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改善向心性肥胖的理论研究①

2014-12-05李鹏飞张慧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3期
关键词:心性腰围有氧

李鹏飞 张慧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尤其向心性肥胖已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向心性肥胖是代谢综合征必备条件之一,是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发病的根源。众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当脂肪主要分布在腹腔脏器周围时,会增大健康的风险性,更容易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代谢性疾病,而腹部内脏脂肪堆积过多,其原因多与不良饮食习惯和运动不足密切相关,因此运动对向心性肥胖的防治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1]。

1 向心性肥胖界定及危害

向心性肥胖亦有人称之为中心型肥胖,指的是患者体内脂肪沉积是以心脏、腹部为中心而开始发展的一种肥胖类型。肥胖分为中心型肥胖(即向心性肥胖)和全身型肥胖。研究发现,腰围大于臀围的向心性肥胖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性较高,其并发动脉硬化、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各种并发症的危险性约是全身性肥胖者的2~3倍,而且腰围越大,危险性越高[2]。由此可见,向心性肥胖的危害不容忽视,但由于早期向心性肥胖患者体型表现为腰围比较大,四肢相对较小。所以单纯从身体质量指数的测定很难发现,就导致了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期。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发布的关于向心性肥胖的标准(此标准以腰围为界定),我国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的将被确定为向心性肥胖。

2 向心性肥胖的发病机制

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中作用效果最好的是皮质醇。某种程度上,单纯性肥胖伴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导致血浆中的皮质醇升高;而对于继发性肥胖,血浆中的皮质醇会明显升高。总之,血浆皮质醇的升高会引起胰岛素升高形成肥胖,而向心性肥胖就是因为内脏脂肪组织比外周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皮质醇等敏感性低引起的。谈到向心性肥胖的发病机制,必然要说道胰岛素和代谢综合征。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向心性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及胰岛素抵抗有着密切关系。肥胖是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环节,也就是说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临床表现;其次,肥胖与胰岛素间可能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并存关系[3]。研究显示,内脏脂肪组织比外周皮下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低,形成胰岛素抵抗,但对具有脂解作用的儿茶酚胺类较敏感,从具有代谢并发症的向心性肥胖患者中检测到其内脏脂肪组织的β3—肾上腺素敏感性增加[4]。因此,大多学者认为,肥胖者过多的内脏脂肪组织可以释放游离脂肪酸(FFA),从而增加肝脏的糖异生,降低肝脏对胰岛素清除率,导致骨骼肌对葡萄糖利用和糖原的合成受抑制[3]。这便出现了外周骨骼肌的肌无力以及身体的向心性肥胖,但这仅仅是外在的表象,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体内代谢的失衡即将对动脉硬化、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起到了一个激活的作用。

3 运动减肥机理的相关研究

3.1 运动改善代谢、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的研究

机体在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来支持骨骼肌的活动,因此,从能量消耗角度而言,运动是可以起到减肥作用的。由于当代人们缺乏体育运动,能量的消耗受到限制,导致肥胖人群不断扩大。有氧运动可以通过增加能量的消耗减少体内脂肪的积累,抑制脂肪细胞的增生和减小脂肪细胞的体积,并且降低摄食效率,减少脂肪的沉积[5]。其次,部分肥胖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所致,胰岛素抵抗引起肌细胞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长期有氧运动可以使胰岛素受体功能不同程度的增强,这样组织与胰岛素结合能力得以改善,同时降低了胰岛素在血液中的浓度。胰岛素具有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当血浆中胰岛素浓度下降时,脂肪的分解加快,使体脂减少[5]。因此,有氧运动可以调整机体代谢,调节能分泌系统功能,具有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

3.2 运动改善脂肪代谢的研究

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血脂组成成分。运动过程中,机体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大,激发脂蛋白酶的活性,从而促进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同时提高高密度质蛋白的水平[6]。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转运肝外组织中的胆固醇至肝内分解,它不仅不会使胆固醇在动脉壁上堆积形成脂斑,而且还能使已堆积的胆固醇分解。因此,运动在防止血管动脉硬化及冠心病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3.3 运动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研究

有氧运动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胸廓及膈肌的活动度,加深呼吸,提高肺活量,从而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人体的体力与健康水平[7]。经常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改善体内T细胞核B淋巴细胞功能。适当进行中强度的耐力运动可增强腹腔内巨噬细胞内酶活性及其吞噬作用,同时NK细胞的数量也会显著增加,这对提高机体免疫都具有促进作用。

4 运动改善向心性肥胖的措施

运动促进健康,与药物相比,运动减肥因其健康、有效和零副作用的特点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也是当今专家研究的热点。当今肥胖的产生主要以疾病和饮食不规律两个方面为主。大量研究证明,降低高糖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消耗是减肥的首选方式[1]。在适当控制饮食并合理饮食的情况下,参加体育运动,促进脂代谢,脂肪得到大量分解,内脏脂肪堆积得到限制。运动可以有效降低人体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以及对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良好调节[8]。在运动项目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运动处方可选治疗性运动处方和康复性运动处方。对运动项目设定上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运动开始以慢为主,动作做到位,运动项目可选太极、健身体操、步行和单车等,强度不需要很高,微微出汗为宜,时间40~60min,每周进行5~7天,可适当增加一些力量训练,训练过程可以有医务监督,确保安全有效的进行。向心性肥胖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议患者长期进行。

5 结语

向心性肥胖发展下去必然会引起代谢类疾病的产生,是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发病的根源,就目前现有研究来看,学者们一般把向心性肥胖结合代谢类疾病研究或者作为研究肥胖的一个部分,目前代谢类疾病的蔓延及扩大化,有必要增加对向心性肥胖的重视度,向心性肥胖的预防、发病机制及监控方面应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目前的研究现状为突破口,从向心性肥胖潜在的危害和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并从运动的方式对向心性肥胖干预进行理论剖析,提出针对治疗向心性肥胖的运动处方,希望对向心性肥胖的实践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1]马宝玲,何玉秀,王凌.运动防治向心性肥胖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8).

[2]闻凤霞,王英,张瑞杰,等.向心性肥胖与全身性肥胖关系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503.

[3]顾乡,李敏.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

[4]Bergman RN,Mittelman SD.Central role of the adipocyte in insulin resistance[J].Basic Clin Physiol Pharmacol,1998,9(2-5):205-221.

[5]张钧,牟少华.体育康复学[M].2版.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45-147.

[6]张新定,胡隆成,张琨.单纯性肥胖有氧运动的康复机理与运动处方[J].现代预防医学,2008(4).

[7]周士枋,范振华.实用康复医学[M].1版.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792.

[8]柏友萍,张晶,江双双,等.减肥运动处方对超重肥胖大学生体脂、血糖与抵抗素的影响[J].卫生研究,2013(4).

[9]胡隆成,刘云武.人体致胖机制与运动减肥的研究[J].琼州大学学报,2006,13(5):43-45.

[10]张佐琏.单纯性肥胖的运动处方[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38-939.

猜你喜欢

心性腰围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杨会勤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用道
心性与现实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腰围佩戴有讲究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