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微课”,提升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

2014-12-12王慧高兴邦

化学教与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高中生微课

王慧+高兴邦

摘要:借助“微课”这一新型教学形式,以“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借助微课教学提升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的尝试。

关键词:化学信息素养;高中生;微课;泰微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2-000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2.003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逐步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流媒体”的普及更犹如一剂“催化剂”加速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革。目前网络上兴起的可汗学院、慕课网、网易公开课等网站提供了涉及各个领域的视频学习资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也陆续将众多名师授课视频上传网络提供学习便利,中国微课网、中智微课网等则主要立足于中小学教育建立了微课资源库。这些网络学习资源的普及都是新型教育方式的体现,说明教育正向着多元化、社会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与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将新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育,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优势,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自主学习环境,优化认知过程,培养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寻找自己所需的化学信息并正确使用信息,将知识体系的形成、科学方法的学习、信息素养的培养统一于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要求相一致。

如何使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已然成为当下教师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以上背景下,泰州市教育局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库,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于2012年起引领泰州市中小学段千余名骨干教师共同打造了“泰微课”工程,经过两年时间的打磨于2014年9月正式上线。所谓“泰微课”(Taizhou Microlecture),是泰州中小学微课程的简称,是泰州市基于微视频学习资源促进中小学学生数字化学习的一项信息化应用项目。

项目组织者经过前期阶段的摸索及对部分“泰微课”资源库试运行效果的跟踪反馈,为提高“泰微课”资源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微课选题、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习题配套等提出了统一明确的要求。

1. 微课选题应为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及学生的易错点问题。选题要明确具体、切口要小,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每个微视频只解决一个问题,相对独立,针对性强。

2. 教学内容要围绕课题精心设计,应注重思维分析和规律总结,重视通性通法,注重思维方法的传授,同时要具体生动,通俗易懂,实例典型、恰当。

3. 教学设计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授课流程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在展现思维过程。根据教学需求灵活选用适当的讲解方式,教学内容中要凸显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要求直观形象。

4. 配套习题以2-4题为宜,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并提供必要的解题思路和参考答案。习题要求针对性强,难度适当,有层次性。能有效巩固对讲解内容的认识,测试掌握情况。

笔者参与了“泰微课”中初、高中化学板块的建设,下面以笔者录制的元素化合物部分的“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一课为例,阐述笔者借助“泰微课”在提升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方面的一点尝试。

一、设计思想

以“微视频”为载体,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化学信息素养为目标,以“情境创设―问题设置―自主探究―总结对比―习题反馈”为主线,整体设计教学流程。

二、授课流程

1. 情境创设

展示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含有氧化铝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在学习金属铝的性质时的方法(探究发现法),以便进行类比学习。

2. 问题设置

通过前面的回忆,调动了学生思维,提出本节课学习主题: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并提出以下问题形成问题链:

⑴初中阶段有没有学习过和氧化铝类似的物质?这种物质和氧化铝都属于哪类物质?它们有哪些通性?书写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氧化铝有哪些用途?含氧化铝的物品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⑶为什么含氧化铝的物品使用时有以上注意事项?说明氧化铝有什么性质?如何验证氧化铝具有这些性质?

3. 自主探究

在呈现以上问题链后,学生可将视频暂停并带着问题自主查阅课本、教参或利用网络进行搜索,完成对以上问题的解答。学生在借助网络进行查询过程中,由于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学生必然需要对搜索得到的众多信息进行比较、筛选、提炼,最终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

4. 总结对比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利用课本及网络资源完成了以上问题的探究后,可继续播放微课视频,对比自主探究结论的正确与否,纠正并完善对问题的理解。视频中笔者就前面提出的问题链进行解答。

⑴从化学式及组成元素分析,初中学习的氧化铁与氧化铝类似,且都属于金属氧化物,应该具有金属氧化物的通性,即可以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推测是否正确呢?通过实验法进行验证。

⑵结合课前图片展示可知氧化铝可制作坩埚、装饰品等。利用“百度网”对“氧化铝坩埚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搜索,共搜索到相关结果489000条,其中“百度百科”中关于“坩埚”一词的解释中有对于“氧化铝坩埚使用注意事项”的最为简明的描述:

①由多孔熔融氧化铝组成,质坚而耐熔。

②适于用无水Na2CO3等一些弱碱性物质作熔剂熔融样品,不适于用Na2O2、NaOH等强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作熔剂熔融样品。

