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益物流研究综述

2014-12-24曾琴云

物流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精益库存供应商

宾 厚,曾琴云

(湖南工业大学 商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1 精益物流概念及内涵

精益物流的思想最早源于日本丰田公司,又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Daniel T Jones教授等人通过进行研究和总结,进一步将它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并发表在著作《精益思想》中,核心是尽可能地消除一切浪费,要求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提供适量的产品。它是从精益生产理论蜕变而来的,也是物流发展中的必然反映和结果。

其后,许多国内外学者就精益物流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早期国外学者Daniel T Jones(1996)教授等人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后又与Womack(1996)等人从理论的高度上归纳指出,精益思想是减少浪费强有力的武器[1]。Richard Wilding(1996)进一步概括出精益物流的五项基本原则,分别从顾客和系统的角度出发,力求减少浪费,创造价值[2]。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Schonberger(1996)基于世界级制造理念,提出了“广义精益”的概念,认为精益理论的主要目标由原来的“消除浪费”转变为“更好的质量、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大的柔性和更高的价值”[3]。

我国对精益物流的研究比国外要晚,1999年,国内早期学者田宇、朱道立初步介绍了精益物流的内涵和方法。他们定义精益物流是指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管理[4]。王之泰(2004)进一步解释了精益物流,它是以精益思想为指导全方位进行精益运作的物流活动,并提出了“精益物流只有模型、没有定势”及“服务拉动”两大原则及精益物流系统应具备的“拉动型、高质量、低成本、不断完善”四大特点[5]。潘爱华、仲波等人(2004)对精益物流的理解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减少多余劳动的浪费,采用JIT准时制服务和柔性的流通手段,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6]。李春富(2004)给精益物流定义的内涵由五大原则构成,分别从满足顾客需求、减少浪费、信息共享等角度进行阐述,并对我国实施精益物流管理的思路进行总结[7]。刘振兴、邓旭东等(2005)根据我国汽车行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精益供应物流、生产物流等诸多方面引入汽车行业,并进行了相关有益地探索[8]。

此外,周成波,刘秋生和陈书玉(2006)阐述了精益物流对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分析当前精益物流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图去解决[9]。

从国内外学者对精益物流理论研究情况来看,他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发展和创新。即以消除浪费为核心,坚持满足顾客需求的原则,从系统的角度逐步实现物流的低成本、高效率。但总体上尚缺乏系统性,还没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 精益物流运作研究

2.1 精益物流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精益管理强调企业与外部企业要密切合作,供应商与企业是否相匹配及其履约能力都将会影响到整个物流运作的效率。为此,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供应商如何选择及评价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自Dickson(1966)最早进行研究之后,Abratt(1986)又从介绍采购的过程入手,分析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因素,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选择供应商的重要程度[10];Pearson和Ellram(1995)通过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供应商选择指标上各有其不同[11];Patton(1996)调查研究在实践中采购经理运用的供应商评价指标和选择方法[12];Gonzalez和 Monge(2004)从质量、成本和生产能力的角度选择供应商的评价指标及相关权数[13];Svensson(2004)研究供应商细分模型及其评价指标[14]。

马士华等人(2002)年针对已有的评价方法中确定指标权重方法的某些的不足,提出了一个灰关联分析模型。这个模型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来解决如何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和评价问题,并且通过选择质量、成本、交货期这三个指标,试图建立相关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15]。

刘晓、李海越(2004)等人通过研究供应商选择的模型与方法,提出了拉动式环境下模型的缺陷,该模型只是对以往的模型与方法进行了综述,没有进一步给出具体的算法及适用情况[16]。邓必年(2009)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为企业能够选择合适的物流供应商,试图建立精益供应链环境下物流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及评价的模型[17]。

蔡建华(2011)提出建立精益物流中供应链信任机制,以丰田公司为例,并提出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在确定供应商的数量上,首先采取了和部件供应商进行交易的方法,所有的供应商是按照产业分级和层层分包的方式构成金字塔结构,其次依赖于是否掌握全面的信息[18]。

