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回望中 发现未来的模样,实现意义的前行

2014-12-26孙彩平

中小学德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根基宝藏方法论

清晨醒来,我们总是被一种奔向未来的情绪推动着,在心里憧憬着未来的模样,开始一天的新生活。

一百年来,我们选择通过“向外看”描画未来。我们把现代化作为未来的标准,把今天的西方作为未来的模版,把吃西餐、过洋节、说洋话作为时尚,向提前过上、甚至只是短暂地经历这样生活的人投去艳羡的目光,甚至,为了更快更直接地过上这样的生活,很多人想尽办法,选择远赴重洋、背井离乡地移民……

一百年来,我们坚定了“向前看”的姿态,把“弃旧图新”作为方向。为了迎新,我们不遗余力地除旧,遗弃旧传统,停用古汉语,把怀念过去斥为守旧,把信守古训看作迂腐,决绝地想割断自己的文化根基,努力将未来变成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样子……

大家不再认为,过去,包含着照亮当下与未来的意义之光。但是,一件事的意义,无法在孤立的时间片刻定论,而必须在时间的绵延中,在诸多连续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中才能清楚地呈现和绽放。失去过去这一根基,人终将无法确定自己去往哪里,为什么要到那里去。如托克维所说,如果“过去不再把它的光芒照向未来,人们的心灵(就会)在晦暗中游荡”。

过去,如同广阔的海洋,隐藏着前人、他人以及自己以前的思与想、生活的经验与教训,是我们全部的文化财富和意义宝藏,“因为离开旧思想传统,任何思想都几乎是不可能的”(阿伦特)。在这个宝藏中,我们捡拾起珍视的贝壳,装进衣袋,带向明天。在昨天与明天的相逢中,成就对人生、对世界、对社会的理解,“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回头看是描画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式。孔子强调“日三省乎己”,教导弟子时常回顾自己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检视自己的德行,他晚年时对人生的回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已成为很多人自我理解的重要参照。但他写《春秋》修史中所透露的回望对精神前行的方法论意义,可有多少人懂?

小学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多请学生回顾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环节,多数老师都以此作为课堂的引入,作为展开讨论话题的基础,但很少有人想到,回望生活的教材设计思路,暗示着意义找寻的方法论路径——

在回望中实现意义的前行。

孙彩平,南京师范大学道德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   南京,210097。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根基宝藏方法论
“想明白,说清楚”是学好数学的根基*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宝藏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浅议小学语文为学生奠定文化根基
让养成教育成为德育的根基
寻宝记
巨大的宝藏
论西方哲学方法论之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