⑶从以上使用注意事项可推测氧化铝除了可以与酸反应外,还可能具备能与强碱反应的性质。事实如何呢?仍然使用实验法进行验证。观察实验后,展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介绍其中的重要产物偏铝酸钠,并继续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进一步说明偏铝酸钠的性质。

以上视频中教师指导了学生如何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探究,向学生展示教师对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探究的思路、方法及实验方案设计。最后对未知物性质探究的一般思路进行了提炼,总结出探究的一般方法:“类比-猜想-验证”三步探究法,即:

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对比学习完善学习结论的同时,观看到了教师对问题探究的思路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自主学习方法和对未知物探究的思路,这一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起到了升华作用。

5. 习题反馈

视频结束后,编制与课题相关的2-4个配套习题,检验学生对所授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巩固强化对讲解内容的认识。

综观以上教学过程,笔者为学生营造了一种信息化的环境,是借助“泰微课”这一以视频为载体的网络化教学形式来提升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的一次尝试。本节课培养了学生分析何时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何查找所需信息,怎样筛选和组织信息,如何运用筛选的信息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流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如何获取信息、获取什么信息、怎样利用信息的指导者,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是使得学生的自主研究向着预计目标方向进展的引导者。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和提出的问题链,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选择并运用信息工具主动学习,体现了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对比、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和习惯。在利用信息工具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得以提升,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什么问题可以用信息技术解决,逐步掌握如何筛选信息的方法,从而促进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化学信息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 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3] 吴伟丽.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摘要:借助“微课”这一新型教学形式,以“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借助微课教学提升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的尝试。

关键词:化学信息素养;高中生;微课;泰微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2-000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2.003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逐步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流媒体”的普及更犹如一剂“催化剂”加速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革。目前网络上兴起的可汗学院、慕课网、网易公开课等网站提供了涉及各个领域的视频学习资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也陆续将众多名师授课视频上传网络提供学习便利,中国微课网、中智微课网等则主要立足于中小学教育建立了微课资源库。这些网络学习资源的普及都是新型教育方式的体现,说明教育正向着多元化、社会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与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将新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育,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优势,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自主学习环境,优化认知过程,培养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寻找自己所需的化学信息并正确使用信息,将知识体系的形成、科学方法的学习、信息素养的培养统一于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要求相一致。

如何使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已然成为当下教师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以上背景下,泰州市教育局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库,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于2012年起引领泰州市中小学段千余名骨干教师共同打造了“泰微课”工程,经过两年时间的打磨于2014年9月正式上线。所谓“泰微课”(Taizhou Microlecture),是泰州中小学微课程的简称,是泰州市基于微视频学习资源促进中小学学生数字化学习的一项信息化应用项目。

项目组织者经过前期阶段的摸索及对部分“泰微课”资源库试运行效果的跟踪反馈,为提高“泰微课”资源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微课选题、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习题配套等提出了统一明确的要求。

1. 微课选题应为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及学生的易错点问题。选题要明确具体、切口要小,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每个微视频只解决一个问题,相对独立,针对性强。

2. 教学内容要围绕课题精心设计,应注重思维分析和规律总结,重视通性通法,注重思维方法的传授,同时要具体生动,通俗易懂,实例典型、恰当。

3. 教学设计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授课流程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在展现思维过程。根据教学需求灵活选用适当的讲解方式,教学内容中要凸显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要求直观形象。

4. 配套习题以2-4题为宜,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并提供必要的解题思路和参考答案。习题要求针对性强,难度适当,有层次性。能有效巩固对讲解内容的认识,测试掌握情况。

笔者参与了“泰微课”中初、高中化学板块的建设,下面以笔者录制的元素化合物部分的“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一课为例,阐述笔者借助“泰微课”在提升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方面的一点尝试。

一、设计思想

以“微视频”为载体,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化学信息素养为目标,以“情境创设―问题设置―自主探究―总结对比―习题反馈”为主线,整体设计教学流程。

二、授课流程

1. 情境创设

展示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含有氧化铝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在学习金属铝的性质时的方法(探究发现法),以便进行类比学习。

2. 问题设置

通过前面的回忆,调动了学生思维,提出本节课学习主题: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并提出以下问题形成问题链:

⑴初中阶段有没有学习过和氧化铝类似的物质?这种物质和氧化铝都属于哪类物质?它们有哪些通性?书写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氧化铝有哪些用途?含氧化铝的物品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⑶为什么含氧化铝的物品使用时有以上注意事项?说明氧化铝有什么性质?如何验证氧化铝具有这些性质?

