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改进中策略工具的运用

2014-11-28孙兴华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工作坊工具读书

孙兴华

今天,在各行各业的管理实践中,策略工具已成为提高实践技能和工作实效的重要手段,这些策略工具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特征,具备解决学校当下现实问题的适用性,而且有利于改变学校改进中碎片化、片段化以及虚化的现象。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在实践中运用的三种策略工具:制定计划工具、教师研修工具、自我评估工具。

一、 寻找构想——制定计划工具

研究表明,学校的愿景与目标在学校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拥有大家都接受的目标不仅仅是校长和领导班子成员的事,也不仅是某些教师或者学校中某一群体的事。学校持续改进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学校的持续改进是一个人人参与的过程。因此,在制定改进计划时需要系统直观地收集有关需求的材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廓清学校改进的具体目标。需要重点收集的资料主要是来自教师对改进方面的想法,可采用鱼骨图和邮箱活动(KJ法)。

1.邮箱活动(KJ法)

学校改进中运用的策略工具必须能解决问题,必须体现与目标、资源手段、组织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一致性,必须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具有可操作性。依照这样的理解,可设计运用邮箱活动(KJ法)策略工具。KJ法是将错综复杂的问题、事件、意见、设想之类的丰富信息,以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达并收集起来,然后利用其内在的相互关系归类,以便从复杂现象中整理思路。在运用时可把这个方法简化为邮箱活动。具体操作如下:

(1)把学校改进中的问题分成三个大的主题:课程改进(1号信箱)、教学改进(2号信箱)、学校文化改进(3号信箱)。

(2)要求想参与改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以写“信”(卡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每封“信”只能涉及其中的一个问题,不能在同一张纸上写对两个问题的看法,信的文字尽可能简明扼要。

(3)分头写“信”,一人可以写多封,分别投递。

(4)由学校的管理者面向有关专家进行陈述答辩,确认参与改进的学校。

2.鱼骨图

在目前的教育发展语境下,无论是课程改革还是教育均衡都会指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收集有关教师教学改进需求、教师学习需求材料,科学阐明改进学校教师群体的需求,对于寻找教师专业发展构想,形成好的规划与设计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鱼骨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发明的,是分析思考、理清思路、找出问题点的工具。让参与改进的学校教师分析填制鱼骨图,以便参与改进的专家了解学校和老师的问题。(见下图)

通过上面的鱼骨图可以拓展思路,寻找学校改进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构想,确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出发点为培养关注所有学生的教师,根据教师的需求确定采用全纳式的路径,构建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立方体”:制度管理、学习资源、交流平台、智力支持、内外环境、研修系统。

二、 关注实践——教师研修工具

艾尔默(Richard F.Elmore)教授在学校的改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学校改进的基础是教学的持续有效改进,学校改进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学习的进步、成就与发展,而不是其他。因此在教学改进中关注教学实践、确定研修工具就显得非常重要。

1.课堂关键事件

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来说,关键事件无疑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课堂中的关键事件是促进师生发展进步的强有力工具。我们所说的课堂关键事件是指在特定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对教师专业发展或学生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事件。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的事件流的集合,教师每时每刻都会面对意料之中或者意料之外的各类事件。课堂中的关键事件有时是影响巨大、特色鲜明的事件,有时也只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这些事件都能够导致课堂非线性系统的变化,进而改变系统中的个体。[1]教学中发生的各类事件的参与者不仅仅是教师,学生也是事件的重要参与者,关键事件能对教师产生影响,自然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而教学中的一些小事往往成为引发教师反思,进而促成教师职业生涯转变的关键因素。具体操作时采用澳大利亚学者David Tripp关于教学关键事件的建构:描述、释义、决策和反思四个步骤[2]:

(1)描述,是将采集到的事件用文字形式加以记录的过程,对教学中的关键事件进行描述是建构教学关键事件最基本的过程。

(2)释义,即解读,是研究者对所采集到的事件进行判读的过程,对教学事件进行解读是建构关键事件的关键环节,因为这是一个给事件定性的过程。

(3)决策,是依照前一步得出的判断作出计划并采取实际行动的过程。

(4)反思,是对决策及其结果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反思贯穿于整个关键事件的建构过程。

2.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学校改进项目中的重要工具。这种研究课为专家与中小学教师设置了最基本的专业交流和讨论的舞台,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受到的持续挑战和最终可能发生的改变也主要在研究中逐步强化和最终实现。[3]要破解常规教研活动中没有充分体现专业性含量的问题,突破点应定位在教学问题诊断和教学行为改进与优化上。管理操作过程包括制定计划、课例呈现与课堂观察、课例研讨与沟通、撰写报告等。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是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方案、说课文稿、反思稿、教学实录、教学研究论文、课堂观察与教学诊断报告等形式。参加者有专家、教研员、各校校长、教学主任、执教教师、学区同年级同学科全体教师。具体操作思路如右表所示:

