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看懂医院化验单的基本常识(五)

2014-12-20熊旭东张涛

科学生活 2014年12期
关键词:嘌呤尿素氮肾衰竭

熊旭东 张涛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尿液,可以排出体内的代谢产物和进入人体的有害物质。同时肾脏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以维持血液的正常成分和渗透压,并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血压、内分泌和造血等亦有调节作用。由于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而肾功能检验无法查出早期或轻微的肾实质损害,因此,肾功能检验的目的在于了解有无较广泛的肾脏损害,有助于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肾功能,观察其动态变化,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一、肌酐

肌酐分为血清肌酐(SCr)和尿肌酐(UCr),肾功能化验中的肌酐指的是血清肌酐,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肌酐是肌肉在人体中代谢的产物,血中的肌酐有两个来源:一是人们摄入的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产生的,称为外源性肌酐;二是人体自身的肌肉组织代谢产生的,称为内源性肌酐。人体每20g肌肉每天代谢产生1mg肌酐,每天肌酐的生成量比较恒定。肌酐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后排出体外,几乎不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肾小管的排泌量也很少,所以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内源性肌酐生成量相当恒定的情况下,血清肌酐的浓度可以反映肾小球的滤过能力。

参考值

男性:57~113mmol/L;

女性:39~91 mmol/L。

异常释疑

1.血清肌酐增高。主要见于各种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功能明显下降时,血肌酐浓度增高。此外,一些非肾源性疾病,如长期的慢性心力衰竭也可以引起血肌酐的轻度增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肾脏具有非常强大的储备和代偿能力,当肾小球受损的早期或轻度损伤时,血肌酐的浓度仍可以正常,只有当肾损害达到一定的程度,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到正常人的1/3时,血清肌酐的浓度才会明显升高。

2.血清肌酐降低:主要见于长期素食、营养不良或体型瘦小、肌肉体积较小者。

预防及建议

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一旦血肌酐出现异常增高,肾脏其实已经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害,所以如何保护我们的肾脏,延缓损伤的发生,或是尽可能减轻肾脏的损伤程度呢?

建议控制好血压和血糖、保证热量供应、选择优质低蛋白质饮食、摄入充足的维生素、限制盐和钾的摄入、避免进食海鲜和动物内脏。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药物是通过肾脏排泄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许多药物对肾脏都有损害作用,严重的可以引起急性或慢性肾衰竭,所以应用药物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作主张,盲目服药。滥用药物是导致药物性肾损害的罪魁祸首,如抗生素、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物以及甘露醇、金属制剂、造影剂等。另外,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对肾功能也有影响,长期或大量服用也会造成急、慢性肾功能损害和肾衰竭。如雷公藤、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鱼胆、蜈蚣、蛇毒、砒石、雄黄、朱砂、升汞、铅丹、明矾等。

已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用药时应咨询专科医生,选择疗效好并且对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一定要遵照医嘱服药,不可自作主张擅自加量或增加服药频率,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告诉医生,以便及时减量或停药。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同时注意观察自身病情有无变化。

二、 尿素氮

尿素氮(BUN)是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蛋白质在人体内被代谢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进一步被分解,产生NH3 和CO2,这两者在肝脏中合成尿素,经肾小球滤过后,部分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大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尿素中的氮含量接近50%。

参考值

2.9~7.1mmol/L。

异常释疑

1.尿素氮增高。主要见于各种肾实质病变,如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衰竭等,均可使尿素氮增高。尿素氮和肌酐一样,在肾功能受损的早期,其浓度可以在正常范围之内,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的50%以下时,血中的尿素氮浓度才开始升高,所以尿素氮也不能作为早期肾功能的衡量指标。但在慢性肾衰竭时,血尿素氮的浓度高低与病情的严重性密切相关,血尿素氮是衡量病情严重程度的关键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尿素氮较易受其他肾外因素的影响。在人体内蛋白质分解过多,如高蛋白质饮食、甲亢、大面积烧伤、上消化道出血、大手术后等情况下,血尿素氮也会出现增高。

2.尿素氮降低。主要见于肾小管功能受损,如急性肾小管坏死等,以及长期低蛋白质饮食或严重肝病者。

预防及建议

许多疾病都会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所以应该查清引起肾衰竭的原发病,治疗上必须针对原发病积极治疗。

