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5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4-11-25杨增荣龚金龙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醛固酮腺瘤原发性

杨增荣,龚金龙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扬州 22520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PA)为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形式,约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10%~15%,为临床常见、可有效治愈的疾病[1]。该病系由肾上腺素分泌醛固酮的量过多,致使体内水钠潴留、血容量显著扩张,肾素分泌明显抑制,且主要以醛固酮腺瘤及双侧肾上腺球状带增生等两种肾上腺病理类型存在[2]。患者多表现为高血压、不同程度低血钾、血浆醛固酮含量高、肾素活性低等临床特征。可严重累及患者心、脑及肾脏等器官,导致不同并发症的发生,且有研究表明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更易发生心、脑等器官损害,严重影响了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对患者的危害较大[3]。及早诊治并接受科学的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着重分析25 例PA 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为PA 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 年12 月至2013 年12 月收治住院疑似PA 的高血压患者248 例,其中经患者病史资料分析、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PA 患者25 例。病例排除标准:肾动脉狭窄者、嗜铬细胞瘤者、肾实质高血压者及其他继发高血压患者。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史资料,归纳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靶器官损害情况及治疗和预后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 软件以及SPSS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t 检验,α=0.05,以P <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5 例患者中,男12 例,女13 例。其中,女性患者年龄、血钾水平均高于男性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女性患者体重指数(BMI)舒张压及血钠水平均低于男性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收缩压、坐位肾性活素及醛固酮含量男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n,)

表1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n,)

注:* 与男性患者比较,P <0.05

2.2 临床症状分析 25 例患者中,10 例患者四肢无力;15 例患者伴有头痛、头晕症状;13 例患者肢体麻木;14 例患者多尿;15 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及心悸症状;5 例患者下肢水肿;3 例患者手足抽搐;2 例患者上腹部不适。

2.3 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 25 例患者均行CT 及MRI 检查,其中:CT 检查确诊24 例患者为肾上腺病变阳性(96.0%);MRI 检查确诊23 例患者为肾上腺病变阳性(92.0%);病理诊断阳性率为92.0% (23 例),三者诊断结果基本相符。病理检查结果:单侧腺瘤17 例,单侧增生6 例,双侧腺瘤2 例。

2.4 靶器官损害情况分析 本组病例中,2 例患者发生脑梗死,2 例患者出现眼底出血,20 例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5 例左心室肥大,3例患者血肌酐升高。

2.5 治疗及预后 单侧腺瘤17 例,其中,行肿瘤剜除术12 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3 例,肾上腺切除术2 例;单侧增生6 例行肾上腺切除术;双侧腺瘤2 例行肿瘤剜除术。25 例患者术后1 w 血压正常者15 例 (60.0%),血钾正常者20 例(80.0%)。

3 讨 论

PA 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高峰年龄段为30~50 岁,本组病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4.7 ±8.1)岁,符合相关文献报道[4]。且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PA 的病程长达10 年之久,可能由于既往相关临床工作者对PA 的认识不够清晰,导致PA 的检出率不高[5-6]。本文中患者平均病程(5.7 ±0.6)年,与此有一定的关联。同时,随着临床工作者对PA 认识的提高和现代检测手段的更新和进步,PA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其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总发病率约为5%~15%,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更高,可达到20%左右[7-8]。本组病例中,248 例疑似PA 的高血压患者中确诊为PA 患者25 例,检出比例为10.08%,与文献报道一致[9-10]。

研究表明,PA 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肥胖与PA 的关系密切,且男性BMI 超出标准范围者多于男性患者[11-12]。本文中,女性患者平均BMI 低于男性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与机体代谢有关的肥胖与PA 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关联[13]。本组病例中,25 例患者均行CT 及MRI 检查,结果表明:CT 检查确诊肾上腺病变阳性为96.0%,MRI 检查肾上腺病变阳性为92.0%,与病理诊断阳性率的92.0%基本相符,表明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PA 的有效辅助检查手段,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可以大大提高PA 的早期诊断率,以便及时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组25 例患者中,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靶器官损害,其中,20 例(80.0%)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共15例患者(60.0%)出现了左心室肥大症状,其余患者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脑部及肾脏损害,提示如不及时确诊并接受积极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中,25 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且术后1 w 血压正常者达到15例(60.0%),血钾正常者达到20 例(80.0%),表明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PA 的治疗目标为及时降低血压,使患者血钾和血钠水平回复正常,并积极遏制靶器官的损害[14-15]。本文虽病例较少,但综合全文可知科学诊治并及早行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黄宝星,孙福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3,33 (5):685-689.

[2]莫剑梅,刘唐威,黄荣杰,等.不同性别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 (4):447-449.

[3]李南方,李红建,王红梅,等.330 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9):752-754.

[4]薛延辉,李全忠.不同性别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 (41):88-89.

[5]李新萍,曾正陪.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33 (4):279-282.

[6]王楠,田刚.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90 例患者的临床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44 (10):803-806.

[7]莫剑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靶器官损害及治疗[J].医学综述,2013,19 (7):1226-1228.

[8]邵海琳.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诊治(综述)[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 (6):67-70.

[9]李钦涛,祁建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治现状及新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13,(10):12-14.

[10]李红建,李南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遗传学研究现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 (12):1070-1072.

[11]许卫国,李红梅,宋丹丹,等.2 型糖尿病伴难治性高血压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病情况[J].广东医学,2012,33 (22):3400-3402.

[12]Li N.,Wang M.,Wang H,et al.Prevalence of primary aldosteronism in hypertensive subjects with hyperglycemia [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ypertension,2013,35 (3):175-182.

[13]Yuji Ito,Ryoyu Takeda,Shigehiro Karashima,et al.Prevalence of primary aldosteronism among prehypertensive and stage 1 hypertensive subjects [J].Hypertension research,2011,34 (1):98-102.

[14]Monticone S,Satoh F,Giacchetti G,et al.Effect of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stimulation during adrenal vein sampling in primary aldosteronism [J].Hypertension,2012,59(4):840-846.

[15]Rossitto G,Regolisti G,Rossi E,et al.Elevation of angiotensin-II type-1-receptor autoantibodies titer in primary aldosteronism as a result of 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J].Hypertension,2013,61 (2):526-533.

猜你喜欢

醛固酮腺瘤原发性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AAV9-Jumonji对慢性心力衰竭犬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姜兆俊治疗甲状腺腺瘤经验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醛固酮肾素定量比值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