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改革中高职教育课程教学转变与评估

2014-12-24李萍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0期
关键词:知识转变学习

李萍

摘 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重点转变观念,将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采用主体性、多元化的学习形式,以全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性评估,改革评估内容和方法;确保评估的可信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转变  评估  知识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35-02

理想的教学涵盖多元教育目标、教师学习者及社会相关人士的角色、知识的本质、评估活动及话语五个维度。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的一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交互状态。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对话,在广泛对话的基础上,主动选择、建构、完成学习过程。学习是一个自我调控的过程,学习者应处在一定的可以创设的情境中。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建设性的、具有创意的。教师应是反思型的,只有反思,才能识别成功与失败,以促进学习。教师的角色应是魔术师型的,在教学活动中应扮演参与者、组织者、支援者,并能够随环境的要求有机地转换角色。评估应是发展型的,与学习直接相关的是形成性评估,以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为主,关注个人的发展,使得评估具有发展性。

1 现状解析

当代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展速度迅猛,新工艺、新技术、新信息层出不穷。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高职教育如不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其指导思想如果没有预见性、超越性和开创性,其结果就必然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后,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方法的单一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现如今学校里学生的任务仍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在这种知识观的指导下,必然会出现书本中心、教师中心、死记硬背的现象。施良方先生曾给出“课程即教学的科目”或“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的观点的弊端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这与以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特征的真实生活毫不匹配,教育、课程远离了实际生活。这种知识本位的课程显然是不符合时代需要。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使高职教育适应市场,满足顾客和社会需求是必然选择。

2 需要的改变

2.1 在情境创设方面

高职教育课程应设计为情境式认知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感受知识是如何形成的。现场教学能引导学生进入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通过互动为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让活动的互动建立意义,积累经验。但事事都要进入情境实际上也不大可能。故对于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及要素识记等还是采用符号认知方式较为高效实用。适时变换认知方式可较好的解决课堂容量和认知效果的矛盾。

2.2 在学生参与方面

维果茨基就认为:人们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以至所得到的知识,都是通过他们在有意义而整全的活动(包括要完成的任务、面对的问题和可供使用的工具)中(或围绕着这些活动)进行协作式的交谈和互动等社会活动而建构成的。[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师的责任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视学生为实际操作人员,取消以前课后布置大量验证、记忆理论的繁杂作业,在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让他们自己去建构专业知识,查找课业资料,建立自尊和身份。因为发展身份不仅是所有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知识本身。这也符合罗戈夫“行动是学习的核心”的观点。但是,高职教育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由于班额太大、学生多,教师组织管理能力有限,总有个别学生不配合、不参与。有的只是聆听而不说话,有的干脆就不听别人意见,自己琢磨。

2.3 在学习方面

布鲁纳说:文化心理学取向为教育所提出最激进的建议之一,是把课堂重新理解为一个互慧学习者组成的次社群,学生是主体,教师则在其中负责协调所有过程。[2] 高职课程课业活动可系统地引导学生自发地提出某些行动建议,并加以落实,既掌握一些有关“怎样做?”的技能,又能将诸多的理论知识以课业为主线串起来,系统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并通过合法理的周边参与(设计、讨论与答辩),在由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组成的实践社群中发展身份,建立自尊。

2.4 在教师角色方面

教师的角色根据情境的变化可以是专家、咨询提供者、教练、伙伴、实践上的楷模、评估者、学习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教师的角色可以是诠释者,在场的人物,年长的人士,或者是学生,倡导者,治疗师,家长,伙伴,说故事者。[3]

高职教育应从学校层次和学生基础等实际出发,在讨论与答辩活动中,根据不同情况教师可扮演不同的角色。对于基础扎实、思路清晰的学生,教师只作为向导,从拓展能力的角度出发引导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探索;对于一般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建构知识体系,去进行完整的课业设计,教师作为园丁,只进行培土、修剪工作。当然,对于基础很差、习惯不好的学生,不得已教师也得充当雕塑家,如比较具体的为其指明课业设计过程与步骤,完成基本工作量。

2.5 在评估方面

评估应渗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评估成为学习的促进工具。

(1)重视形成性评估。取消几乎千篇一律的期末考试,将平时成绩的比重提高到60%,且这60%是根据课业设计过程和课业结果评定的。

(2)重视自我评估。高效能教与学的评估包括自我评估,以发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高的觉识并且有自我调控的能力。学生通过课业活动检查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检查自己预习、听课、复习的实际效果。使评估连续地发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而落实评估及时反馈、适时调整与提高的作用。

(3)充分应用学生间的互评。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要对每位学生的课业作及时而仔细的评价显然有难度,互评则可取得明显的效果。交叉评改、交叉校对就是互评。并严格按生产实际要求,分别在设计和校对栏内签字,增添了真实的职业情境。endprint

3 教学所需环境的转变与评估

课程与社会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这些互有关联的力量形成和塑造了教与学。[4]教学不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程的实施要求充分使用环境,充分发挥社区、学校、家庭等软硬件环境优势,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最关键的是服务意识的转变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层次的意识和方法的转变,高职教育要能和理想的教学安排相适应,必须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做出转变。

(1)理念的转变: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及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大环境正在不断改善。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实用人才已成政府号召,人才市场的理性选择,用人单位的务实态度,使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供不应求,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2)社会的转变:学习性社会的建立是我们永远的目标,社会各层次都应该成为教育的服务者,人人是学习者,人人又是促进学习的人。容许学生不同发展的存在,是学习者都有选择服务和学习的机会。

(3)学校的转变:最需要转变的还是学校管理的重建,它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观念和行为问题。高职教育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社会需求,对就业岗位进行定位,并对每个岗位需要的知识、技术、能力与素质进行归纳。确定教学目标,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来设计教学过程。具体的教学实施和课程变革须由教研室教师组成的实践社群设计和完成。

(4)学生的转变:对高职学生的认识问题。一是尊重学生,视学生为思考者,为知识渊博者,让其自由建构知识;二是承认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方案,培养自尊和身份,让每个学生在其所处区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5)教师的转变:教师的价值观、课程观、学生观、认知取向、教学理念、知识水准、实践技能等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变革,所以真正地使高职院校教师转变观念是课程变革的前提,教师要进行课程开发与变革必须对课程问题进行以下研究。

①研究高职教育特点。高职的特点是什么?高在什么地方?职有什么特点?

②研究就业市场需求。通过社会调研判定市场需求来决定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

③分析职业岗位能力。来确定我们的培养方向、教学目标及知识模块设计。

④研究学生的认知取向。指导学生积极思维,改进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

⑤研究教学模式。较理想的是情境教学方式:一是创设真实情境;二是强调学生实践参与;三是要加强教师的鹰架作用,即加强实践指导。

⑥提高自身素质。具有一支“双师型”结构的教师队伍,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

(6)评估的转变: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强调的是共性和一般性,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评价方法多以笔试为主,过多以量化考核为主,评价体系单一消极,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体系。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应该重视发展,更加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便促进学生发展。对于教师的评价以往也是主要关注教师已有的工作业绩是否达标。我们应该转变此类观点和做法,除工作业绩外更应重视教师发展和教师成长。

参考文献

[1] Patricia Murphy.学习者、学习与评估[M].香港公开大学出版社, 2003:114,116.

[2] Bob Moon,Patricia Murphy.环境与课程[M].香港公开大学出版社,2003:260.

[3] 学习、课程与评估[M].香港公开大学出版社,2008:7.

[4] Bob Moon,Patricia Murphy.环境与课程[M].香港公开大学出版社,2003.

[5] 袁广林.对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再认识[J].教育探索,2010(5).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转变学习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