西医对于肾衰竭发展到晚期(尿毒症期)时,可以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或者肾脏移植,但对于早、中期的肾功能不全则主要以治疗原发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危险因素以及对症处理等为主。而中医在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中则具有一定的优势。传统中医学中并没有肾衰竭的病名,而是根据其肢体水肿、尿少、呕吐等症状,将其归于“水肿”、“癃闭”、“关格”等病证中。其病因虽然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总以浊邪壅盛为标,脾肾阳衰为本,属于本虚标实,所以治疗上主张攻补兼施,内外同治。攻邪为祛除浊邪,浊邪属阴,易伤阳气,浊邪不去,则阳气难复。补本即补益脾肾,以绝浊邪产生之源。因本病治疗较难,除了内服中药汤剂以外,还可配合中药灌肠、药浴等外治法,以促进邪浊排出,减少毒素积聚,内外同治,有效延缓肾衰竭的进展。

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应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症状、体征的不同,药方也不尽相同。除辨证施治内服中药外,以中药高位保留灌肠可以起到通腑泄浊解毒的作用。慢性肾衰竭患者容易出现皮肤瘙痒,这是人体代谢产生的毒素潴留刺激皮肤所致,故要保持皮肤清洁,可以每天用温水擦洗,禁用肥皂和酒精。对于慢性肾衰竭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饮食疗法对于控制病情的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选用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的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肉等。同时为保证热量的供应,应选用蛋白质含量尽可能低而热量较高的食物,如藕粉、红薯、粉丝、粉皮、土豆、芋头、南瓜等。要注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6和叶酸。endprint

三、 尿酸

尿酸(UA)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嘌呤是细胞的组成成分,细胞中的核酸氧化分解产生嘌呤,嘌呤在肝脏中再次氧化,生成尿酸。尿酸有两个来源:外源的是由食物中的核酸分解产生嘌呤,进而再分解代谢生成尿酸,约占体内总尿酸的20%;内源的是由体内自身组织新陈代谢,组织细胞的核酸分解代谢,最终生成尿酸,约占总尿酸的80%。正常情况下,体内每天新生成的尿酸量与每天的排泄量基本持平,处于平衡状态。血中尿酸全部从肾小球滤过,其中98%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故尿酸的清除率相当低。在肾脏病变早期,血中的尿酸浓度往往先于肌酐和尿素氮而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

参考值

男性:208~428 mmol/L;

女性:155~357 mmol/L。

异常释疑

1.尿酸增高。主要见于:①痛风,但并非所有痛风患者在痛风发作时血尿酸都会增高,有小部分患者的血尿酸可以在正常范围之内;②急性或慢性肾炎、肾衰竭,或其他肾脏病晚期,如肾结核、肾盂肾炎等,由于肾外因素对血尿酸的影响较大,故尿酸浓度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并不平行;③细胞代谢旺盛,核酸分解加强时,如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④子痫;⑤其他,如铅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食用大量富含嘌呤的食物等,均可引起血尿酸增高。

2.尿酸降低。肾小管受损害,重新吸收功能障碍时,血尿酸浓度降低。患有恶性贫血、范科尼综合征时,由于核酸合成受影响,血尿酸浓度也会降低。

预防及建议

单纯的血尿酸增高称为高尿酸血症,有些高尿酸血症可以终生不出现症状,只有在发生关节炎时才称为痛风。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肾脏等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尿酸盐结晶在关节附近沉积,可形成黄白色、大小不一、隆起的赘生物,称为痛风结节或痛风石。病程较长的痛风会引起肾脏损害,表现为痛风性肾病、急性尿酸性肾病或尿路结石。

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石好发于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手指关节、耳廓等部位。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罹患痛风,男女发病比例为20∶1,女性患痛风几乎都是在绝经以后,这可能与卵巢功能的变化及性激素分泌的改变有关。痛风的发病年龄集中在在40岁左右,肥胖、酗酒、营养过剩、大量进食肉类、高嘌呤饮食过多的人易患痛风,故痛风也有“富人病”之称。

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其病机主要为湿热痰瘀痹阻经络,气血不通。故以清热、除湿、化瘀、舒经活络为基本治疗原则。许多中药对痛风有治疗作用,如山慈菇、土茯苓、威灵仙、绞股蓝、淡竹叶等,既可以单味药物用水煎服,也可以配伍使用,有的既是药物又是食物,可以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加用。

(摘自《你也看得懂化验单》,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嘌呤尿素氮肾衰竭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张建伟辨治慢性肾衰竭临证经验
痛风不是风湿 罪魁祸首在嘌呤
别忽略素食中的嘌呤
啤酒酵母对嘌呤类化合物吸收特征的研究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嘌呤含量
蛭龙通络胶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