3.学生作业分析

对于教师来说,学生作业(尤其学科作业)是他们每天都要接触的最实际的问题,也是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迷思概念,这些迷思概念通常在作业中会有所体现,教师如何进行作业讲解,如何分析及指导学生改正,并有效澄清迷思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怀恩(Wilen)及其合作者也指出,“布置家庭作业必须谨慎,家庭作业必须由教师认真细致地挑选以便于达到特定的目的,没有目的的家庭作业非但不会改善学生的成绩或助于学习的气氛,反而会促成他们对家庭作业的消极态度”[4],因此教师对作业布置及批改的研究非常必要。在项目中侧重于学生作业诊断分析,以便随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具体流程如下:endprint

上面的实施通常是在一个单元学完之后进行,平时在学科教研组也可以由一位教师提供学生作业的样本供大家观察,同时还可以把这份作业同一定的学科核心问题联系在一起。同组教师轮流对这份作业发表看法,而提供作业的教师则认真做好记录。几圈评论之后,提供作业的教师再分享同组教师交谈中有用的发现。

4.教师读书活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会遇到凭经验无法解释和解决的诸多问题,会遇到专家无法深入、自身无力研究的尴尬,会遇到所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堪,这些实际问题需要多维途径来解决。读书和反思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改进的学校将教师读书活动纳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计划,制定全校性的教师读书计划,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教师读书的奖励机制,围绕读书活动的主题,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读书活动,使改进学校的全体教师都能认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具体操作思路如下:

5.大学教师工作坊

工作坊在香港是一个相当流行的教师发展模式,它在发展教师专业意识和建构专业知识等方面效果很明显。而且,工作坊能够让教师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在活动中体验新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感知改革理念[3]。但在内地,工作坊通常是听讲式的专业发展形式专题培训和专题讨论。我们可以采用中小学教师较易接受的专题报告的形式,根据改进学校的需求,由专家每学期进行两至三次专题讲座,报告内容聚焦于教育改革的前沿问题、深度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核心内容分析等。

三、 注重效能——自我评估工具

评估是促进学校改进的重要手段,学校改进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学校改进的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重要性[5]。学校自我评估在学校改进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属于典型的发展性评估,其关键不在于获得可测的结果,而在于改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评估对被评对象来说都是一种威胁。为了让校内评估成为校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对话机制和学校改进机制,就要让校内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加入到校内评估团中来[6]。

1.整体评估

主要是对学校改进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的参与者是全校的师生,整体评估要体现全程性、过程性和反馈性的特点。具体操作如下:

这种评估形式能让参与者保持开放心态,在自然状态下投入评估活动。但是这种简单的自我评估是以语词形式出现的、难以量化的“软资料”,因此在自我评估时要注重发现某一现象在特殊情境下的意义。

2.层次评估

主要针对教师的培训学习及专业发展效果进行评估,借鉴柯克帕特里克(Kirk patrick)四级评估模式,结合具体的实践确定如下评估操作内容:

总之,学校改进中策略工具的运用凝聚着参与改进人员的实践性智慧,在提高学校改进效能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改进策略工具的运用与开发能修建起学校改进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可谓“器”与“道”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陈晓端,龙宝新.回归事件:后现代有效教学的使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2).

[2] DavidTripp著.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发展专业判断力[M].邓妍妍,郑汉文,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3] 操太圣,卢乃桂.挑战、支持与发展:伙伴协作模式下的教师成长[J].教育研究,2006(10).

[4] W Wilen.Dynamics of Effective Teaching[M].Addison Wesley Longman , Inc. 2000.

[5] 褚宏启.基于学校改进的学校自我评估[J].教育发展研究,2009(24).

[6] 邬志辉.发展性评估与学校改进的路径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8(18).

【责任编辑:白文军】endprint

上面的实施通常是在一个单元学完之后进行,平时在学科教研组也可以由一位教师提供学生作业的样本供大家观察,同时还可以把这份作业同一定的学科核心问题联系在一起。同组教师轮流对这份作业发表看法,而提供作业的教师则认真做好记录。几圈评论之后,提供作业的教师再分享同组教师交谈中有用的发现。

4.教师读书活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会遇到凭经验无法解释和解决的诸多问题,会遇到专家无法深入、自身无力研究的尴尬,会遇到所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堪,这些实际问题需要多维途径来解决。读书和反思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改进的学校将教师读书活动纳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计划,制定全校性的教师读书计划,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教师读书的奖励机制,围绕读书活动的主题,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读书活动,使改进学校的全体教师都能认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具体操作思路如下:

5.大学教师工作坊

工作坊在香港是一个相当流行的教师发展模式,它在发展教师专业意识和建构专业知识等方面效果很明显。而且,工作坊能够让教师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在活动中体验新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感知改革理念[3]。但在内地,工作坊通常是听讲式的专业发展形式专题培训和专题讨论。我们可以采用中小学教师较易接受的专题报告的形式,根据改进学校的需求,由专家每学期进行两至三次专题讲座,报告内容聚焦于教育改革的前沿问题、深度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核心内容分析等。

