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小学武术操创编方向

2014-12-05常振鲁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6期
关键词:拳种专业化武术

常振鲁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1 武术操创编的背景

2004 年4 月3 日,中宣部和教育部从文化战略的高度联合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实施纲要》。《纲要》要求:“中小学各学科教育要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容。体育课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文件精神以及全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体育参与意识淡薄、西方体育项目占中小学体育课内容等的背景下,我国创编了《全国中小学系列武术健身操》。

学校武术要想改革首要任务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使武术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与教师的兴趣,并能自觉地参与武术锻炼。要着力创编一套既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又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又能从中学到传统文化知识的武术教学内容。而武术操正好填补了这一需要,所以创编出符合要求的武术操是众望所归。

2 武术操应坚持专业化的创编方向

2.1 武术操内容的专业化

武术操是中小学武术教学中的技术内容之一。它不同于一般的徒手操, 主要突出武术的风格特点,为进一步学习武术的基本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武术操是认识武术的基础,但是必须要体现出武术的特色和魅力,这就需要创编时对其内容的要求专业化。武术操内容的专业化不是盲求的,而应该充分考虑到操的节奏性和动作元素所体现的武术特色,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两要素在创编武术操时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专业化并不是唯武术论,因为如果以武术为全部,以武术的本身构成来看很难创编出一套具有节律性的武术操。所以吸取体操、健美操的特点并与之结合形成以武术为主突出武术特色同时又具有体操的节奏感的武术操,才是符合教学需求的。

2.2 武术操应名如其形

现今的大多数武术操的创编,乃至国家推广的《全国中小学系列武术健身操》,其每一节的命名依然延用广播操的命名形式,这样就使得武术操褪色不少,达不到好学、好记的目的。因为武术的动作元素比广播操的动作元素要更加细腻,所以广播操的命名形式对武术操来说表达得不够准确。而武术的命名形式是根据主要动作而命名的,因此能使学习者达到闻其名而知其意的效果,再加上传授者的指导就会使学习者很容易地掌握武术操。

创编武术操时应根据每一节武术操的主要动作命名。可以采用一些有趣味性的武术元素,如单脚支撑的可叫“金鸡独立”、仆步穿掌可称做“燕子抄水”、冲双拳可为“双龙出海”等以及能突出主要动作的武术元素,如分掌正踢、摆掌勾手、仆步按掌等。根据青少年所处的不同阶段,使用相应的武术名称创编武术操。这样创编出的武术操不仅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住每一节的主要动作,而且还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教学会产生极好的影响。

3 武术操应坚持地域化的创编方向

武术操的地域化是指把某一地域内演练风格和动作特点不相悖的几个拳种中基础的而又能体现出其特色的动作元素进行提炼形成符合中小学习练的武术操,并且能够在这一地域进行良好的教学开展。

现在的武术操大部分是在长拳的基础上融合几个大的拳种所创编出来的,没有考虑到不同武术拳种演练风格特点,所以在教学结果中,学生们不能领会到各拳种的特点,通常仅以长拳的风格进行习练,那么这样除长拳外的多个拳种似乎已经失去了它们的作用。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武术。1983年至1986年,在全国开展的“普查武术家底,抢救武术文化遗产”工作。初步查明流传各地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129个。由此可见,武术素材的可选择性众多,这就为武术创编的地域化提供了很大的优势,而且地域武术拳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对青少年的的影响相对比较深刻,因此,由地域武术拳种所创编的武术操在创编和推广教学时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4 武术操应坚持精简化的创编方向

武术操的精简化不是越少越好,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元素和精简每一节的内容,控制好总体时间、路线和动作幅度等避免过于复杂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记忆。

必须要考虑的就是根据中小学学生不同的接受程度,创编具有相应阶段难度的武术操,在学习得出时间段应当注重基本的武术动作和身体的武术素质;随着学生认识程度的加深,对武术操的要求相应提升,但是应选择代表性动作的元素组合避免参入众多的动作。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编出的各阶段武术操,才能够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发扬中华武术文化。

5 结 论

武术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是精华,不仅是一种肢体文化,在其背后更是隐藏着深远的精神文化。在现阶段国家大力提倡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之时,武术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考虑到青少年的发展情况,学习情况和健身锻炼情况三者的联系和侧重,所以武术操的形式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为了创编出适合青少年阶段的武术操,以及是否能够引起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文章提出了青少年武术操的创编方向,既走专业化、地域化和精简化之路,并且分别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论述。以期通过对武术操创编应坚持的三方向的论述,使我们获得创编武术操理论层次上的支持,并能够为以后教学创编符合本地或本校的武术操提供理论指导

[1]陈新梅.青少年韵律武术操的创编及教学实验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7(3):33-35.

[2]周倩,高贯发,左长辉.学校武术操若干问题的审视[J].搏击·武术科学,2012,9(12):66-68.

[3]陈琳,王智慧,陈盈.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及思想的演进与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31(5):30-34.

[4]刘世海.儿童韵律武术操的创编及教学效果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27(3):104-107.

[5]陈新梅,刘同为.初探武术韵律操的创编[J].搏击·武术科学,2008,5(7):31-33.

猜你喜欢

拳种专业化武术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管理法》解读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以“模件”思想解读中国武术拳种与流派规模化产生的机制
技术还是技艺:应该如何看待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