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恩格斯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基于思维方式角度

2014-12-03沈元军

理论月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恩格斯资本主义人类

焦 冉 ,沈元军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思维方式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法和角度,一般可分为辩证思维方式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系统论述了这两种思维方式,并比较了二者的异同及其结果。恩格斯亲身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并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论述了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原因和变革。他认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造成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思维方式原因,并倡导要解决资本主义造成的生态问题就必须变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辩证思维方式。恩格斯的生态批判思想同样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制度坚持辩证思维方式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表现

自19世纪40年代,恩格斯开始关注英国工人阶级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并进行了亲身考察,获取了大量关于资本主义存在的环境问题的可靠材料。他在诸多著作中论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为我们描述了一幅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工人和自然环境同时受剥削和受压迫的画面。

(一)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恩格斯详细论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榨取自然资源及污染自然环境的现象。

1.自然资源枯竭。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煤矿和森林的大量开采,使得煤矿资源和森林资源锐减。大型机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森林砍伐效率,加快了森林资源消耗速度。资本家基于人类对自然征服的观念加之追求资本的无限增殖的动机,加快对森林的砍伐速度,这远远超过森林自我更新周期,造成了森林资源的匮乏。基于同样的目的,资本家对铁矿的开采也不断扩大,原有煤矿也加紧开发,又不断发掘新的煤矿并进行开采。“英国藏铁丰富的矿山过去很少开采;熔炼铁矿石总是用木炭,而由于土地耕作和改良和森林砍伐殆尽,木炭越来越贵,产量越来越少。 ”[1](P398)可见,在人类征服自然观念下,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必然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断开采和剥削自然,最终造成如森林资源、铁矿资源和木炭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枯竭。

2.自然环境污染。资本主义工业不仅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其所排放的废弃物又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为城市污染。资本主义工业化促使工厂和人口聚集于城市,城市排放废弃物积聚,超出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造成城市环境的严重污染。而城市环境污染中,空气污染最为突出。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生活中排放的煤烟及垃圾。当时欧洲各大工业城市到处弥漫着黑烟,伦敦由此被称为“雾都”。当时的工业化城市就处在像恩格斯所描绘的 “高高地堆积在这些死水洼之间的一堆堆的垃圾、废弃物和令人作呕的脏东西不断地散发出臭味来污染四周的空气”[2](P342)的环境中。 同时,资本主义工业将无法排放到空气中的废物直接排放至周边的河流,这造成严重的河流污染。恩格斯这样描述道,“一条黑水流过这个城市,很难说这是一条小河还是一长列臭水洼。这条黑水把本来就很不清洁的空气弄得更加污浊。 ”[2](P324)总之,资本主义初期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的空气污染和河流污染远远超过了自然的自净能力,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也威胁到人类自身。

(二)工人生产和生活状况恶劣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剥削和压迫自然环境的同时,也残酷地榨取劳动者的劳动,造成工人生产和生活环境处于急剧恶劣的状况。

1.工人生产状况恶劣。恩格斯通过对工厂工人的深入考察,详细论述了棉纺织工业、纺纱工业、矿产业、服装业等各个部门工人的恶劣的生活状况。工人们处在拥挤的车间中,不仅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还被迫呼吸掺杂各种杂质的空气,忍受机器产生的噪音,承担机器运转带来的剥夺生命的风险。由于资本家片面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压缩生产成本,成为造成工人工作环境的恶劣的主要原因。而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廉价的劳动力,妇女和儿童占全部工人的比重越来越多。因为在机器大工业生产中,繁重劳动需求较少,资本家为节省成本,雇佣越来越多的妇女和儿童参与劳动。这也是资本家片面追求利润的表现。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详细论述了妇女和儿童在工厂中工作状况以及他们的身心受到严重迫害的情况。由于工人们激烈地抗议工厂主对童工的恶劣行径,议会颁布了学徒法,制止了工厂主“最惊人的虐待”。而工人的孩子在九岁时仍要每天工作“六小时半(以前是八小时,再以前是十二小时到十四小时,甚至十六小时),一直工作到十三岁”。[2](P436)成人的工作环境更是令人发指。他们在工厂中呼吸带有不同杂质的空气,忍受机器产生的巨大噪音,并承担机器运作带来的风险。

