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鼾症疗效观察

2014-11-30张武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26期
关键词:样体鼾症腺样体

张武峰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心医院,山东菏泽274000)

小儿鼾症又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因睡眠时上呼吸道梗阻,能导致反复呼吸暂停及因此而引起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一系列并发症[1],具有慢性、隐匿性、渐进性、致死性等特点,并且其具有较高发病率,是一种具有一定潜在危害的睡眠疾病。该病主要由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而引起的鼻咽部气道狭窄,能对儿童智力及体格发育等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3]。当前治疗本病的方式主要有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传统扁桃体摘除和腺样体刮除术。为了对比这2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耳鼻咽喉科对200例小儿鼾症患儿分别进行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和传统扁桃体摘除和腺样体刮除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耳鼻咽喉科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小儿鼾症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4~13岁,平均7岁。患儿出现浑身乏力和严重的头痛,并且难以集中精力、记忆力出现明显减退;所有患者均有睡眠时张口呼吸、呼吸困难、睡眠打鼾、鼻塞流脓涕等表现,严重患者甚至会在睡眠时出现严重的躁动不安、半夜惊醒、尿床等症状。所有病例经过咽部触诊、纤维鼻咽镜、鼻咽部侧位 X线片检查后,确诊为腺样体肥大,并且患儿的双侧扁桃体也显现出肥大肿大的现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7.8 ±1.7)岁;病程(4.2 ±0.6)个月。对照组男 54例,女 46例;年龄(7.6 ±1.8)岁;病程(4.3 ±0.7)个月。2 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临床症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鼻内镜下扁桃体摘除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手术前对患儿使用口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患儿以仰卧姿势平躺,垫肩,头部保持向后仰,准备好医用棉片,将其与1%地卡因和1/5 000肾上腺素的溶液进行充分浸润,在70°的鼻内镜下,用上述棉片将患者的鼻腔内以及鼻咽部黏膜进行表面麻醉,以收缩患者的鼻腔。扁桃体切除手术时,对患者使用上开口器,暴露咽喉及扁桃体,常规切除扁桃体,术后妥善采取止血措施。鼻内镜手术时,抽取用于表面麻醉的棉片,将鼻内镜置入口腔,调整鼻内镜到适宜的位置和角度,使鼻咽部位的结构能在监视器上完全显示。在鼻内镜显示下,将耳用吸引器头缓慢地插进患儿的鼻腔内,以全面地清除鼻腔内部的分泌物或异物,从而识别患者的腺样体和咽鼓管圆枕等基本解剖结构,并且进行仔细的观察,而后直视下选择大号腺样体刮匙,使其经过患者口腔至手术的鼻咽部,然后进行刮除腺样体,这一手术步骤尽可能一次性完成,以求完整地刮除掉腺样体;如发现没有一次完成刮除腺样体,则吸除手术部位产生的局部血液,用带线纱布对出血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再用小号刮匙将残余腺样体刮除或鼻窦咬切钳咬除残余腺样体。采用线纱布压迫止血,使用电凝对活动性的出血点进行止血,术后需要使用抗生素联合呋麻滴鼻液进行药物治疗,疗程为1~2周[4]。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扁桃体摘除和腺样体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前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将腺样体刮匙或腺切割刀放置于患儿鼻咽腔,使刮匙顶端与患儿鼻咽的顶壁紧贴,保持刮匙在鼻咽处的中线位置,慢慢对刮匙实施下刮的压力,以刮除掉腺样体,采用带线纱布对出血部位压迫止血。

1.3 观察项目 观察2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腺样体残留率。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打鼾、鼻塞、张口呼吸等相关临床症状均消失,复查后可确定无腺样体残留;显效:打鼾、鼻塞、张口呼吸等相关临床症状均消失,但复查后可见有腺样体残留;有效:临床症状没有完全消失,但所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病情加重的可能。

1.5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 16.0软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计量资料数据进行t检验,临床治疗效果和腺样体残留情况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临床治疗结果对比 例(%)

