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特征*

2014-12-07洪晓彬张学衡

体育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范式本土化研究者

洪晓彬 张学衡



论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特征*

洪晓彬1张学衡2

(1. 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7)

运动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发展既受到心理学与体育学母学科的影响,也具有不同于母学科的自身发展特点。从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整体态势进行分析,认为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具备以下特征:研究方法多元化、研究技术高新化、研究主题多样化、研究范式整合化、研究模式本土化。

研究方法;量化研究;质性研究;本土化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离哲学的附庸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后的100多年,心理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甚至有两名心理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西蒙,1978;卡尼曼,2002)。就在心理学诞生不久后,特普利特(1897年)首次将心理学的研究投向了体育运动领域(社会促进效应)。1925年,北美运动心理学随着格里菲斯在伊利诺伊大学建立运动心理学实验室而正式产生。与此同时,欧洲的运动心理学研究也开始逐渐发展。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运动心理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受到国际认可。1965年成立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并在1970创立《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该杂志的创立促进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广泛交流,推动了运动心理学以更加蓬勃的姿态向前发展。从第一项运动心理学研究至今,一个世纪过去了,运动心理学在汲取母学科营养的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建设。那么,现阶段运动心理学研究特点如何,其发展态势如何,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将对现代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总体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目的在于更好地把握当代运动心理学研究动向与发展趋势。

1 研究方法多元化

法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方法学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由此可见,研究方法是制约各个学科发展的重要命脉。心理学之所以能够摆脱几千年来对哲学的附庸而进入科学的殿堂,主要归功于研究方法的突破——实验法。此外,运动心理学的第一项研究也采用的是实验法,即特普利特(1897)对观众在场对运动技能表现的影响的研究。

一个多世纪以来,心理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研究领域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目前,心理学蓬勃发展的态势与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密不可分。例如,心理统计学与测量学的发展,为研究者测量一些抽象心理学构念提供了理论依据;质性数据分析方法的发展能够将通过访谈法获得的文字资料进行归类分析。作为分支学科,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必然收到心理学发展态势的影响。林炜鹏(2009)对1998-2007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刊载的运动心理学实证研究论文中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后发现,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访问法、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与现场实验法)、测量法(自制量表与现成量表)[1]。另有研究者对近5届运动心理学大会论文选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后,实证研究分为两类,实验研究与调查研究,分别占25%和36.88%[2]。由此可见,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已进入到了多元化的时代。

受主流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的影响,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乃至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备受推崇的研究方法。然而,研究方法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有适合研究目的需要的方法,没有最优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需要解决什么层次的问题,选择什么层次的研究方法。比如,在足球罚球中,研究者关心左脚选手还是右脚选手命中的概率高。又或者,研究者想知道在足球罚球中,守门员往哪个方向扑球更有利。此类问题可以采用观察法,具体而言是录像分析法。国际顶尖期刊《NATURE》在2005年登载了一篇关于红色队服对运动成绩影响的论文,该论文主要是通过对比赛视频进行分析,得出身穿红色队服的运动员胜率高于身穿其他颜色队服的运动员[3]。这表明,即便是采用观察法(录像分析)也可以做成一项重大研究。

2 研究技术高新化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认知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者逐渐开始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心理学研究中,如Eprime、Presentation以及Inquisit心理软件研发。这些心理软件的研发为运动心理学研究中的刺激呈现提供了可视化平台。此外,根据研究目的,研究者自发研制各类运动认知心理测试软件或系统。我国研究者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特征,在认知决策、注意或思维领域独立开发了一系列测试软件[4-8]。

