片小教师每人每月200元,农村初中、中心完小每人每月100元。仅岗位津贴一项,村小教师一年收入就要比城里教师多出1.44万元,不少村小教师年收入可达5万元。不仅如此,泸溪县还实行教师职务评审向农村教师倾斜,农村教师职称晋升的比率和机会超过了城区学校。这些做法破解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难题,促进了城乡教师均衡,很值得借鉴。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增强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职业吸引力,除提高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地位待遇外,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生活环境、交通状况、医疗条件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别足以影响大学毕业生对农村教师职业的选择。调研时我们在对村小学和教学点的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满落编后去留意向的调查中显示,他们有89%选择想去乡镇中心小学或县镇小学,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乡村各方面条件太落后。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力推进,虽然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校舍建设等硬件很好,但增强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现实困境政策建议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