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课堂小结精彩起来

2014-12-09左进红翟兆凤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长方形正方形情感

左进红 翟兆凤

一、给学生一片质疑的空间,让思维得到“放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质疑同时又是创新的基础,好奇、好问是学生的天性,这些似乎大家都知道。但课堂上,教师却很少看到学生质疑,即使安排了质疑环节也形同虚设,很少收到实际效果,实际上这与教师引导学生质疑的方式有关。如,两位教师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后,组织学生进行了这样的课堂小结:

案例A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

生:长、正方形有什么用处?

师: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今天学的内容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吗? 冷场一分钟,没有学生举手。很好,看来大家都掌握了。

案例B

师:同学们,学了今天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学习长、正方形有什么用处?

师: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2:可以利用长方形、正方形拼很多玩具。

生3:用长方形、正方形的砖块铺地面,比较美观大方。

生4:为什么房子的屋面不用长方形、正方形呢?

生5:我想知道名称的由来,能不能给它们重新取个名称呢?

师:刚才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请大家利用课余的时间到图书室查找资料,也可以上网查找,下一节课我们一起讨论,好吗?

以上两个案例,显而易见,案例A教师扼杀了学生质疑的能力,把学生思维禁锢在本节课的知识层面上。而案例B教师则善于给学生创设一个质疑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知识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给学生欣赏数学的机会,培养爱数学的“情感”

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课堂上当教师用真情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情感去赢得情感时,学生就会以十二分的热情回报教师,喜欢教师,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以至喜欢数学学习。因此,在课堂小结时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使他们欣赏数学、亲近数学。如,教学“认识平面图形”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做课堂小结的: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4个好朋友,大家开心吗?

生:开心。

师:在这4个好朋友中,你喜欢哪一个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长方形,因为长方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生2:我喜欢正方形,因为生字格是正方形的,这就要求我们写字要方方正正、工工整整。

生3:我喜欢三角形,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建筑工地上的叔叔就是利用这个特点来“搭排山”的。

生4:我喜欢圆形,因为圆不像其他3种图形一样有角,它给人一种“安全感”。

生5:我4种图形都喜欢,因为我听了4个同学的发言,知道了这4种图形都有自己的优点。

如此精彩的课堂小结,真正做到让学生认识数学、亲近数学、欣赏数学、喜欢数学。

三、透过学生的内心世界,反思自己的教学成败

课堂不仅是传递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培育人性的圣殿。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的总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同时,还指出:“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因此,教师在课堂小结时既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如,教学“三步复合应用题”时进行如下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略)

师:回忆一下,你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学生回答略)

师:你有没有遗憾的地方?

生1:我有,因为有两道题做错了。

生2:我举手7次,老师只提问到2次,我旁边的同学每次举手都被提问到,我觉得老师不公平。

生3:我一次也没有被提问到。

师:像他一样一次也没有被提问到的同学举手。(10多个学生举手)

师:看来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遗憾的地方,有的来自自己,有的来自老师。下次上课我们把这些遗憾给补上,好吗?

教师的一句“有没有遗憾的地方”其实是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质疑问难,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还埘老帅的指名回答提出了质疑。同时,教师有胆量和魄力敢于承认“有的遗憾来自老师”,并做出承诺“下次上课我们把这些遗憾给补上”。这样,教师透过学生的内心世界来总结、评价课堂,既梳理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反思能力,更重要的是还引起了教师本人反思自己教学的成败。真可谓一举多得!

责任编辑:徐新亮

猜你喜欢

长方形正方形情感
重构正方形
超级变变变
情感
小长方形找朋友
台上
移火柴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