除了采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现场情境技术对运动员的思维、决策、注意等认知过程进行研究外,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从微观层面探测优秀运动员的心理与行为机制提供了可能。目前,运动心理学领域中主要涉及新技术包括眼动技术、神经科学技术(EEG、ERP、功能核磁共振)以及虚拟现实。眼动技术的出现可以为运动心理学研究与实践带来诸多便利,特别是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优秀运动员在进行认知决策前后其瞳孔变化、眼跳特征以及视觉搜索特征等,这些指标的获取对于深入分析优秀运动员认知、注意以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便携式眼动仪的出现,眼动研究从最初在实验室中采用计算机呈现刺激图片或视频研究逐渐转换到在真实运动情境中完成某一技术动作时对视觉搜索特征的追踪,这一技术的突破大大提高了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效度。目前,眼动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体育运动领域,涉及的运动项目包括篮球、冰球、足球、网球、体操、乒乓球、自行车、台球、象棋等项目[9]。除了眼动技术之外,脑电(EEG和ERP)与功能核磁共振(fMRI)能够从时间与空间上对运动员运动决策时大脑皮层的活动进行定位,从而揭示运动表现与大脑皮层活动的关系。随着认知神经心理学技术的普及与成熟,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者逐渐考试重视利用脑电等技术研究运动过程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这方面的研究涉及脑电图(EEG)、脑波超慢涨落技术、脑象图等技术的应用[10]。

生态学效度一直是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在研究中关心的要素,也是最为头疼的一个因素。虚拟现实的出现为提高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效度提供了可能。虚拟现实通过计算机模拟产生的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给被试提供一个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使被试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国研究者已开始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并开展了相关研究。例如,杨勇涛等(2013)探讨了积极与消极虚拟环境对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虚拟环境能够诱发大学生不同的情绪状态[11]。显然,虚拟现实因其模拟运动情境的客观性、自然性以及逼真性等优势,在未来运动心理学研究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3 研究主题多样化

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狭义的运动心理学主要指竞技运动心理学,而广义的运动心理学包括竞技运动心理学、体育教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针对参与这些领域的人群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体育教育心理学研究涉及的群体主要包括体育教学中的施教者与受教者,即教师与学生。此外,也包括学校的体育管理者。锻炼心理学研究中涉及的主要群体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一般大众。相对于前两者而言,竞技运动心理学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以竞技运动心理学为例,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运动员进行,如对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然而,目前竞技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不在局限于对运动员的研究,研究对象已扩展至教练员,如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包括不同性别、种族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教练员的领导方式、教练员心理疲劳/耗竭、教练员的决策行为等;又如裁判员,对裁判员的研究主要以裁判员决策为主。例如,《NATURE》上曾登载了一篇关于足球竞赛中的越位判罚研究,该研究讨论了足球竞赛中助理裁判对越位判罚存在错误的机制及可能性[12]。此外,在其他项目当中,研究者对裁判员的判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竞技运动中裁判员存在的各类判罚偏好(偏差),如刻板印象、主场效应、观众效应、补偿效应以及顺序效应等。竞技运动不仅是正常人群之间的对抗,特殊人群也参与其中。随着运动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不断扩大化,对残疾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对残疾运动员的研究主要涉及残疾运动员心理训练、情绪状态(心境与焦虑)以及心理健康[13]。此外,国际运动心理学还特别关注另一类特殊人群,如少数民族运动员、高危险性项目运动员、药物滥用运动员等[14]。除了上述研究主题外,目前,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中还存在一个有别于传统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主题——运动心理学特殊问题。该领域涵盖5个方面的问题,即文化问题、性别问题、残疾人问题、药物控制以及饮食失调[15]。

