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黛力新治疗“双心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11-25王秋菊张玉凤张义佟强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双心黛力新心绞痛

王秋菊,张玉凤,张义,佟强

(1.锦西石化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1;2.锦州市65631 部队门诊部,辽宁 锦州 121000)

“双心医学”又称为精神心脏病学或行为心脏病学,是研究心脏疾病与精神疾病相关性的学科。“双心疾病”即心脏与心理疾病,近几年我国心血管界开始关注这一领域[1-2]。有资料显示,在心血管科,焦虑抑郁发生率高达40%~50%,而识别率仅为15%~25%,有84.1% 被误诊为内科疾病[3]。抑郁同时伴有躯体疾病的情况下,躯体症状分散了医生的注意力。焦虑与抑郁的漏诊,导致死亡平均增加4.1 倍,因此提高对焦虑抑郁的识别、诊断治疗非常重要[4]。今年,我科针对具有“双心疾病”的住院病人,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科,50 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3 人,女27 人,年龄46~73岁,平均57.66+15.94,50 例患者除有心血管疾病外,均有失眠、乏力、焦虑不安、消极绝望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症状,经过汗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评分为17~26 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合并心血管病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HAMD 评分上基本匹配。

表1 患者心血管病分布情况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用硝酸酯类,ACEI类,B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常规内科治疗心绞痛,高血压,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加用黛力新1 片,早晨1 次口服,连服7 d,用药前3 d 睡前服用安定2 片。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离子、心电图,HAMD 评分在治疗前后各1 次,同时观察症状、体征变化,并随时记录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心绞痛判断标准,显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发作次数减少75%以上,有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减少50%以上,无效:未达上述标准。心绞痛心电图判断标准,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心电图缺血下移恢复0.1 mv 或t 波变浅达50 以上,无效:心电图无明显变化。心力衰竭显效:症状完全缓解,或心功能改善2 级以上;有效:症状部分缓解,心功能改善1 级,或症状及体征减轻,但仍有心力衰竭症状存在;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1 级,或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高血压治疗判断标准,治愈:高血压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等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且稳定;好转:第一、二期高血压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血压降低,但未恢复正常。第三期高血压血压恢复正常或降低或心、脑、肾功能损害有所改善;无效:血压无降低或心脑肾损害无损害。

1.5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 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组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治疗组心绞痛、心功能改善、降压效果均高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96% 好于对照组83%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抑郁症状疗效评定比较 两组HAMD 评分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评分(10.55 ±1.7)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20.49 ±3.1),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观察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离子等均无异常变化,应用黛力新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表2 两组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比较

表3 治疗前后HAMD 总分评分

3 讨 论

“双心疾病”即心脏与心理疾病,有双重含义,一个是心脏,一个是心理,患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很容易并发精神疾病,最常见的是焦虑和抑郁[2]2-3。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合并心里问题的患者越来越多,这两种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导致病情恶化。一般情况下,心理社会因素均会导致个体产生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能够引起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的改变,最终出现心血管病变[5]。从心身医学的角度来说,在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发病、临床表现、治疗结局及预后中,负性情绪均起到重要作用[6-7]。抑郁症患者一般都有HTPA 轴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调节异常,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降低,血管的收缩和血小板的活化,从而使心率增快,对心血管系统极为不利[8]。心脏病常规药物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但效果不甚明显。在本研究中,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心脏病患者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黛力新治疗1 w,发现患者的心血管病情况和心理状况均有明显的改善。

黛力新是由0.5 mg 氟哌噻唑和10 mg 美利曲辛组成的复方制剂,前者作用于中枢系统突触前膜多巴胺自身调节受体,促进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使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增加;后者可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及5-HT 的再摄取作用,提高了突出间隙的单胺类递质的含量[9-10]。在两种成分的协同作用下,中枢神经系统得到有效调节,焦虑和抑郁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尤其是心理障碍引起的躯体化症状效果更为显著。本组资料显示,黛力新治疗组26 例患者应用黛力新3 d 后,头晕、失眠、焦虑紧张、消极绝望等症状就开始改善,心血管疾病也得到缓解,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所以黛力新对于焦虑抑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安全而且有效,使过度紧张的心理活动松弛,克服了负性情绪对心脏、血管的损害,有效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孙非非,邹澍宣.中医药在双心医学领域的干预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 (11):108-111.

[2]胡大一.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的综合管理-“双心医学”模式的探索[J].2006,34 (5):2-3.

[3]金悦,方方.缬沙坦联合黛力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情绪异常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 (1):57-60.

[4]冷敏,姜少燕,刘爱敏,等.“双心医学”模式在心肌梗塞伴情绪障碍病人中的应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 (3):211-214.

[5]李秀坤,张薇.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29 (4):371-372.

[6]刘彩云.心血管疾病中继发性心理障碍61 例临床观察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 (29):131-132.

[7]袁雪云,王营.“双心医学”模式在心血管病中的指导与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 (10):1705-1707.

[8]董建清,肖勇强,龚飞中.黛力新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障碍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1,32(11):1784-1785.

[9]陈永辉.黛力新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伴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 (17):3638-3639.

[10]谭美红.黛力新对社区冠心病伴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治疗作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 (24):4964-4965.

猜你喜欢

双心黛力新心绞痛
基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理论的双心医学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关系探讨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联用黛力新、莫沙必利和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评价
“双心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双心医学”模式下社区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抑郁症状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