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圩区治理项目中“微型枢纽”的提出与实践

2014-12-12邓卫东

江苏水利 2014年8期
关键词:吉庆圩区枢纽

邓卫东

(海安县老坝港滨海新区规划建设局,江苏南通 226634)

0 引言

近10年来,海安里下河圩区依托上级补助的圩区治理项目、水土保持项目、小农水专项工程项目、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等,通过联圩、并圩,合理布局圩区内的引、排设施,高标准改造、拆建圩口闸、排涝站及闸站结合工程,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引、挡、排、灌功能体系,显著提高了海安县里下河圩区的防洪排涝和引水灌溉能力。

但对无法进行联圩、并圩的小型圩区或经过联圩、并圩后的局部区域,上述工程项目的实施难以得到解决,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圩区或区域较小,乡镇上报计划时更偏向于解决较大的圩区;二是近期的建设“惯性”,具有单一功能的控制闸、涵及灌排站的通用图对于此类圩区或区域规模偏大、不适用;三是建造单一功能的设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此类圩区或区域的落后面貌,性价比低。

因此,在圩区治理多年后的今天,迫切需要对小型圩区或大圩区内局部区域的配套设施加以研究。没有此类圩区或区域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圩区的现代化,此类圩区或区域的基础设施不到位,整个圩区的建设就不能算彻底到位。

1 “微型枢纽”的提出

对于小型圩区或区域,尽管面积小,但同样要求具有引、挡、排、灌多种功能。此类圩区如按照功能分别建造基础设施,则投入太高,而且使用效率低下,要从根本上治理此类圩区,就要把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利设施作为研究重点。根据小型圩区的具体情况,此类设施应具有引、挡、排、灌多种功能,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设施,鉴于根据任一功能命名均不妥的实际,暂时提出“微型枢纽”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实施,可以完善和丰富多年来圩区治理的理念。

2 工程实践与效果

自笔者提出“微型枢纽”概念后,与相关乡镇水利站交换意见,得到海安县墩头镇水利站的支持,并在墩头镇选择实验区。本次试验有两种类型:一是小型圩区,二是大圩区的局部区域,两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 小型圩区应用实例——吉庆7组微型枢纽

2.1.1 实施前状况

吉庆7 组微型枢纽属于墩头镇的新长圩区,圩区面积为0.389 km2,圩堤长度为2.4 km,没有排涝动力,整个圩区北面和东面为吉长界河,西面为化纤河,南面为长江河(如图1)。圩区的防洪通过A 点的圩坝实现;圩区内外的水体交换通过圩坝下Φ60 cm 的涵洞实现,交换条件较差,圩内水体恶化;圩区灌溉通过圩坝外侧的简易灌溉泵站实现;圩区排涝通过在圩坝上设置临时泵抽排涝水实现。

图1 新长圩区平面图

2.1.2 微型枢纽的设计

笔者依托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基于“微型枢纽”的理念进行独立设计,其主要功能有:①能较好地实现圩内、外水体交换,改善圩内水环境;②圩外水位达到一定水位时,能较方便地关闸防洪;③圩内涝水在打开闸门充分自排的基础上,达到一定水位可以关闭闸门动力抽排;④同时具备灌溉功能,提高设施利用率;⑤满足圩堤顶部交通功能。

基于以上诸多功能的需要,微型枢纽设计土建结构简图如图2~图4。泵型选用350ZLDB-125(X)单基础轴流泵,叶片角度为+2°,配套电机为Y200L-4(B5)30 kW,灌排转换通过横拉门控制。

2.1.3 微型枢纽的优点

(1)土建结构高度集成,布置紧凑,经济条件优越。具体表现为:串水涵洞、进水池、泵站基础高度集成;排涝泵站与灌溉泵站合二为一;出水池、交通桥、出水流道、涵洞侧墙高度集成;出水池侧墙与闸门组合实现挡洪结构高度集成。

(2)设备利用率高。一台机组同时具备灌、排两种功能,避免了常规设计中“用一闲一”的现象。

(3)检修方便。本设计合理布置了检修孔、检修平台,合理选取了闸门高度,并设置了合理的搁置高度,可以在交通桥上进行闸门维修。

2.1.4 微型枢纽的使用效果

本工程已经过3年的排涝、灌溉运行,虽然尚不具备条件对泵站进行装置效率测试,但其运行效果获得基层村组的一致好评。

2.2 大型圩区局部区域应用实例——杜楼2 组枢纽

杜楼2 组微型枢纽属于周垛联圩,本圩区是横跨白甸和墩头两镇的大圩区,圩区面积为10.959 km2,圩堤总长度27.528 km,地面高程为2.2~2.5 m。

图2 吉庆7 组微型枢纽平面布置图

图3 吉庆7 组微型枢纽1-1 纵断面图

图4 吉庆7 组微型枢纽2-2 纵断面图

杜楼2 组微型枢纽的服务区域位于周垛联圩的东南角,即海瓦公路以东、官杨河以西、墩北河以北这片区域,水系独立(与大圩区联合防洪,各自排涝),原来有一座砖闸(杜楼2组闸)与官杨河相通,汛期排涝时在砖闸处设置临时泵,涝水过膝的现象时有发生。

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时,计划在此处拆建圩口闸,并对圩内灌区进行调整,在圩口闸内侧建造1 座灌溉泵站。

根据以上实际情况,对本区域运用“微型枢纽”的理念进行设计,没有采用圩口闸和灌溉泵站的通用图纸,而是单独设计了一座多功能的“微型枢纽”,使之兼有圩口闸、灌溉泵站、排涝泵站的功能,且具有投资省、设备利用率高的优点,受到当地百姓和基层政府的高度评价。

3 结语

“微型枢纽”的成功实践是圩区治理项目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可以完善和丰富多年来圩区治理的理念,引入这一理念,必须摒弃近年来的建设“惯性”,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专门设计,一点一图。

海安县两个圩区的具体工程实践表明:“微型枢纽”有较高的性价比,具有投资少、功能多、使用效率高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小型圩区或大型圩区内的特殊区域治理。

“微型枢纽”理念的引入,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型圩区或大型圩区内的特殊区域多年来所面临的治理难题,只有使这些区域工程的功能达标,才有整个圩区的长治久安。

猜你喜欢

吉庆圩区枢纽
晚秋
枢纽的力量
富庶吉庆的鲤鱼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Miniature quad-channel spin-exchange relaxation-free magnetometer for magnetoencephalography∗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圩区治理对区域防洪排涝影响之我见
上海奉贤庄行地区圩区除涝能力研究
浙江平湖市加快推进农村圩区工程建设
海宁市圩区现状分析与治理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