在诸多应用方法中,大部分研究者主要通过层次分析法、熵值法或者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边利(2006)总结了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方法,包括多目标决策、数学规划方法、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方法,首次进行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供应商评价指标敏感度分析,建立供应商数量选择与订单分配联合优化模型[19]。王茂林(2007)总结前人供应商评价和选择的方法,提出建立了基于改进欧式范数法的制造企业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方法,再将该方法应用于具体企业中,并对此进行了综合分析[20]。郜振华、尹红坡(2008)主要探讨了制造企业供应商评价和选择问题,使用一种灰色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考虑到信息的灰色性,并应用了层次分析法的思想,为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21]。蒋丽华、张英华(2011)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精益物流供应商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其能够测评出精益实施各阶段的企业绩效,同时也证明对精益实施的绩效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其所处的阶段进行过程绩效评价[22]。陈瑶和霍佳震(2012)以汽车业为例,分别在不同的供应商生产情况下讨论了精益供应物流的整合优化模型和求解方法,并讨论了实现整合优化结果的成本分摊机制,最后以上海某汽车整车厂和供应商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23]。

综上所述,在供应商评价指标选择方面,可从研究影响因素、企业规模、成本等方面入手,确定其所需的指标;而在评价方法的选择方面,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并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再者,也有学者将不同方法加以综合,并将其应用于不同的领域,而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供应商的精益化管理。

2.2 精益物流库存管理

从精益物流的内涵可以看出,其实施的最终目标是彻底地降低成本,并认为降低成本是通过消除各种浪费来实现的,其中很关键的就是消除不必要的库存。

Tersine(1989)等人提出当制造企业面临多种类型产品的选择时,可以采用基于库存持有成本和运输成本的物流定购模型[24]。Hopp(1996)等人通过对在制品库存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并利用拉动式系统降低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价值,从而达到库存的有效管理[25]。Kleywegt(2002)也是考虑了基于这两种成本来安排库存行程的,通过传统的库存均衡模型来考虑如何达到运输成本和持有成本均衡,并用JIT方法实现最优订货量[26]。

陈荣、刘林(2006)等人提出了在拉动式背景下以JIT思想为导向的库存控制,通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来反映物流水平及安全库存量,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以实现低库存高服务,但主要仍以理论研究为主[27]。

同时,合理的库存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使得顾客更加满意,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今,“零库存”的准时制(JIT)库存理论逐渐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

田昊、刘彩华等人(2006)分析了我国企业应用JIT库存管理理论的环境,并提出库存管理的发展新趋势是JIT库存管理理论[28]。王茂林(2007)通过介绍库存量确定的EOQ方法和合作情况下批量模型JIT策略及其改进模型,力求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即使订货成本、储存成本等将至最低,实现经济订货批量,从整体上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20]。之后,又和刘秉镰(2008)以戴尔公司成功为例,对其实行“零库存”战略进行分析,提出以信息代替存货,通过强化信息优势,客户的“信息”价值替代了“存货”价值,并实现订单与零库存相匹配[29]。董树锦(2010)通过分析物流现状和库存弊端,提出实现精益物流对改善库存状况具有重大作用,不仅可以降低库存,加速库存资金周转速度,实现新积压“零增长”,而且可以优化库存结构,强化库存控制,达到库存效用最大化,并制定相关对策,构建库存控制体系[30]。刘元涛和王君梅(2010)通过引进精益物流理念进行库存管理,提出三点原则:“①建立无间断的物流作业流程并贯穿供应链始终;②使用“拉动式制度”以避免库存过剩;③物流环节均衡化,实现过程平缓,无缝连接,如流水般顺畅自然”。同时提出如何降低企业内部和供应链上的库存对策[31]。

库存是物流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而对库存进行管理是实现精益化的重要任务。以上研究大多集中于库存量的确定、降低成本等方面,同时在库存量的确定上主要采用EOQ方法和JIT模型,尽可能地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而“零库存”战略将成为实现精益物流库存管理的必然途径。