2.工人生活状况恶劣。与生产状况相比,工人的生活状况同样极其恶劣。由于工人获得的工资过低,因而租不起一般的房间,所以工人租居的房间大都是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或者是破陋的阁楼。垃圾和死水洼在无法通风的工人住宅区中聚集并散发着使人致病的毒气,并掺杂着工厂产生的煤烟,使得“一切能污染空气的东西都聚集在那里”[1](P410)这迫使工人不得不长期呼吸着肮脏恶臭的空气。工人居住的房间肮脏无比,穿的衣服破烂不堪,吃的食物也大都是劣质和对身体有害的。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工人们患有各种疾病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最具毁灭性的疾病就是伤寒,而这种疾病的无限蔓延正与房间的通风、排水和卫生状况以及工人饮食的糟糕程度有直接联系。就以英格兰为例,两个月内患热症的人数比之前十二年总体患热症的人数还要多。由此,工人们居住环境之糟蹋、饮食条件之恶劣是可想而知的。

总之,恩格斯详细描述了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不仅破坏自然环境,而且摧残着工人的身心健康。就产生这一系列的生态问题的原因,恩格斯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二、形而上学思维是造成生态问题的思维方式原因

恩格斯细致论述了资本主义造成的生态问题,进而从认识论根源深入分析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所具有的生态破坏性。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模式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片面追求对自然的利用能力,运用科学技术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追求资本的无限增殖。这样,以形而上学为思维方式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否定事物发展的过程性和联系性而孤立地、片面地和静止地看待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这种思维方式就促使人们 “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宏大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从运动的状态,而是从静止的状态去考察;不是把它看作本质上变化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从活的状态,而是从死的状态去考察”。[3](P24)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发端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科学家撇开事物之间的联系,孤立地静止地剖析研究事物。这一思维方式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分门别类,极大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洛克和培根将这一思维方式从自然科学领域引入到哲学领域,将之作为观察世界的方法。在形而上学思维的主导下,人们认为世界是一个大型的机器,世界万物除了位置和数量的差异外不存在质的差异。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一,从社会制度上来看,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之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如此迅猛并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思维模式,在于其迎合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要求。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为资本家占有资本的合法性提供了制度保障,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为资本家实现利润最大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作为资本主义主流的思维方式,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导。在这一思维方式指导下,资本主义生产将追求剩余价值生产作为唯一目标,过度追求工业的产量和速度,忽视生态问题。因此,资本主义制度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结合在一起必然具有反生态的属性。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下资本主义生产造成生态问题的本质根源。

其二,从人与自然关系上来看,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指导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打破了自然界的自身稳定性。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改造自然过程中,这一思维方式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低估自然自身的价值,单纯地将自然界看作是无限被攫取的对象。恩格斯指出,劳动使人类同动物相区别,并使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界。但是随着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生发展并逐渐居于思维方式的主导地位,恩格斯警示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P559-560)资本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孤立地看待主客体关系,将自然界看成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否认自然界自身的内在循环,割裂了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局限,资本主义生产更多地关注短期效益。“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生产方式,都仅仅以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效益为目的。那些只是在晚些时候才显现出来的、通过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产生效应的较远的结果,则完全被忽视了。 ”[3](P562)在只关注短期效益而忽视长远效益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表现的最为充分。每个资本家所关注的只是他们最直接的效益,对于资本主义生产会对自然带来何种破坏,同时对人类自身带来何种损害,他们是无暇顾及的。这样的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人类行为必然会带来对自然进行不计后果的无限开发和使用,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形而上学者们并不懂得,破坏了自然环境就是威胁人类自身并损害人类自身的利益。

其三,从社会经济发展上来看,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指导的经济发展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指数,而忽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要素的协调发展。在这种经济发展条件下,资本家将经济利益的得失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曲解社会发展的目的,形成畸形的发展模式。人们沉醉于战胜自然界的喜悦中,无节制地获取社会财富和索取自然资源,无视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忽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将自然界看作被改造和利用的对象,否认人与自然的有机关系,从而片面地将大量自然资源转变为社会财富,而不管自然资源的损耗殆尽。资本家将大量攫取自然资源、过度改造自然界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表现。“西班牙的种植场主曾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以为木炭作为肥料足够最能赢利的咖啡树利用一个时代之久,至于后来热带的倾盆大雨竟冲毁毫无保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3](P562)这其实是资本家唯利是图思想观念在环境问题上的表现。人对自然单向的索取,而未对自然界进行有机反馈,因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对抗。

