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敬意”为先导诚意观课

2014-11-28陈岳祥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学风格教研文本

陈岳祥

读了《教学与管理》2014年5期登载的《观课应有三种意识》后,笔者感触良多,于是组织全校教师分语文、数学、综合学科三次教研活动学习这篇文章,共同分享。教师积极讨论交流,对“读进去”、“融进去”、“跳出来”三种意识十分认可。

与会教师补充道,观课者更要以“敬意”为先导观课,摒弃缺少诚意的“姗姗来迟型”、“家长里短型”、“电影散场型”观课习惯。

一、 怀揣敬意,“三种意识”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一节有质量的课,需花很长时间查资料,筛资料,做课件,改课件,反复演练过程,优化设计,仅此就值得致敬。

1.敬意,具有交流心态,提前关注教材、了解儿童,静下心来读文本,特别是读懂“儿童文本”,真正建立学生观。“儿童文本”指儿童在学习本内容时最想知道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儿童文本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前提。观课通过什么来读懂儿童?可以依靠教师自身教学经验,也可以依靠授课者对教材的分解、思维引导来了解。了解了这些,就确定了教学的切入点,否则极易忽略学生这个具有主观能动性变量的存在,课堂就失去了因材施教的意义。

2.敬意,抱定学习态度,关注教学流程,注重教学过程,缩短探索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听到深处追问教学设计流程,追问思维引导,追问重难点突破才具有创新性,入情入境地对照自己的教学,提出自己的设计,对课的认识更有嚼头,更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这时更能够与授课教师产生共鸣,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技艺。

3.敬意,产生成长欲望,耐心研究授课者思想、教学风格,跳出课堂作反思,形成各自的风格,建立各自的教学价值观。无论是刚入职的教师,还是名家大师,其教学标准各有千秋,教学都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观。成长欲望促进分析、比较、归纳、判断思维的形成,不同价值观之间交互影响,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推动着教学不断向前发展,形成鲜明的教学思想。

二、 诚意观课,教师成长的高效保障

缺乏敬意,也就缺少了诚意。纵观当前,不管是省市区组织的大型教研会议,还是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观课,缺乏诚意的观课有否收获值得质疑。

1.不可忽视课堂开始部分。课堂开始部分是授课教师为本节课设置的非常重要的“序曲”,交待学习基础、教材前后联系、融洽师生关系,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是一勺吊起学生学习胃口的“开胃汤”。观课者可以通过这几分钟对课进行大致了解,若缺失这部分就难于“融”进课堂,随之而来的是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不完整,理解设计流程、环节处理、思维引导、重难点突破均会出现偏差,也就失去了听课的意义。

2.教师不可打断授课教师的思路。教师思想、教学风格、学生学风、教学方法都是透过一个一个教学片段折射出来的。家长里短型教师极易错过授课教师展示最有思想的教学场景、体现最有特色的片段、表现班级学风的画面。另外,学生对新奇事物总是充满好奇,注意力一旦分散,思维就会断裂,难以紧跟教师的思维。私下议论对教师思维影响也非常明显,授课教师教学的连续性受影响是无疑的,最可怕的是因思维不严密出现知识性错误。公开课要求教师上课心无旁骛,但如果发现出错,不及时纠正是不可原谅的,家长里短地议论无关内容无疑误导了授课教师。

3.有始有终,完整领会教学思想。优秀教师总是巧妙利用课的最后几分钟,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再梳理,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打消听课者部分疑虑。这是重要而且必要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可以看出授课教师对课堂的操控水平,对教材的分解与整合功底。提前离场导致无法听取学生汇报小结和教师课堂评价,又如何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堂传递出的教学思想?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怀揣敬意是一种态度,能够让人学习到各具风格的教学,融入众多名家的思想,吸纳更多的创新思维;诚意观课是细节,能够让观课者站在巨人肩上迅速成长起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拥有先进的教学思想。

【责任编辑:白文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风格教研文本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现状的调查研究
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文化
高校数学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