2.3 精益物流成本管理

精益物流实施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降低企业内部和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物流成本。而成本的减少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促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益,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汪家常(2003)提出精益物流成本管理,它的根本目标是追求物流成本最小,并且能够使客户的价值需求得到保证。为了使物流达到准时、快速、高效,需要实现物流成本管理的精益化[32]。宣春霞、魏大鹏(2004)通过分析我国制造业的特点,提出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克服生产过剩和加快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引进精益物流管理十分重要[33]。徐峰(2010)基于理论结合实际,阐述了精益物流实施的准备工作,并根据客户需求的波动以及供应商供货不稳定的风险,提出相关的成本应对策略[34]。蔡建华(2011)提出彻底降低成本是信任机制构建的最终目标,其中成本就包括库存成本,并指出这部分成本降低主要是通过生产同步化来解决[35]。丁丽芳和李波(2013)研究将精益物流应用到农产品供应链中,旨在减少资源浪费和消耗,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强调农产品供应链的资源配置优化是精益管理的目标,并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和消费,从而使物流总成本降低,实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标[36]。

从“利润=收入-成本”这一公式能清楚的看出成本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而对“第三利润源泉”的追求将越发促使企业不断地降低其总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相对于精益物流其他方面的研究而言,成本管理的研究较少,只是在研究当中涉及相关成本,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然而成本在企业经营战略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在精益物流研究中,需要加强对成本管理的研究,并加以应用,使之为企业提供更高的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 精益物流的发展趋势

3.1 向更加柔性和敏捷性的方向发展

当前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精益物流向寻求更加柔性和敏捷性的方向发展,使得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时,企业也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有效实施精益物流。对此,潘爱华、仲波、沈寒友(2004)等强调以“不变应万变”的缓冲能力和“以变应变”的适应能力来增强精益物流实施的柔性和敏捷性。为了使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增强柔性和敏捷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37]。陆薇(2004)通过研究汽车制造企业的采购供应链物流,并提出三大发展趋势,其中就包括构筑精敏性供应链[38]。

3.2 绿色物流融入精益物流系统中

除此之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有的学者将绿色物流理念融入精益物流系统,认为精益物流与绿色物流理论有类似之处,都强调减少浪费及社会责任。王茂林、刘秉镰(2009)通过研究提出绿色物流理念将会融入精益物流系统、电子商务将进一步变革精益物流的运作模式、协同效应将被更加重视、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与精益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将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39]。

3.3 电子商务应用于精益物流系统中

目前电子商务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为企业开拓更大的市场、降低总成本、创新服务模式、提高竞争力提供一条新渠道。潘果(2012)提出精益物流电子商务战略,通过利用电子商务的便捷和快速,将电子商务应用于精益物流系统中,给精益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和技术支撑[40]。潘颂升和夏劲(2013)以精益物流、绿色物流、波特竞争理论为理论视角,现有城际公共交通设施为基础,提出一种新的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城际公交物流联运模式”。对该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大大降低了成本,缩短了流通时间,提高了运行效率[41]。

最后,为了精益物流更好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协同效应将会更加受到重视,并得到供应商和分销商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发展,通过利用电子商务的便捷性,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及传递,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满足客户的需求。当然,将绿色理念融入精益物流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响应政府的号召,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纳入精益物流运作中,既能实现企业自身价值,也为整个社会价值的实现做出贡献。

4 结论及研究展望

通过对精益物流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及归纳,可以得出:精益物流的理论研究仍在不断地创新及进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不管是关于理论方面还是运作方法及应用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精益物流的研究将逐渐由对单个模块的研究转为系统的研究,意味着将精益物流涉及的诸如供应商选择和评价、库存管理、成本管理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整合,综合考虑。同时,精益物流的研究已开始关注社会效应,将绿色理念引入其中,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现今,学者们都已经认识到精益物流的重要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法。由于客观存在的现状,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比较落后,对精益物流观念的认识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普及,物流基础设施、技术、信息化水平及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和工具,从以下几个方向对精益物流展开深入研究:一是利用电子商务,建立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及ERP系统等,提高运作效率;二是从提高客户满意度出发,构建合理便捷的物流设施,实行全方位配送,降低运输成本;三是对精益供应商选择与评价上,设计相应的模型,并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四是实行JIT准时制库存管理,努力实现零库存的目标,减少浪费和降低成本;五是在精益物流实施过程中,如何减少仓储、配送等对人员的需求和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态文明;六是寻求建立一套相关的标准,实现精益物流运作的规范化。

[1] Womack,Daniel.T.Jones.Lean thinking[M].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l996:138-141.

[2] Richard Wilding.Lean,leaner,leanes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1996,25(3/4):20.

[3] Richard J.Schonberger.World class manufacturing-the next decad:building power,strength,and value[M].New York:Free Press,1996:231-236.