三、 注重效能——自我评估工具

评估是促进学校改进的重要手段,学校改进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学校改进的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重要性[5]。学校自我评估在学校改进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属于典型的发展性评估,其关键不在于获得可测的结果,而在于改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评估对被评对象来说都是一种威胁。为了让校内评估成为校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对话机制和学校改进机制,就要让校内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加入到校内评估团中来[6]。

1.整体评估

主要是对学校改进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的参与者是全校的师生,整体评估要体现全程性、过程性和反馈性的特点。具体操作如下:

这种评估形式能让参与者保持开放心态,在自然状态下投入评估活动。但是这种简单的自我评估是以语词形式出现的、难以量化的“软资料”,因此在自我评估时要注重发现某一现象在特殊情境下的意义。

2.层次评估

主要针对教师的培训学习及专业发展效果进行评估,借鉴柯克帕特里克(Kirk patrick)四级评估模式,结合具体的实践确定如下评估操作内容:

总之,学校改进中策略工具的运用凝聚着参与改进人员的实践性智慧,在提高学校改进效能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改进策略工具的运用与开发能修建起学校改进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可谓“器”与“道”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陈晓端,龙宝新.回归事件:后现代有效教学的使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2).

[2] DavidTripp著.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发展专业判断力[M].邓妍妍,郑汉文,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3] 操太圣,卢乃桂.挑战、支持与发展:伙伴协作模式下的教师成长[J].教育研究,2006(10).

[4] W Wilen.Dynamics of Effective Teaching[M].Addison Wesley Longman , Inc. 2000.

[5] 褚宏启.基于学校改进的学校自我评估[J].教育发展研究,2009(24).

[6] 邬志辉.发展性评估与学校改进的路径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8(18).

【责任编辑:白文军】endprint

上面的实施通常是在一个单元学完之后进行,平时在学科教研组也可以由一位教师提供学生作业的样本供大家观察,同时还可以把这份作业同一定的学科核心问题联系在一起。同组教师轮流对这份作业发表看法,而提供作业的教师则认真做好记录。几圈评论之后,提供作业的教师再分享同组教师交谈中有用的发现。

4.教师读书活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会遇到凭经验无法解释和解决的诸多问题,会遇到专家无法深入、自身无力研究的尴尬,会遇到所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堪,这些实际问题需要多维途径来解决。读书和反思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改进的学校将教师读书活动纳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计划,制定全校性的教师读书计划,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教师读书的奖励机制,围绕读书活动的主题,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读书活动,使改进学校的全体教师都能认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具体操作思路如下:

5.大学教师工作坊

工作坊在香港是一个相当流行的教师发展模式,它在发展教师专业意识和建构专业知识等方面效果很明显。而且,工作坊能够让教师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在活动中体验新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感知改革理念[3]。但在内地,工作坊通常是听讲式的专业发展形式专题培训和专题讨论。我们可以采用中小学教师较易接受的专题报告的形式,根据改进学校的需求,由专家每学期进行两至三次专题讲座,报告内容聚焦于教育改革的前沿问题、深度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核心内容分析等。

三、 注重效能——自我评估工具

评估是促进学校改进的重要手段,学校改进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学校改进的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重要性[5]。学校自我评估在学校改进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属于典型的发展性评估,其关键不在于获得可测的结果,而在于改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评估对被评对象来说都是一种威胁。为了让校内评估成为校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对话机制和学校改进机制,就要让校内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加入到校内评估团中来[6]。

1.整体评估

主要是对学校改进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的参与者是全校的师生,整体评估要体现全程性、过程性和反馈性的特点。具体操作如下:

这种评估形式能让参与者保持开放心态,在自然状态下投入评估活动。但是这种简单的自我评估是以语词形式出现的、难以量化的“软资料”,因此在自我评估时要注重发现某一现象在特殊情境下的意义。

2.层次评估

主要针对教师的培训学习及专业发展效果进行评估,借鉴柯克帕特里克(Kirk patrick)四级评估模式,结合具体的实践确定如下评估操作内容:

总之,学校改进中策略工具的运用凝聚着参与改进人员的实践性智慧,在提高学校改进效能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改进策略工具的运用与开发能修建起学校改进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可谓“器”与“道”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陈晓端,龙宝新.回归事件:后现代有效教学的使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2).

[2] DavidTripp著.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发展专业判断力[M].邓妍妍,郑汉文,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3] 操太圣,卢乃桂.挑战、支持与发展:伙伴协作模式下的教师成长[J].教育研究,2006(10).

[4] W Wilen.Dynamics of Effective Teaching[M].Addison Wesley Longman , Inc. 2000.

[5] 褚宏启.基于学校改进的学校自我评估[J].教育发展研究,2009(24).

[6] 邬志辉.发展性评估与学校改进的路径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8(18).

【责任编辑:白文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作坊工具读书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巧用”工具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我们一起读书吧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