2.2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对比(±s)

表2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对比(±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100 9.8 ±2.9 74.2 ±5.3对照组 100 10.8 ±5.7 106.6 ±7.9 t 2.94 2.42 P <0.05 <0.05

2.3 2组腺样体残留率比较 观察组腺样体残留11例(11%),对照组腺样体残留26例(2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79,P <0.05)。

3 讨 论

小儿鼾症主要是通过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等因素来影响机体分泌生长激素,以至于降低了组织器官对生长激素的反应性,从而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生活学习,所以应注意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正确治疗。腺样体和扁桃体都是免疫活性器官,但是小儿鼾症形成的原因是由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肥大引起鼻咽部及口咽部局限性狭窄和阻塞,使其通气功能受到影响,所以不能只简单地强调其免疫功能,而反对将腺样体和扁桃体进行切除[5-6]。小儿鼾症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腺样体肥大也是引起儿童阻塞性呼吸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数患者具有扁桃体和腺样体同时肥大,因此,单一切除扁桃体治疗效果存在局限性。如果将两者同时手术切除,就能够解除呼吸道狭窄,改善鼾症临床症状,使得治疗效果更为有效。小儿鼾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经过研究分析后,得出结论:引起大多数的小儿鼾症的原因是扁桃体及腺样体的肥大,而同时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后,鼾症的临床症状得到良好的改善[7]。

传统的腺样体切除术是指在触摸条件下,以刮除鼻咽顶后壁腺样体为主,用腺样体刮匙刮除,无法到达后鼻孔处,并且因避免损伤咽鼓管而不能充分切除,术中视野窄,操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由于手术不是在直视下,同时儿童配合度低,容易引起刮除不彻底、术中损伤过大和出血量多等问题。除此之外,该术存在腺样体残留率高、症状复发性高的缺点。相比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法,经口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具有以下优点:直观、术野清晰;切除准确及止血彻底;手术风险低,创伤小、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少[8-9]。手术在视野清晰的条件下进行,因此可有效避免操作上的盲目性,从而使得手术中损伤少和降低过多腺样体组织残留,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克服了传统腺样体刮除术的缺点和局限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腺样体残留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小儿鼾症采用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疗效良好,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总之,小儿鼾症损害神经功能,对小儿的智力和记忆力甚至身体生长发育影响甚大,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鼾症疗效良好,明显优于传统方法。一旦确诊应当及早采用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这样可使患者口咽腔及鼻咽腔的狭窄或阻塞得到有效的解除,上呼吸道通气状况得到良好改善,使其在睡眠时呼吸气流通畅。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是治疗小儿鼾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对其进行更大范围内的研究,以规范治疗程序,完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对小儿鼾症的治疗水平。

[1]刘志建,张新利.扁桃体摘除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鼾症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66-67

[2]王远强.46例扁桃体和腺样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J].医学信息,2013(28):500

[3]张秀君.扁桃体摘除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鼾症的临床疗效[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1):74-75

[4]宋艳军,张彩连.扁桃体摘除加鼻内镜辅助腺样体刮除治疗小儿鼾96例[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7):215-216

[5]朱发梅,郑家法.鼻内镜下腺样体联合扁桃体切除及腭咽成形术治疗小儿鼾症72例临床观察[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3,41(4):414-416

[6]许杰英,李蓓,覃大洋,等.扁桃体切除及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鼾症62例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7):909-910

[7]李曼,柏正群.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6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0):1520

[8]张秀君.探讨腺样体刮除术对治疗小儿黔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2):222 -223

[9]朱红秋,李建萍.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43-44

猜你喜欢

样体鼾症腺样体
运动疗法对鼾症人群认知功能和心肺功能的影响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鼾症的疗效观察
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切除临床疗效观察
扁桃体摘除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鼾症的效果观察
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鼻窦炎转归的影响
核消散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30例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与腺样体刮除术治疗儿童鼾症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