[4] 田宇,朱道立.精益物流[J].物流技术,1999(6):54-55.

[5] 王之泰.物流工程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268-270.

[6] 潘爱华,仲波,沈寒友,等.精益物流[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4(2):68-69.

[7] 李春富.发展精益物流提高企业竞争力[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65-67.

[8] 刘振兴.汽车制造企业的精益物流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9] 周成波,刘秋生,陈书玉.中国精益物流发展分析与研究[J].江苏商论,2006(9):73-76.

[10] Abratt R.Industrial buying in high-tech market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1986,15(4):293-298.

[11] Pearson,J.M.and Ellram,L.M.Supplier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in Smallversuslarge electroniesfirm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95,33(4):53-65.

[12] Patton,W.E.UseofHuman JudgementModelsin Industrial Buyers,Vendors Selection Decision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1996,25:135-149.

[13] Gonzalez, M.E., Quesada, G. and Monge, C.A.M.Determining the importance ofthe supplierselection Process in manufacturing:a cas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2004,34(6):492-504.

[14] Svensson,G.Supplier segmentation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A dyadic Approach of a managerial mod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2013,34(1/2):12-38.

[15] 马士华,王许斌.确定供应商评价指标权重的一种方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11(6):4-7.

[16] 刘晓,李海越,王成恩,等.供应商选择模型与方法综述[J].中国管理科学,2004,12(1):139-148.

[17] 邓必年.基于精益供应链的物流供应商的选择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8] 蔡建华.精益物流中供应链信任机制的构建——以丰田公司为例[J].经济导刊,2011(8):33-36.

[19] 边利.精益供应链的供应商评价选择及优化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0] 王茂林.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企业精益物流运作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21] 郜振华,尹红坡.基于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的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8(7):123-135.

[22] 蒋丽华,张英华.精益物流过程绩效评价研究[J].财政研究,2011(5):54-55.

[23] 陈瑶,霍佳震.制造企业精益供应物流的整合优化与成本分摊问题——以汽车业为例[J].管理工程学报,2012(3):12-14.

[24] Richard J.Tersine,Paul D.Larson,Samir Barman.An economic inventory transportation model with freight rate discounts[J].Th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1989,25(4):291-305.

[25] Wallace J.Hopp,Mark L.Spearman.Factory physics[M].McGraw Hill,New York,1996:359-369.

[26] Anton J.Kleywegt,Vijay S.Nori,Martin W.P.Savelsbergh.The stochastic inventory routing problem with direct deliveries[J].Transportation Science,2002,36(1):94-118.

[27] 陈荣,刘林.基于精益物流思想的库存控制研究[J].物流技术,2006(9):78-79.

[28] 田昊,刘彩华.JIT存货管理理论在我国企业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6):23-25.

[29] 王茂林,刘秉镰.精益物流理论的新发展及实施条件[J].现代管理科学,2008(12):33-34.

[30] 董树锦.精益物流与企业库存控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0(12):11-13.

[31] 刘元涛,王君梅.精益物流——企业降低库存的有效手段[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10):44-45.

[32] 汪家常.精益成本管理[J].经济管理,2003(3):38-40.

[33] 宣春霞,魏大鹏.大制造业呼唤精益物流[J].经济师,2004(5):13-14.

[34] 徐峰.“后经济危机”时代——精益物流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J].商业流通,2010(5):23-25.

[35] 蔡建华.精益物流中供应链信任机制的构建——以丰田公司为例[J].经济导刊,2011(8):41-43.

[36] 丁丽芳,李波.精益物流管理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3(6):51-52.

[37] 潘爱华,仲波,沈寒友,等.精益物流[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4(2):38-40.

[38] 陆薇.汽车采购供应物流特点与难点[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9):75-79.

[39] 王茂林,刘秉镰.精益物流运作中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J].管理现代化,2009(2):71-72.

[40] 潘果.浅谈电子商务时代精益供应链[J].物流科技,2012(3):58-60.

[41] 潘颂升,夏劲.基于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背景下的城际公交物流联运模式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3(7):41-43.

猜你喜欢

精益库存供应商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
精益管理实践之“360”精益管理模式
一二线城市库存减少5.2%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
别指望农民工当去库存的“接盘侠”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创业从精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