3. 自主探究

在呈现以上问题链后,学生可将视频暂停并带着问题自主查阅课本、教参或利用网络进行搜索,完成对以上问题的解答。学生在借助网络进行查询过程中,由于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学生必然需要对搜索得到的众多信息进行比较、筛选、提炼,最终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

4. 总结对比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利用课本及网络资源完成了以上问题的探究后,可继续播放微课视频,对比自主探究结论的正确与否,纠正并完善对问题的理解。视频中笔者就前面提出的问题链进行解答。

⑴从化学式及组成元素分析,初中学习的氧化铁与氧化铝类似,且都属于金属氧化物,应该具有金属氧化物的通性,即可以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推测是否正确呢?通过实验法进行验证。

⑵结合课前图片展示可知氧化铝可制作坩埚、装饰品等。利用“百度网”对“氧化铝坩埚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搜索,共搜索到相关结果489000条,其中“百度百科”中关于“坩埚”一词的解释中有对于“氧化铝坩埚使用注意事项”的最为简明的描述:

①由多孔熔融氧化铝组成,质坚而耐熔。

②适于用无水Na2CO3等一些弱碱性物质作熔剂熔融样品,不适于用Na2O2、NaOH等强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作熔剂熔融样品。

⑶从以上使用注意事项可推测氧化铝除了可以与酸反应外,还可能具备能与强碱反应的性质。事实如何呢?仍然使用实验法进行验证。观察实验后,展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介绍其中的重要产物偏铝酸钠,并继续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进一步说明偏铝酸钠的性质。

以上视频中教师指导了学生如何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探究,向学生展示教师对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探究的思路、方法及实验方案设计。最后对未知物性质探究的一般思路进行了提炼,总结出探究的一般方法:“类比-猜想-验证”三步探究法,即:

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对比学习完善学习结论的同时,观看到了教师对问题探究的思路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自主学习方法和对未知物探究的思路,这一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起到了升华作用。

5. 习题反馈

视频结束后,编制与课题相关的2-4个配套习题,检验学生对所授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巩固强化对讲解内容的认识。

综观以上教学过程,笔者为学生营造了一种信息化的环境,是借助“泰微课”这一以视频为载体的网络化教学形式来提升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的一次尝试。本节课培养了学生分析何时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何查找所需信息,怎样筛选和组织信息,如何运用筛选的信息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流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如何获取信息、获取什么信息、怎样利用信息的指导者,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是使得学生的自主研究向着预计目标方向进展的引导者。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和提出的问题链,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选择并运用信息工具主动学习,体现了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对比、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和习惯。在利用信息工具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得以提升,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什么问题可以用信息技术解决,逐步掌握如何筛选信息的方法,从而促进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化学信息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 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3] 吴伟丽.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摘要:借助“微课”这一新型教学形式,以“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借助微课教学提升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的尝试。

关键词:化学信息素养;高中生;微课;泰微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2-000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2.003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逐步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流媒体”的普及更犹如一剂“催化剂”加速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革。目前网络上兴起的可汗学院、慕课网、网易公开课等网站提供了涉及各个领域的视频学习资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也陆续将众多名师授课视频上传网络提供学习便利,中国微课网、中智微课网等则主要立足于中小学教育建立了微课资源库。这些网络学习资源的普及都是新型教育方式的体现,说明教育正向着多元化、社会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与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将新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育,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优势,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自主学习环境,优化认知过程,培养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寻找自己所需的化学信息并正确使用信息,将知识体系的形成、科学方法的学习、信息素养的培养统一于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要求相一致。

如何使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已然成为当下教师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以上背景下,泰州市教育局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库,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于2012年起引领泰州市中小学段千余名骨干教师共同打造了“泰微课”工程,经过两年时间的打磨于2014年9月正式上线。所谓“泰微课”(Taizhou Microlecture),是泰州中小学微课程的简称,是泰州市基于微视频学习资源促进中小学学生数字化学习的一项信息化应用项目。

项目组织者经过前期阶段的摸索及对部分“泰微课”资源库试运行效果的跟踪反馈,为提高“泰微课”资源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微课选题、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习题配套等提出了统一明确的要求。