4 研究范式整合化

心理学研究以两种范式为主,即量化与质性研究范式。虽然两者都要求研究者深入开展研究,都很注重研究方案的设计,且各自有一套规范的研究程序与操作技术,但两者遵循的理论范式不一样。量化研究遵循的是实证主义路线,运用调查、实验、测量以及统计等方法与手段来收集与分析资料。研究者一般事先具有理论假设,通过上述方法与手段来验证理论假设,更为关注的现状、相关与因果关系。而质性研究遵循的是解释主义路线,一般不使用实验法,也很少应用统计测量,其结果往往是以文字或图表等方式来表达。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受主流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的影响,运动心理学研究以量化研究范式为主。然而,量化研究由于其本身的缺陷,在一些问题上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有关压力下的“Choking”现象,最早源于Baumester(1984)的研究。几十年过去了,国内外研究者针对该现象进行了大量的量化研究,以确定其理论机制与干预方法。然而,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对“Choking”现象的抽象与操作定义一直存在一些争议,直到近期Hill等人通过运动员、运动心理学家进行的一系列质性研究才确定其内涵与外延[16-18]。心理坚韧性也是通过质性研究的范式才确定其的结构特征(Jones,2002)。又如,我国学者采用质性研究范式探讨运动员与教练员眼中的心理疲劳[19]。在质性研究方式逐渐受到重视后,研究者不再仅局限于采用某种单一研究范式(质性或量化)进行研究,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如何将质性与量化两种研究范式整合起来应用于研究之中。质性与量化研究的整合首先被应用于行为科学与社会科学之中,被称为第三研究范式。两种范式的整合是指在研究过程中每个阶段均整合了量化与质性研究范式,根据数据收集的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并行式整合范式(两种范式同时搜集数据)和顺序式整合范式(一前以后使用不同的范式)。目前,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者逐渐意识整合两种研究范式的重要性,并付诸于研究[20,21]。

5 研究模式本土化

众所周知,心理学是西方的产物,运动心理学也是如此。正是缘于此,国内心理学从研究之初,就开始引进、借鉴和移植西方心理学理论、技术以及方法。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我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也缩小了与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差距。然而,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其必受到地区、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等的影响。同时,作为参与体育运动的人,首先是社会的人,他们的心理与行为必然会受到地区、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的影响。不仅如此,完全借鉴或套用国外理论与方法,可能存在文化的不适应。张力为教授就曾指出我国学者在借用外国自陈量表所存在的文化适应问题[22]。鉴于照搬与模仿西方心理学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误区,华人地区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倡导本土心理学。

在本土化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热潮后,因此,我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值得欣慰的是,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已逐渐认识到本土化研究的重要意义。有不少学者就运动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进行了论述,如颜军的《论运动心理学本土化》[23],王树民等人的《运动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24],姒刚彦的《体育运动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与跨文化研究》[25]。此外,在研究成果方面主要体现在测量工具的本土化。如张力为主编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第二版[26],该书中收录了中国学者编制的35个量表,内容涉及了动机、意志、情绪、人格、态度、自信自尊、心理技能、训练状态和认知能力等9个领域。如洪晓彬的《体育运动领域中注意的研究综述》[27]中列举了中国学者编制9个注意测验和测试软件。除了在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开展本土化研究之外,在对运动员的心理咨询与服务上,我国学者也开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下运动心理咨询服务模式。张凯(2011)从人生境界、知行合一、自然之道、身心控制以及术以载道五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文化与运动员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的契合[28]。李四化(2011)从以射击项目为例,探讨了中国文学与心理学理论相结合在竞技运动心理训练与咨询中的应用[29]。姒刚彦(2011)从中国社会文化脉络出发,探讨了中国运动员心理训练与心理咨询中自我解脱与人际关系两大心理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探讨了几种重要文化内涵中的心理学意义[30]。无论是从理论层面的运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还是操作层面的运动心理训练与咨询,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者都已充分认识到本土化的重要性。在未来,中国运动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应当涉及更多的领域。任重道远,我们期待中国运动心理学研究者产生更多本土性的研究成果。

6 小结

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其发展特征必然受到母学科的影响。然而,相对于母学科而言,运动心理学在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但在总体发展特征与趋势上与母学科大致趋同。同样,与国际运动心理学发展状况相比,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在理论建构、方法创新、技术整合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2013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是我国运动心理学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对于促进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国际化与本土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相信我国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将继续缩小并逐步跟进国际运动心理学前沿动态,同时,在我国社会背景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展本土化运动心理学研究。

[1] 林炜鹏,洪晓彬,邓丽星.1998-2007年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工作状况分析[J].体育学刊,2009,16(4):44-47.

