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014-11-30陈建伟王兴国韩建强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陈建伟,王兴国,韩建强

(河北联合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对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从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开始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发放“双证”。2012年,针对硕士研究生教育,国家继续推行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政策,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历史性转型。

专业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形式之一,目前我国经批准设置的专业硕士已达15 类。专业硕士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根据研究生在校学习情况可以分为在职和全日制学习两类。专业硕士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硕士学位类型[1-3]。

然而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实现全日制培养不足五年,反映到具体高校、具体专业暴露出重视程度、招生规模、资源配置不足,教学方式单一,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缺乏等问题,无法突出专业硕士培养的特点和目标,并与国际先进性人才培养思路接轨,因此,关于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文中以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对目前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有待重点解决的问题和方向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以提升职业能力、强化专业素质为导向,全面进行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改革、导师队伍建设及评价反馈机制建立的试点研究很有必要,特别是结合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强化专业学位和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培养模式的构建。通过分析可以为强化研究生应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求,突出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特点和目标而提供经验和实践参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英国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发展最快的国家,不论从历史文化还是社会发展程度都对着其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就决定了其研究生教育必有独特之处。美国的专业硕士教育起源于19 世纪末,英国的专业硕士产生于二战后,都具有较长历史。中美英专业硕士学位发展时间及培养方式对比如表1 和2 所示[4-6]。

表1 中美英专业硕士学位发展时间对比

表2 中美英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对比

目前对专业硕士培养方面研究包括对其所处社会环境的研究、选定区域研究、国别比较、学校个案研究、各专业等方面的研究。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经济一体化等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促使专业硕士培养开始做出以技能为基础、学生为导向的转变。

南澳大利亚大学对它所培养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提出了七条评价标准[7]:专业实践所需的知识储备充实,在专业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学习、追求卓越,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并拥有逻辑、批判、创造性思维,能够像主动参与合作,在专业实践中融入团体并积极交流,拥有国际视野。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家教委决定“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范围。”“2010年各具有专业学位授权的招生单位以2009年为基数按5% ~10%减少学术型招生人数,调减出的部分全部用于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教学[2009]12号)。较传统的学术研究生教育而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晚,且专业学位的培养方式在2009年全面转向全日制培养,这些因素使得该领域研究成果有限,研究深度都有待挖掘。所以,结合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和硕士生教育这两方面的研究相对贫乏。

从全日制专业硕士的现有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学者对于制度研究一直较为重视,逐歩确立和健全制度之后则开始关注培养过程、培养质量等方面的细化研究,而后进一歩关注围绕“人”这一因素展开的研究。目前,我国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培养过程研究、质量评价研究、比较研究等方面[8-13]。

王建民建议将硕士生培养实行研究型与职业型“双模式”,明确职业型硕士生培养模式的招生机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制及研究型硕士之间的转换等内容,并对职业型硕士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进行分析。

李忠总结了华南理工大学在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该校实行学校、学院、导师三管齐下,利用地域优势与一批企业或独特经济形态的各类专业镇共同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增加学生实践训练机会,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个体作用,以承担横向课题形式发挥载体作用。

饶燕婷通过问卷调査的方式,指出教育质量不理想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对培养目标和规格不清楚,不加区别的培养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二是教师在教学上较少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方法,导师存在着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指导力度不够的问题,三是课程结构与设置未体现专业性特点,造成师生对其认可度低。四是师资队伍实行“双导师制”的比例低。

张建功从系统理论视角,研究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的学位结抅的层次分明、类型多样、学科柔性等特征。涂俊才等对农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入学形式、培养方式和质量控制几个方面的剖析。

(三)存在的问题

以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研究生为例,其培养目标是是培养掌握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环境人才。但是我校实现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以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下:

1)生源质量不高,社会认同度低

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多为调剂生,部分学生还是跨专业报考。这些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及研究能力相对较差。同时,由于第一年招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较少,单独开课比较困难,目前他们大多与学术型研究生一起上课,因而对专业课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对本专业的基本概念、方法、技术等系统性学习不够。

2)培养环节没有充分体现专业学位培养的特点

由于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因而两者应在培养方案的设置、课堂教学、工程实践以及毕业论文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但目前多数学校针对两者的差异并不明显。在课程内容方面太偏重理论,与实践联系太少。同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课是与学术学位研究生一起上的。这是由于在实际执行中,学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模式尚不够清晰,尚未完全摆脱学术型研究生的基本框架,仍以偏学术为主,他们大多与学术型研究生一起上课,工程类课程及专业实践环节不足,专业实践时间偏短或质量不高。未能很好体现专业学位教育特点。这与前期招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较少,单独开课比较困难有关。目前我校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数量基本持平。因此,建立和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型的培养模式亟待解决。

3)师资队伍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学校的专业学位教师绝大多数兼有指导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双重职责。许多导师往往将指导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模式直接移植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当中,使学生体会不到专业学位培养的特殊性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收获。此外,在校外导师方面,尚未建立一支适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兼职师资队伍,部分学生反映校外导师发挥的作用不是太大。

4)学位论文工程特征不突出,实践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题目,多数源于导师课题,相当大比例的论文来源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差别不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没有完全脱离学术型学位论文的形式,工程特征不突出。校外实践环节还不太明确,部分学生的实践机会跟指导教师的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关系很大,差别很大。在实践时间的长短方面也不统一。

二、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中的几点思考

1)针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特点,既要按全国专业硕士学位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又要考虑企业的需求,充分借鉴国内外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经验,研究探索一套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因为制定好合理有效地培养方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和前提,通过该方案,切实在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中起到统领作用。

2)专业硕士课程教学是专业硕士培养的核心部分,是进行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首要环节。与工学硕士相比,专业硕士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研究制定课程教学体系中应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开发性,多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同时加强专业学位和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教学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兄弟院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资深教授为专业硕士开设课程,走出一条注重应用实践和能力培养的多元化教学渠道。

3)专业硕士学位指导教师队伍是决定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做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积极引导和督促学生参与企事业单位的社会实践。这就需要研究制定导师和研究生双选、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评定标准制定等方面制定细则,提出“双导师制”指导方式的合理化建议。同时突出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形成产学研合作思路。

4)评价反馈机制是对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检验和督促,目前全日制硕士培养中该机制的建立都有待提高。考虑机制影响因素和实际情况,通过企业导师反映、实践工作完成质量等方面整体评价研究生综合素质,整理反馈信息,积极配合反馈到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各该中去。

5)对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充分调研和研究基础上,根据改革后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导师队伍等,只有进行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的试点研究,才能逐步完善与应用。试点研究遵循国家专业硕士培养意见、循序渐进、及时总结、准确反馈等步骤。整理第一手资料,为完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提出建议和参考。

三、结论

以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通过对其培养中存在的四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对有待重点解决的五项问题和方向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为进一步加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为突出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特点和目标而提供经验和实践参考。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2010]号[Z].

[3]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 号)[Z].

[4]蒋春洋.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 (4):92-95.

[5]庞雪群.美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经验与启示[J].创新,2 012 (6):224-226.

[6]王莉华.多元化的美国专业学位教育及其质量保障机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6):73-77.

[7]王晓琴.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培养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8]郭亚平,姚勇波,郭亚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8):29-30.

[9]郝秀清,郭宗和.机械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5):18-20.

[10]奚社新.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9):78-80.

[11]张军,万星火.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因素调查与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2):57-60.

[12]陈磊,粘山坡,龚瑞昆,等.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91-95.

[13]王志祥,许兰平.关于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4):65-66.

猜你喜欢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