1. 微课选题应为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及学生的易错点问题。选题要明确具体、切口要小,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每个微视频只解决一个问题,相对独立,针对性强。

2. 教学内容要围绕课题精心设计,应注重思维分析和规律总结,重视通性通法,注重思维方法的传授,同时要具体生动,通俗易懂,实例典型、恰当。

3. 教学设计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授课流程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在展现思维过程。根据教学需求灵活选用适当的讲解方式,教学内容中要凸显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要求直观形象。

4. 配套习题以2-4题为宜,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并提供必要的解题思路和参考答案。习题要求针对性强,难度适当,有层次性。能有效巩固对讲解内容的认识,测试掌握情况。

笔者参与了“泰微课”中初、高中化学板块的建设,下面以笔者录制的元素化合物部分的“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一课为例,阐述笔者借助“泰微课”在提升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方面的一点尝试。

一、设计思想

以“微视频”为载体,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化学信息素养为目标,以“情境创设―问题设置―自主探究―总结对比―习题反馈”为主线,整体设计教学流程。

二、授课流程

1. 情境创设

展示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含有氧化铝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在学习金属铝的性质时的方法(探究发现法),以便进行类比学习。

2. 问题设置

通过前面的回忆,调动了学生思维,提出本节课学习主题: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并提出以下问题形成问题链:

⑴初中阶段有没有学习过和氧化铝类似的物质?这种物质和氧化铝都属于哪类物质?它们有哪些通性?书写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氧化铝有哪些用途?含氧化铝的物品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⑶为什么含氧化铝的物品使用时有以上注意事项?说明氧化铝有什么性质?如何验证氧化铝具有这些性质?

3. 自主探究

在呈现以上问题链后,学生可将视频暂停并带着问题自主查阅课本、教参或利用网络进行搜索,完成对以上问题的解答。学生在借助网络进行查询过程中,由于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学生必然需要对搜索得到的众多信息进行比较、筛选、提炼,最终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

4. 总结对比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利用课本及网络资源完成了以上问题的探究后,可继续播放微课视频,对比自主探究结论的正确与否,纠正并完善对问题的理解。视频中笔者就前面提出的问题链进行解答。

⑴从化学式及组成元素分析,初中学习的氧化铁与氧化铝类似,且都属于金属氧化物,应该具有金属氧化物的通性,即可以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推测是否正确呢?通过实验法进行验证。

⑵结合课前图片展示可知氧化铝可制作坩埚、装饰品等。利用“百度网”对“氧化铝坩埚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搜索,共搜索到相关结果489000条,其中“百度百科”中关于“坩埚”一词的解释中有对于“氧化铝坩埚使用注意事项”的最为简明的描述:

①由多孔熔融氧化铝组成,质坚而耐熔。

②适于用无水Na2CO3等一些弱碱性物质作熔剂熔融样品,不适于用Na2O2、NaOH等强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作熔剂熔融样品。

⑶从以上使用注意事项可推测氧化铝除了可以与酸反应外,还可能具备能与强碱反应的性质。事实如何呢?仍然使用实验法进行验证。观察实验后,展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介绍其中的重要产物偏铝酸钠,并继续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进一步说明偏铝酸钠的性质。

以上视频中教师指导了学生如何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探究,向学生展示教师对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探究的思路、方法及实验方案设计。最后对未知物性质探究的一般思路进行了提炼,总结出探究的一般方法:“类比-猜想-验证”三步探究法,即:

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对比学习完善学习结论的同时,观看到了教师对问题探究的思路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自主学习方法和对未知物探究的思路,这一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起到了升华作用。

5. 习题反馈

视频结束后,编制与课题相关的2-4个配套习题,检验学生对所授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巩固强化对讲解内容的认识。

综观以上教学过程,笔者为学生营造了一种信息化的环境,是借助“泰微课”这一以视频为载体的网络化教学形式来提升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的一次尝试。本节课培养了学生分析何时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何查找所需信息,怎样筛选和组织信息,如何运用筛选的信息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流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如何获取信息、获取什么信息、怎样利用信息的指导者,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是使得学生的自主研究向着预计目标方向进展的引导者。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和提出的问题链,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选择并运用信息工具主动学习,体现了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对比、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和习惯。在利用信息工具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得以提升,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什么问题可以用信息技术解决,逐步掌握如何筛选信息的方法,从而促进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化学信息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 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3] 吴伟丽.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高中生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HTML5助力微课教学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微课:支持学习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