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在肺挫伤和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4-12-20张毅军

创伤外科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边缘型气囊复查

唐 军,李 明,张毅军

肺挫伤和肺撕裂伤是比较严重的胸部损伤,可由直接撞击损伤或高压气浪伤所致,可发生于损伤着力处,亦可发生于对冲部位[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的87例肺挫伤和肺撕裂伤患者的影像表现,旨在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肺挫伤和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87例,男性52例,女性35例;年龄16~61岁,平均39岁。道路交通伤68例,坠落伤10例,气浪冲击伤5例,殴打伤4例,于伤后30min~48h行我院CT检查,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

2 CT设备及检查方法全部病例使用GE highspeed16排螺旋CT机进行胸部常规扫描,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扫描参数:层厚10mm,螺距1.0,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mA。必要时行2.5mm高分辨率薄层扫描及冠矢状位重建。

3 结果

3.1 CT分型及表现

3.1.1 肺挫伤:共62例,累及单个肺叶者21例、两个肺叶以上者41例。肺挫伤分3型:(1)边缘型:肺内病灶局限于肺叶边缘,呈斑片状或云絮状(图1),本组32例(52%)。(2)弥漫型:肺内病灶成大片状模糊影,病灶可位于一叶内,也可呈双肺弥漫分布的模糊影(图2),本组8例(13%)。(3)节段实变型:肺叶内实变影,其内见支气管含气征,病灶多见于双肺下叶(图3),本组22例(35%)。

3.1.2 肺撕裂伤:共25例,44个病灶,多位于肺下叶,靠近或紧贴胸膜,单发病灶9例,多发病灶16例。肺撕裂伤亦分3型:(1)血肿型:肺内见结节状或团块状高密度影,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或不清楚(图4),本组14例(56%)。(2)液气囊腔型:圆形或椭圆形的含液气囊腔,腔内见气液平面,内壁光滑,其内液体密度值为40~58HU(图5),本组9例(36%)。(3)气囊腔型:长条形或椭圆形的含气囊腔,内壁光滑(图6),本组2例(8%)。

3.2 并发症:以上各种影像表现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存在。这些病变往往合并有其他胸部改变,如,气胸或液(血)气胸、皮下气肿、纵隔气肿、肋骨及胸椎椎体骨折等。

图1 边缘型肺挫伤,右肺周边见片状淡薄模糊影

图2 弥漫型肺挫伤,双肺内见弥漫、大片状模糊影伴双侧胸腔积液

图3 节段实变型肺挫伤,左肺下叶内见实变肺组织,其内见支气管含气征。

右侧胸腔积液伴右肺下叶部分不张

图4 肺内血肿型肺撕裂伤,左肺下叶内见2个类圆形高密度影,周边见肺挫伤

图5 液气囊腔型肺撕裂伤,左肺下叶见液气囊腔,周围见肺挫伤

图6 气囊腔型肺撕裂伤,左肺上叶近纵隔旁见小条状气体影

3.3 动态观察:对其中35例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肺挫伤患者24例,边缘型吸收最快,3~5d内吸收消散;弥漫型一般需要7~14d吸收消散;节段实变型约3~4周以上吸收消散,部分患者可遗留少许纤维索条灶。肺撕裂伤患者11例,血肿型依据血肿大小不同而吸收时间不同,直径<2.0cm的血肿多在4~5周内吸收,直径>2.0cm的血肿多在6~16周内吸收;液气囊腔型约4周内吸收。气囊腔型未能跟踪。肺撕裂伤早期可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类似肺挫伤,如,我院2例患者于损伤后2~3h入院行CT检查,见左侧血气胸、左肺部分不张及左肺下叶实变影,治疗1周后CT复查,见左肺复张,于左肺下叶近胸膜处见2个圆形高密度影,于3周后复查见两病灶缩小,10周后CT复查,两病灶吸收消失。分析原因,创伤后肺血肿病灶被周围肺内渗出及实变肺组织所包埋,早期不易发现。