总之,在恩格斯看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片面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致使资本主义生产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和损害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生态问题。要解决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就必须转变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辩证的思维方式。

三、唯物辩证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思维方式指向

自15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资本主义对工具理性推崇备至,这表现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将主客体关系对立,造成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关系。避免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就应当掌握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辩证法是相对于形而上学存在的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3](P142)从本体论意义上讲,可分为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前者是以意识为本源基础上否定自然客观实在性的辩证法,而后者是承认物质是世界本源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辩证法,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基本要求。因此,唯心辩证法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而唯物辩证法则能做到这一点。唯物主义辩证思维方式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思维基础。掌握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便能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客观世界,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唯物辩证法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关系上表现如下。

其一,从社会制度上来看,唯物辩证法是共产主义公有制的思维方式要求。共产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进行生产活动的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是一种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直接结合的所有制形式,这就要求人们要掌握辩证的思维方式,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要求人类社会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物质水平的丰富发展。掌握辩证思维的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的有组织有计划自由自觉的劳动。人们一旦掌握了辩证的思维方式,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将会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持续的和谐的发展。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3](P300)在此,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都将得到解决,人和自然界的和谐也将得到实现。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真正实现,人的本质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肯定。人的本质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互惠性关系,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由的平等的。公有制的确立使劳动者直接与物质生产资料相结合,劳动者联合起来自由自觉地从事人类生产活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因此,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以唯物辩证为其思维方式基础,并且只有在掌握辩证思维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得以协调发展。

其二,从人与自然关系来看,唯物辩证法承认自然的先在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首先承认自然的先在性和客观性。承认自然的先在性和客观性,是一切科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恩格斯指出:“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物质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2](P58)这就表明人类从事物质生产过程时离不开物质预先存在的条件。否定物质的先在性和客观性,片面夸大人类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观作用是不可取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同样,一味否定劳动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可取的。劳动使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这种劳动是人类自由自觉地进行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创造性地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用一个章节来论述劳动在从猿转变为人的作用,系统说明了劳动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在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问题上,恩格斯同样表达了自然先在性与劳动能动性二者统一的思想,“劳动和自然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 ”[2](P550)由此,劳动和自然资源统一起来共同创造了物质财富,如果避而不谈自然的优先地位而一味强调劳动是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是错误的,同时一味强调自然的先在性和客观性而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不正确的。所以,恩格斯强调要将自然的优先地位和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统一,才能够真正的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才能真正了解并运用人与自然的辩证法思维,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其三,从自然和社会系统发展来看,辩证法坚持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人类掌握了辩证的思维方式之后,在面对人类社会自身发展时就必然会考虑到自然界对人类劳动行为的制约,以及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应维持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同样,人类在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联合起来的劳动者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实现人类社会的自身发展。由此,在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物质生产实践,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共同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自然史和人类史统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是个发展过程,需要经历许多的阶段。人类社会应经历,人对人的依赖性的社会、人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全社会的生产能力为基础的个性自由的社会的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从对自然的盲目的认识到片面的征服自然,最后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阶段。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能够掌握自然规律,遵守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合理科学地运用科学技术,自由自觉地有组织有计划地从事物质生产劳动,以达到自身合理的需求,最终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永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发展的对立统一性,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成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因此,运用唯物辩证思维坚持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才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总之,人类社会要以共产主义公有制为基础,掌握人类社会同自然生态系统发展的辩证规律,合理运用科学技术,才会实现人类社会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辩证的思维方式为人类进行有计划的合理的物质生产实践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四、结语

恩格斯从思维方式角度论述资本主义造成的生态问题: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严重生态问题现象,并分析了造成生态问题的思维方式原因,通过分析得出变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为辩证的思维方式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由此,从思维方式视野分析恩格斯的生态批判思想,对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在这一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就出现了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这就需要坚持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摒弃唯GDP理论,全面系统地看待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我国应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总之,基于思维方式研究恩格斯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对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恩格斯资本主义人类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阐释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人类第一杀手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