[2] 祝大鹏,李爱玲.近20年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以第5-9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大会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7):60-64.

[3] Hill R A,Barton R A. Red enhances human performance in contests [J]. Nature,2005,435(7040):293.

[4] 付全.优秀击剑运动员运动决策测试系统V1.0的研制[J].体育科学,2005,25(4):88-93.

[5] 程勇民.运动水平、知识表征及其年龄对羽毛球竞赛情景中直觉性运动决策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6,26(1):86-94.

[6] 孟国正,葛春林.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决策测试系统软件设计与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0):140-144.

[7] 李永瑞.注意能力测评方法的初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3):24-28.

[8] 梁承谋,程勇民,付全等.BTL-SW-V1.2操作思维测试系统的开发与检验——摔跤、羽毛球、击剑不同水平运动员操作思维之比较[J].体育学刊,2007,14(7):51-56.

[9] 席洁,王巧玲,阎国利.眼动分析与运动心理学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3):555-560.

[10] 周成林.心理技术在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中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2):59-65.

[11] 杨勇涛,张忠秋,林玲.积极和消极虚拟环境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8):708-711.

[12] Oudejans,R.R.D.,Verheijen,R.,Bakker,F.C., et al. Errors in judging ‘offside’ in football[J].Nature, 2000,404:33.

[13] 闫挺,毛志雄,连文杰.运动心理学在残疾人体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体育学刊,2007,14(4):119-124.

[14] 姚家新等译.运动心理学导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西安:2005.

[15] 郭璐.当代运动心理学进展:特殊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9):64-70.

[16] Hill,D.M., Hanton,S., Fleming,S.,& Matthews,N. A re-examination of choking in sport[J].Eur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2009,9(4):203-212.

[17]Hill,D.M., Hanton,S., Matthews,N., & Fleming,S. A qualitative exploration of choking in elite golf[J].Journal of clinical sport psychology, 2010,4:221-240.

[18] Hill,D.M.,& Shaw, G. A qualitative examination of choking under pressure in team sport[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13,14:103-110.

[19] 刘方琳,张力为.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定性探索[J].体育科学,2004,24(11):37-44.

[20] 刘羽.多维社会支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的相关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1] 孙拥军.自我控制消耗对运动员操作表现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8.

[22] 张力为,符明秋.借用外国自陈量表的文化陷阱[J].心理科学,2000,23(6):729-731.

[23] 颜军.论运动心理学的本土化[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13(2):23-27.

[24] 王树民,聂文龙.运动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9,18(4):98-100.

[25] 姒刚彦.体育运动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与跨文化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3):74-78.

[26]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第二版)[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北京:2010.

[27] 洪晓彬,纪岩.体育运动领域中注意的研究综述[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6):28-31.

[28] 张凯,张力为.道与术:中国文化对运动员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的启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3):196-199.

[29] 李四化,张力为.中国文学的运动心理学价值探讨——以射击项目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1(12):65-68.

[30] 姒刚彦,蒋小波.望闻问切——中国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社会-文化脉络初探[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3):191-195.

Review on Research Feature of Modern Sport Psychology

HONG Xiao-bin ,etal.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Sports psychology is a cross discipline, its development is influenced by psychology and parent discipline of sports science, also have a body of its ow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is different from the mother.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sports psychology research were analyzed, and that modern sports psychology research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diversity research method, research technology integrating newly, diversified research themes, research paradigm, research mode localization.

method; quantitative research; qualitative research; localization of psychology

洪晓彬(1982-),江西吉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

*课题信息: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9b359)。

猜你喜欢

范式本土化研究者
法治范式的沟通主义进路
——简评《中国法治的范式研究:沟通主义法范式及其实现》(郭金平)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冬奥会背景下奥林匹克教育的本土化价值研究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