讨 论

1 肺挫伤和肺撕裂伤的机制及CT分型

1.1 肺挫伤是胸部钝性伤后最易出现的肺损伤,早期的病理改变是肺泡内出血、肺不张、水肿、实变和实质破坏,促使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和红细胞渗入肺间质和肺泡内,产生肺泡和间质水肿,血气屏障增厚,导致低氧血症[2]。CT表现为3型:边缘型,主要由于撞伤后局部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血浆中的水分子和低分子物质溢出血管外,而不伴有肺内出血。弥漫型,常伴有肺内损伤后出血,出血通过肺泡小孔弥散形成局部肺泡实变。节段实变型,肺挫伤后肺泡内出血引起低氧及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肺泡内液体增加,形成一叶或节段性实变。

1.2 肺撕裂伤也是常见的胸部创伤之一,较重的外力造成肺组织撕裂,多由于胸部钝性伤及震荡伤引起,由于周围肺组织的回缩,裂口内溢入气体和液体形成肺气囊、液气囊或血肿[3]。CT表现为3型:当只有气体充盈裂口内时,则形成气囊腔,即气囊腔型;当气体与血液同时充盈裂口内,则形成液气囊腔,即液气囊腔型;当血液完全充盈裂口内时,则形成肺内血肿,即血肿型。

1.3 肺挫伤和肺撕裂伤有时同时存在,CT分型也并非十分严格,病灶常以一种型存在或多种型同时存在,有时某些型之间可以转换。如,肺内血肿与引流支气管相通后可形成液气囊腔,液气囊腔内的液体进一步吸收或排出后则形成气囊腔。

2 多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肺挫伤和肺撕裂伤患者临床表现一般较重,多排螺旋CT对此类患者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显著优于胸部X线片[4]。多排螺旋CT空间分辨率远高于胸部X线片,可薄层、高分辨率、多平面地显示肺部病变,可更好地辨别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在平片上容易被重叠影像遮挡的区域,如,肺门周围、胸骨及心影后方、脊柱两侧区域等能够更为清楚地显示病变。多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屏气时间要求低,能够快速显示肺部清晰的多平面影像。

3 鉴别诊断肺挫伤的诊断需与肺内炎性病变相鉴别,特别是吸入性肺炎。肺挫伤有明确的创伤史,而吸入性肺炎发生于肺挫伤后,特别易发生在创伤后有昏迷误吸史的患者。肺内炎性病变往往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实验室检查相关的炎症指标异常。在肺撕裂伤的诊断中,肺血肿的诊断需与肺囊肿、球形肺炎及肺肿瘤相鉴别。肺血肿有明确创伤史,可多发,可与肺液气囊腔或肺气囊腔并存,病灶周边常有肺挫伤,短期复查后有明显缩小。创伤性液气囊腔需与肺结核空洞、肺囊肿合并感染、肺脓肿及空洞性肺癌等相鉴别,外伤性液气囊腔有明确创伤史,可多发并常位于临近胸膜处。创伤性肺气囊腔需与肺大泡、肺囊肿等相鉴别,创伤性肺气囊腔有明确外伤史,常为长条形或椭圆形,治疗后复查可消失,但后两者复查无变化。

总之,笔者认为,多排螺旋CT可以快速、清晰地显示肺挫伤和肺撕裂伤的各种影像表现,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诊断依据,是目前诊断肺挫伤和肺撕裂伤最有效的影像手段。

[1]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59-560.

[2]顾柏龙.肺挫伤的CT分型及其对治疗的指导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1):36-38.

[3]冯光,杨圣俊,李宁,等.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CT诊断[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24-26.

[4]Elmali M,Baydin A,Nural MS,et al.Lung parenchymal injury and its frequency in blunt thoracic trauma: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hest radiography and thoracic CT[J].Diagn Interv Radiol,2007,13(4):179-182.

猜你喜欢

边缘型气囊复查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勘 误
强化复查机制 提高抄表质量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内心满是空洞的“边缘人”
向边缘型人格说不!
高田气囊案
迷你救生充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