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区域物流研究述评

2014-12-24张宏伟

物流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空间布局竞争力物流

张宏伟

(内蒙古财经大学 商务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国内区域物流的研究基本上是在翻译、消化、吸收国外区域物流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并把这些国外先进成果应用在中国有典型特点的区域中[1]。由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等支持部分区域发展的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区域物流也被我国众多学者所重视并被深入研究,产生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文献进行研读和整理,国内关于区域物流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 区域物流市场供需

区域物流市场由物流服务供应方和物流服务需求方构成,二者间达到均衡有助于促进区域物流的发展。在区域物流需求方面,夏国恩(2010)改进了区域物流需求量预测的精度及可操作性,具体做法是各区域要使用同一个物流需求量预测模型,并利用最新的回归方法。赵辉(2010)认为以往研究过多是关于区域物流服务需求预测方法的创建和应用,他创建了区域物流需求指标体系,填补了国内研究区域物流需求领域的空白;在区域物流供给方面,区域物流供给等同于区域物流能力。学者们对此也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郑慕强(2009)在分析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基础上,构建了二者间的回归模型,并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物流能力与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呈现正向关系,说明物流能力促进了广东省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区域物流发展模式

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区位等因素影响。学者们更多的是研究适合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模式。针对于发达地区物流发展模式,鲍同振,张殿业(2006)设计了以香港为专业国际物流服务中心,以深圳市作为珠三角地区的次级物流节点,以广州市作为提供各类物流服务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针对于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模式,游佳等(2006)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其区域的物流发展模式。在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其现代物流产业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模式,即现代商贸产业与现代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并为该模式提出了系统结构以及运行机制,并分析了该模式实施的要点及关键问题。

3 区域物流规划

现代区域物流规划中的内容通常包括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区域物流政策以及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等。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区域物流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物流规划的理论基础以及区域物流空间布局的创建。

3.1 区域物流规划的理论基础。我国政府在2001年发布《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关于区域物流规划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王建华(2008)创建了系统的区域物流规划体系,具体包括规划理论、规划内容和规划方法等。翟方正(2011)对广东省多个城市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区域物流规划理论制定了广东省区域物流中心长期规划。

3.2 区域物流空间布局规划。通常而言,区域物流空间布局系统包括“物流枢纽城市—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在此基础上国内学者们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沈玉芳等(2011)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等方法对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进行规划,研究结果发现该区域物流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物流园区数量随城镇等级地位提高而增加,构建了“一心两极多点”的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吕韬,车前进(2009)重点研究了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空间布局规划,创建了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物流空间布局的评价系统,具体包括区域物流空间布局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力度,区域内交通枢纽以及与其他区域的联系方便度,区域物流系统各层次内容布局的合理性以及物流节点布局限制因素等。结合上述内容,利用三端点区间数层次分析模型对泰州市物流空间布局进行了合理的规划。

4 区域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构建及资源整合

区域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有助于整合区域范围内物流信息,减少区域物流成本,提高区域物流的效率。关于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主要包括区域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构建和运作策略以及物流资源的整合策略。严慧敏(2012)认为一个高效系统的区域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是保证区域物流发展的核心,并构建了区域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主要目标和原则,主体架构以及关键技术。上官绪明(2010)指出区域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可以促进区域范围内物流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为物流服务供需双方提供便利,减少区域范围内各物流公司的运作成本,改善他们的运作效率和市场即时反应能力。

5 区域物流评价

区域物流发展效果如何也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学术热点。国内学者在区域物流评价方面主要体现在区域物流的绩效评价、区域物流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以及区域物流综合竞争力评价。朱帮助和李军(2008)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规避了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构建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并把该模型应用于广东省江门市。高秀丽和王爱虎(2010)创建了由区域物流竞争实力和区域物流竞争潜力构成的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广东省部分地区物流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6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现有研究成果较多,大致可以分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类。杨明华(2008)在对近些年江苏省区域物流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的拉动作用。杨蕾和郑晓凤(2012)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重点分析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互动关系。

7 区域物流系统

7.1 区域物流子系统。区域物流子系统通常包括物流信息平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学者们也是从上述几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的。周恒(2003)以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服务层次、功能层次、技术层次等三层体系结构,认为开发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最好采用GIS和企业型数据库相协调。马旭东(2013)同样针对于物流园区发展演变规律以及布局情况提出改进的策略和方法[2]。

7.2 区域物流系统的演变机制及发展评价。李兆磊(2008)结合区域经济理论和现代物流理论,对区域物流系统的演化机制进行探讨,归纳演绎出区域物流系统演化的客观规律,并阐述了中国区域物流系统演化的内外部机制,并创建了适合于我国区域物流系统的控制方法,为促进了我国区域物流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区域物流系统的评价大多使用的是定量评价方法,同时需要综合目标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系统特点。张凤荣(2005)利用灰色关联主因子结合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对东北地区以及吉林省进行发展综合评价,为吉林省发展区域物流系统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8 区域物流竞争力

国内学者关于区域物流竞争力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张乐(201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区域范围内企业总体水平、基础设施投资、物流信息化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社会总体环境及政府支持物流产业的政策。此外,以这些影响因素为基础,创建了完整的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李虹(2012)从目标区域的环境竞争力、物流服务供给竞争力、物流业发展竞争力以及物流业与周围区域相比的竞争潜力等四方面创建了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体系,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物流竞争力进行了相应的评估[3]。

总体而言,我国学者对区域物流的研究比较全面具体,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推进。不过国内学者在区域物流的基础理论研究上还是比较薄弱,需要在总结诸多区域物流实践基础上在区域物流理论上进行创新。

[1] 柴国君,李丹.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发展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4(2):77-80.

[2] 马旭东.交通约束,物流的配套与产业布局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3(1):51-57.

[3] 李虹.关于我国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以辽宁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4):108-111.

猜你喜欢

空间布局竞争力物流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
空间布局图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