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就业结构关系

2014-12-25张艳沈惟维

关键词:铜陵市就业结构第二产业

张艳,沈惟维

一、引言

铜陵市位于长江之滨,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电解铜、黄金、化肥和水泥生产基地。辖内一县三区(铜陵县、铜官山区、狮子山区和郊区)和一个新城区,截至2012年末,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74.21万人。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了76.30%,较1994年提高了28.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居安徽省首位。随着铜陵市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铜陵市第一产业就业水平与第二产业就业水平不断降低,而铜陵市第三产业就业水平不断提高。铜陵市第一产业就业水平1994年是33.4%,2012年下降到20.5%,下降12.9个百分点;铜陵市第二产业就业水平1994年是46.0%,2012年下降到36.6%,下降9.4个百分点;铜陵市第三产业就业水平1994年是20.6%,2012年上升到42.9%,上升22.3个百分点。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是相对传统的城镇化而言的,它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其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持久动力,其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是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对铜陵市1994-2012年的城镇化与就业结构进行协整分析,估计并检验了铜陵市城镇化水平和就业结构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分别对第一、三产业就业结构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

二、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就业结构相关性分析

(一)变量选择和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的数据期间是1994-2012年,数据来源于历年的《铜陵统计年鉴》。文章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城镇化水平(Y),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表示第一产业就业水平(X1)、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表示第二产业就业水平(X2)、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表示第三产业就业水平(X3)。

(二)相关性分析

相关系数是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1]。取值越大,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高;值越接近0,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低。通常认为大于0.75时,认为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

1.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产业就业水平相关性分析

2.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第二产业就业水平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第二产业就业水平进行相关性计算和显著性检验,得出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4502053,相关系数检验的p值大于0.05,于是在显著性水平0.05上认为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第二产业就业水平无明显的负的线性关系。铜陵因铜立市,是典型的工业城市,铜陵有色等工矿企业就业的员工数量较大且基本保持稳定,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第二产业的就业水平影响不明显符合实际情况。

表1 1994-2012年铜陵市城镇化水平、第一、二、三产业就业水平

图1 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产业就业水平走势图

图2 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第二产业就业水平走势图

3.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就业水平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就业水平进行相关性计算和显著性检验,得出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8660268,相关系数检验的p值小于0.05,于是在显著性水平0.05上认为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就业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的线性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产业就业水平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较高,呈现负相关关系;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就业水平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较高,呈现正相关关系;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第二产业就业水平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较低。因此,文章主要就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三产业就业水平进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

三、铜陵市城镇化与就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对Y与X1、X3之间进行协整分析和检验时,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和数据的剧烈波动,对原序列取对数,分别记为LnY、LnX1、LnX3。为了检验数据的平稳性,我们通常采用单位根检验,文章利用R语言软件,采用广为流行的ADF法。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2 可知,LnY、LnX1、LnX3在 5%显著水平下一阶差分平稳。

(二)协整检验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序列LnY、LnX1、LnX3均为一阶单整,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我们先用OLS方法估计出序列间的线性组合,得到LnX1、LnX3与LnY之间的协整检验方程:

在学生管控微视频之后已经总结出了大量的问题和困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其中的学习难点。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后实验对比,逐步理清其中的知识盲区。例如在“压强”这一抽象的概念中,学生可以相互探讨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相关因素。当学生相互探讨之后,很可能并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已经能够总结出物理学客观规律,那么学生自己总结出的相关概念或规律,反而更加记忆深刻,且理解效果更为理想,是应用物理学知识的关键。

下面分别对回归方程(1)和(2)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4所示。

表3 回归方程(1)的 εt单位根检验

由表3可知,残差估计值εt是平稳时间序列,为零阶单整,进而得到序列LnY,LnX1存在协整关系,即LnY与LnX1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而回归方程(1)是有意义的。

表4 回归方程(2)的 εt单位根检验

由表4可知,残差估计值εt是平稳时间序列,为零阶单整,进而得到序列LnY,LnX3存在协整关系,即LnY与LnX3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而回归方程(2)是有意义的。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说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如果变量X有助于预测Y,即根据Y的过去值对Y进行回归时,如果再加上X的过去值,能够显著地增强回归的解释能力,则称X是Y的Granger原因,否则称为非Granger原因。

由表5可知,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滞后一、二期的情况下,LnY是LnX1、LnX3的granger原因,无法拒绝LnY是LnX1、LnX3的原因,即城镇化水平是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格兰杰原因,但反之不成立。因此可以说铜陵市城镇化水平是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的原因,他们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四)结论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表5 格兰杰因果检验

1.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产业就业水平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就业水平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第二产业就业增长并无明显的线性关系。

2.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就业结构之间是长期均衡关系,长期均衡中,城镇化水平每增加1%,可以促使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0.7392%,促使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0.6765%。

3.granger因果检验进一步说明铜陵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第一、三产业就业结构的调整,而铜陵市第一、三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对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他们之间是单向的因果关系。

四、促进铜陵市城镇化水平与就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拓宽就业领域。一是政府要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向现代化的复合型农民转型。让农业生产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道路。逐步实现农业就业人口可持续化的稳步转移。二是农村要走现代化道路,争取实现城市和农村同步发展。积极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民增收问题,要继续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教育等公用事业,对于农民自主创业给予政策扶持,积极拓展农村就业领域,发展多元化的农村经营模式来丰富现有的经济形式,带动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第二,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就业结构。铜陵市产业结构较为特殊,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资源型城市转型刻不容缓,扶持战略性新型产业成为铜陵市第二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以建立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市为目标,政府须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为历史契机,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努力实现产业和城镇的有机融合,发展资金密集型、高新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等不同类型的产业,保证大、中、小及微型工业企业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第三,拓宽现代服务业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增长。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服务性需求的急速增长,现代服务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现阶段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不均衡,高端服务比例较低,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服务业结构需要继续深化调整,发展地方性产业集聚公共服务平台,政策向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倾斜,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引导服务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第四,推进以相关制度为保障的新型城镇化,保障就业增长。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需要逐步深化改革内容。特别是体现在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邱爱军认为,“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敏感,在于其目前直接与教育、社保、医疗等诸多福利挂钩。在现行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预算收入由上级支付,按其户籍人口核定。因此,地方政府如果要扩大城镇福利制度覆盖的范围,只会主要考虑本地户籍农业人口。”改革户籍制度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城镇失业人员、城镇就业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努力缩小地方差异,保障就业增长。

新型城镇化战略任务的推进对铜陵市发展可持续经济有重大的意义,由过去的偏重经济发展逐渐向注重经济社会整体和谐、协调发展转变,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路子,真正让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与城市居民享受均等的待遇,建立起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共同支撑的复合型就业体系。

[1]刘爱英,姚丽芬.中国城镇化水平和就业结构关系的协整分析[J].特区经济,2011(2).

[2]汪泓,崔开昌.安徽省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3).

[3]汪泓,崔开昌.中国就业增长与城镇化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2(8).

[4]杨振宁.统筹城乡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5).

猜你喜欢

铜陵市就业结构第二产业
铜陵市大通古镇防洪墙设计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大众阅览点对青年之影响——以安徽省铜陵市全民阅览点为例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