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阳维忠的书法之路

2014-12-25

文艺论坛 2014年11期

蔡 栋

次前韵谢与迪惠所作五幅· 黄庭坚诗 240cm×40cm

人说永州是本书,是本读不完的大书。这里,历史人文深厚,山川河流秀美。九嶷山上舜帝陵、瑶家圣地千家峒、千年古村上甘棠、明清古韵柳子庙、浯溪碑林天下闻……历史名人更多,蒋琬、黄盖、柳宗元、周敦颐……仅书法艺术上,也出了两位鼎鼎有名的大师级人物:怀素、何绍基。

如今,永州书坛又跃出一匹黑马,欧阳维忠一举荣获第十届国展最高奖,为湖南书坛赢来殊荣。

欧阳维忠的书法,以“二王”为根基,心慕颜柳筋骨,手追苏何神韵,尤对永州先贤何绍基书法情有独钟,浸淫其中,一写便是十余年,取法乎上,认定蝯叟不放松,终于在“二王书风”风光无限的当下另辟蹊径,脱颖而出。

永州市书协名誉主席罗峰林在总结欧阳维忠成功秘诀时说:“回归传统,以一种书体为主调,融入其他书法,下苦功夫,勤能补拙,自然水到渠成。”

以一种书体为主调,融入其他书法的路,湖南好几位书家都走过。张锡良习赵之谦,周少剑学苏东坡,刘振涛写何绍基,都很成功。这里的关键词是一个“勤字,浅尝辄止是不会有突破的,硬要下苦功。

朝阳岩听泉亭· 刘道著诗 180cm×60cm

东坡学士有诗云:“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平心而论,维忠学书的条件并不好:身处边远山村,父亲早逝,家境贫寒。学书,既无渊源家学,更无名师指点。中学都没毕业,更没上过大学,甚至连什么研讨班也没进过,他走的完全是一条自学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宁远平田村读小学时,他就对书法和绘画产生了兴趣。放学回家,他常跟在大人身后,挤在村祠堂中心观察乡下能人书写对联和各类牌匾。耳濡目染,9岁时,他就能临摹大人书法,上世纪六十年代,自家门口及邻居家的门联都是出自他的笔下。

由于家中生活拮据,无钱给他买纸学书,他每天就用继父为他人扎纸屋时余下的废纸练字。没有笔,他用手指和树枝在沙堆上写。

读初一时由于他嗓音好,被招进祁剧团,学唱小生。可没几年,剧团效益不景气,正好一家新厂招人,他就进了工厂。干了六七年后,不到50岁即办了内退,到现在家里也不怎么宽裕。

可不管怎样困难,他都没丢下上小学时迷上的书法,那是他人生的最大乐趣啊。

在工厂,他主动申请上一般人不愿去的晚班。因为晚班上班时间短,下班后能有三四个钟头练字。

为了练就臂力,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在自己的臂肘上压上一块7斤8两的耐火砖练字。

有一年夏天他攻楷书,竟4个月没出厂门;天太热,肩上搭块澡帕擦汗,边擦边写,硬是没有停笔一天。

近30年,哪怕工作再苦、再累,应酬再多,他每天至少两个多小时的练字雷打不动……

没有名师耳提面命的指点,他就拜帖为师,大量读帖。初学二王,习过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后临苏东坡手札,流行书风也跟过一段,倒是没有临过一般学书者都临过的米芾。有次临何绍基行书,一临就上手,仿佛与何字有缘,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主攻方向。

湖南人素来有一种霸蛮精神。学书法亦如此。怀素缺纸,种下万株芭蕉树,用蕉叶写,把蕉叶写光了,用漆板接着写,竟把漆板写穿了,“坐卧想笔画,三十年无完衣被”,你看霸蛮不霸蛮?何绍基临汉碑拓片,动辄数十通,临写《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100多遍;为了拓碑访古,常风餐露宿,出入崇山邃谷之中,没有霸蛮精神,怕也吃不了这个苦,冒不了这个险。

古诗三首 130cm×70cm

夜泊朝阳岩·黄佳色诗 160cm×60cm

欧阳维忠的家就在柳子庙附近,与怀素当年习书的高山寺隔河相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从书法先贤身上,欧阳维忠首先汲取的也许是那种霸蛮精神。

从儿时习书到现在,一晃30余年过去,欧阳维忠专攻书法,终于大器有成。

看欧阳维忠写字,是一种享受。他的书法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笔下书法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或古雅浑厚,或质朴清新;毫无浮躁之气、矫揉造作之气,一切是那么自然、含蓄,表达的是情感与法度相依相融,厚重与灵动相得益彰,古雅与时尚相映成趣。观其用笔,中锋、侧锋互用。运笔放中有收,雄中寓秀,巧中藏拙;墨色枯、涩、浓、淡,变化丰富,尤其是涨墨的运用,有王铎之妙,令人拍案称奇;章法错落呼应,视觉上给人赏心悦目之美感。

是他的行书作品,何氏书风跃然纸上,颜鲁公宽博雄劲之情态、苏学士洒脱飘逸之意趣亦时有所见。

欧阳维忠挥毫,从不信笔而书。曾见他写一横披,写完后,观者一片叫好,他端详良久,摇着头指着每行的第一个字说,竖看不觉得,横看就没有大小的变化。写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字较多,相同的字不少,难度比较大,写了好几张他都不满意,原因是他给自己定的标准高。

郑板桥曾说过“精神专一,奋苦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他喜欢这段话,也牢牢记住了这段忠告,从不马虎求速效。

离骚名句· 屈原句 60cm×25cm

老埠头· 何绍基诗 180cm×50cm

天都峰·潘耒 68cm×68cm

生活中的维忠豪爽、率真、厚道、随和,对名利看得淡,对友情看得重。他的京剧唱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歌亦唱得不错,腾格尔的《天堂》、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屠洪纲的《精忠报国》,都是他的首选歌曲,几两小酒下肚,常常高歌一曲,或一往深情,或慷慨激昂,唱得大家不报以热烈掌声还真觉得委屈了他。维忠的二胡也拉得很棒,一曲《二泉映月》常常在一幅作品成功诞生后奏响。书法与音乐有太多的相通之处,这是否也是欧阳维忠书法悟性高,自学书法艺术能不断有突破的原因?

如今,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欧阳维忠的书法成就已获社会公认,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但他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行百里者九十半,更何况艺术从来无止境。维忠又岂会以此为终!

有朋友请他到长沙去成立工作室谋发展,免费给他提供住房等,他婉谢了,原因是家中孙儿太小,家里离不开他。何绍基谈及书法时曾说:“竖起脊梁,立定脚跟,书虽一艺,与性、道通,固自有大根巨在。”欧阳维忠“大根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