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对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的效果观察

2014-11-3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26期
关键词:营养性饱和度心率

奚 云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安徽铜陵244000)

新生儿足底采血通常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为临床常用新生儿采血方法。其较股静脉、颈静脉穿刺简单、安全、可靠,且血源较丰富,出血快,血片渗透好,且渗透均匀,采血一次成功率高,减少了操作的盲目性。但新生儿对疼痛承受的阈值较低,对疼痛的感知力比成年人强烈[1-2]。新生儿对于疼痛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面部紧张、哭闹、扭动躯体等[3-4]。而疼痛不仅会影响新生儿的情绪,还会对其生长发育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作用,如影响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导致其易出现较浅睡眠、不连续睡眠等,还可以影响新生儿的食欲及与外界交流的情绪等[4-5]。本研究旨在探讨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的疼痛方法,分析非营养性吸吮(NNS)护理干预在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中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新生儿科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需足底采血行疾病筛查的足月健康新生儿400例,男220例,女180例;体质量2 500~4 000(3 300±700)g。将4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2组胎龄、性别、出生日龄、体质量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征得新生儿父母同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所有护理工作均选择经验丰富、动作娴熟的新生儿科护士完成。研究组给予非营养性吮吸护理干预:于采血前使用未经开孔的橡胶奶嘴引导新生儿进行安慰式吮吸,待观察新生儿吮吸一定时间后,使用医用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消毒穿刺部位2~3次,待消毒部位干燥后,于新生儿吮吸橡胶奶嘴的过程中使用7号头皮针与皮肤呈35~40°进入,迅速采血2~3滴,采血完成后逐渐干预新生儿停止吮吸橡胶奶嘴。对照组采用抚触式护理干预:采血前使新生儿处于仰卧位,让母亲抚触其头部,医护人员轻轻抚触其足底足跟外侧,抚触力度根据新生儿可承受程度而异,待抚触部位出现红晕后,采取与研究组相同的消毒方式对穿刺取血部位消毒,待消毒部位干燥后,迅速取血2~3滴,采血完成后继续以相同力度抚触10~20 s。

1.3 疗效评价 新生儿疼痛情况采用NICU新生儿疼痛评估表,主要评价新生儿采血过程中的行为状态:1分为研究对象采血过程中安静、镇定,表现自然,四肢放松自如;3分为研究对象采血过程中表现出焦躁、不安、皱眉、手足乱动、呻吟;2分为研究对象行为状态在1~3分之间;5分为研究对象十分紧张不安、躁动,大声哭闹或尖叫,关节僵硬,运动失调;4分为研究对象行为状态在3~5分之间。采用8100E系列多参数患者监护仪实时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2组研究对象出血时间和出血滴血直径。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设定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NICU疼痛评估得分情况比较 经严密观察,由2名护士分别打分,结果2组均以3分居多,其平均得分研究组为(3.01 ±0.44)分,对照组为(3.67 ±0.51)分,研究组平均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1.241,P <0.05)。见表1。

表1 2组新生儿NICU疼痛评估得分比较 例(%)

2.2 2组采血效果比较 研究组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滴血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采血效果比较(±s)

表2 2组采血效果比较(±s)

组别 n 出血时间/s 出血滴血直径/mm研究组200 3.11 ±0.29 10.19 ±0.33对照组 200 3.85 ±0.49 8.79 ±0.29 t 12.361 13.225 P 0.037 0.031

2.3 2组心率、呼吸、血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值比较 研究组心率、呼吸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值小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表3 2组心率、呼吸、血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值比较(±s)

表3 2组心率、呼吸、血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值比较(±s)

注:1 mmHg=0.133 kPa。

组别 n 心率/(次/min)呼吸/(次/min)血压/mmHg血氧饱和度/%研究组 200 20.45 ±5.31 24.1±6.57 10.08 ±8.22 13.70 ±7.66对照组 200 14.11 ±6.33 13.5±5.98 9.32 ±9.55 25.44 ±8.22 χ2 10.050 11.440 7.207 11.500 P 0.041 0.031 0.055 0.031

3 讨 论

3.1 新生儿足底采血的优点 新生儿筛查是及早发现丙酸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多种隐性疾病的方法。新生儿采用足底定位采血法,操作者左手握住新生儿右足,暴露足底,右手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用75%乙醇棉球消毒待干后,右手持采血针沿新生儿外侧足踝向足底外侧缘做垂直线,此线与足底外侧缘交界为采血点,沿此点进针,深度2~3 mm,左手大拇指在穿刺点上方轻轻挤压,血液很快涌出聚成血珠,右手放下采血针持筛选血片,让血珠自然流入规定的圆圈内。也可选择新生儿左足,方法同前。由于新生儿的血液很容易凝固,因此给新生儿采血不仅动作要快,还要有一定的操作经验[6-7]。足底定位采血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定位准确、有效,可避免反复穿刺,大大缩短了采血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足底定位采血法轻轻挤压,血量即可满足临床需要,有效地减少了因血量少而反复强力挤捏所致新生儿足部肿胀,同时使新生儿紧张、哭闹时间明显缩短。穿刺后止血时间并不延长,因为穿刺针细,新生儿血管弹性好,无外力挤压时能自然收缩止血;且血液通过动脉、毛细血管到达小静脉,血压逐渐下降,尽管此法使用的浅静脉血量较丰富,但血管压力较足跟毛细血管低。

3.2 影响新生儿足底采血效果的因素分析 影响新生儿足底采血效果的因素为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采血时的体位、采血器具、护理干预措施等。徐全能[8]对新生儿足底采血的体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取下腹下垂并垫高头部组足底采血成功率高,且出血速度、出血量优于平卧或侧卧位。马小平等[9]对200例出生满72 h的足月正常新生儿采用SteriHeel婴幼儿末梢采血器和传统一次性采血针的采血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疗效判定指标为采血器的安全性、有效性、一次成功率、采血前后新生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SteriHeel采血器所有指标均优于传统采血组,推荐在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部位采血时应用SteriHeel婴幼儿末梢采血器。陈星红[10]将行足底采血的足月新生儿320例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组、抚触组、体位干预组和对照组4组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果表明非营养性吮吸护理干预较其他3组更能有效地减轻新生儿足底采血的疼痛程度,认为非营养性吮吸护理干预为缓解新生儿采血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非营养性吮吸护理干预组较对照组更能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的疼痛,且出血速度快于对照组,出血滴血直径大于对照组,采血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差值小于对照组,表明非营养性吮吸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的疼痛,能提高采血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魏晓琼,郑显兰,冷虹瑶,等.非营养性吸吮对缓解足跟采血所致足月新生儿疼痛效果的meta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3(3):272-276

[2]宋辉.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的护理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9):1349 -1350

[3]黄凌雁,方瑜,张伟青,等.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10):882-883

[4]贡丽.静脉穿刺所致疼痛对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100 -101

[5]罗宏,曹学华,张晓建,等.连续俯卧位干预措施缓解足跟采血致新生儿疼痛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3-4;109

[6]谌丽,林惠媚,万桂花,等.新生儿胫后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与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0):9-10

[7]倪平,陈京立.母乳吸吮对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5):429 -431

[8]徐全能.两种体位在新生儿足底采血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18(7):31 -33

[9]马小平,吴秀玲,万贵平,等.两种不同采血器在新生儿足底采血中的应用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3):292-293

[10]陈星红.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7):75 -76

猜你喜欢

营养性饱和度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糖臬之吻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深圳地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151例蒙古族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视黄醇结合蛋白4检测在营养性疾病及肝肾损害检测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