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土默特部阿勒坦汗坚持与明朝贸易原因探析

2014-11-24赵雪波

黑龙江史志 2014年3期

[摘 要]蒙古土默特部大汗阿勒坦对牧业经济的脆弱性有非同寻常的认识,虽与明朝战争不断,但他始终坚持要求与明朝建立通贡互市。经过30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蒙古与明朝终于发展起大规模的边境贸易。阿勒坦汗的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土默特部从此人口剧增,商业发展,各族间友好交往,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了相当繁盛的景象。

[关键词]土默特;阿勒坦汗;互市

在阿勒坦汗主政蒙古土默特部之前,蒙古诸部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经过连年与明王朝的大规模战争,蒙古人口出现大量减员。此外,由于明王朝关闭榷场,中断了与蒙古的边境贸易,致使游牧经济失去了其稳定的农业经济补充。如遇灾荒来临之际,牲畜所需的用以渡过难关的储备农作物往往无法得到保障。除此之外,蒙古贵族的奢侈生活也无法得到保证。与此同时,陕晋一带的汉族人不断大量涌入蒙古地界。其中有受水旱灾害无法觅生路的边民、有失地的农民、有躲避繁重赋役的屯戍边兵、有失事畏罪的汉人,还有大量白莲教徒。大量汉人的迁入,与当地蒙古领主的利益产生了冲突,领主们往往捕捉、驱赶汉人。

阿勒坦汗敏锐地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摆脱牧业经济的单一性,而其中关键的一点即在于与明朝实现长期稳定的通贡互市。因此他将与明通好列为最基础的战略,终其一生从未曾动摇改变。

在阿勒坦汗之前,蒙古与明朝敌对已逾百年,明朝对蒙古严格的物资封锁政策使蒙古盐、铁、茶等多种必需物资奇缺,牧人常陷入“爨无釜,衣无帛,无茶则病”[1]711的困境,这是阿勒坦汗屡次遣使入明朝要求封贡并开展边境贸易的主要原因。但明世宗、孝宗时期,明朝的政策一直未变,他们往往执杀蒙古使者,甚至出赏格求阿勒坦汗首级。于是愤怒的阿勒坦汗利用军事上的优势,屡屡进攻明朝边地,掠夺人畜,不过与此同时他也一直没有放弃通贡互市的要求。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阿勒坦汗亲率10万余精骑攻至明京师,明朝举国震惊,史称“庚戌之变”。阿勒坦汗在围困明朝都城的情况下,首先提出的条件仍是和平通贡互市,他甚至在遣使之后,释放所俘马房内官杨增使其带着书信到都城内要求通好。退兵后,复派遣儿子脱脱到京师再次商谈通贡事宜。阿勒坦汗一面不断表明诚意,要求与明朝通好,另一面又屡次暗地里鼓动河西各部落向明朝进犯,毁损边关城墙,以逼迫明朝答应他的条件。这种压迫性做法的效果可谓欲速不达,招致明世宗“厌之”[2]5395,但明朝终于还是渐渐明白了不断请求通贡互市而又屡屡进犯边墙的阿勒坦汗其实“无大志,求贡市而已”,只因“累请不许”,才以草原部族惯常采用的方式“愤焉蹂边者三十余年”[3]6294。明穆宗之后,高拱、张居正主政,以“拒虏甚易而灭虏实难”[4]712而终于决定恢复互市,并于隆庆五年进行封贡。穆宗封阿勒坦汗为“顺义王”,其弟昆都力哈、长子黄台吉为都督同知,其余子侄部下63人亦皆封赏。阿勒坦汗每年入贡,并制定规矩条约13条、市法5款以约束部众。隆庆封贡后,蒙古与明王朝延续200余年的战争局面终于终止,“东自海冶,西尽甘州,延袤五千里,无烽火警”[5]2312。

和平互市为汉人进入蒙地经商与生活提供了前提,土默特部的商贸因此获得了极大发展,蒙古物资奇缺的困难局面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封贡第二年,阿勒坦汗又下令在哈鲁兀纳山南近黄河之地修建“库库和屯”城[6]85-88,此城于万历三年(1575)基本落成,阿勒坦汗上表请名,明朝赐名为“归化”。不数年间,赵全、丘富等来投的汉人首领率领汉人工匠为阿勒坦汗“废毡包而建平房”[7]3147,又起造了苏木沁等八大板升,并为阿勒坦“治城郭宫殿”[8]5041,城郭房屋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明蒙在政治、经济上的联结,并为互市规模的扩大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此外,边地蒙汉诸族得以在和平友好的大氛围中加速相互影响。汉人渐渐娴熟于骑马放牧、鞣制皮革和乳品加工,蒙古人则开始主动学习汉人文化。阿勒坦汗曾数次向明朝请奉《金刚经》及喇嘛僧,明朝皆应允,明四夷馆翻译通事丛文光、马继志则受总督王崇古遣,携字谱、忠孝经等,长时间在蒙古各部“传播番文,校对字意,讲忠孝大义”[9]713。据《五杂俎》所记,至明穆宗后期,北境的情况已经是“饮食、语言即已相通”[10]80双方发展到“沿边关寨驻牧达子叩关索乞盐米,而架炮夜不收反出其外,驻牧日久,渐习华风”[11]2511-2512、“边人大都五分类夷”[12]3764的程度,蒙汉间的异族婚姻也一度兴盛。至此,土默特地区已经由单一经济为主的情况而过渡为多种经济互补的日益兴旺的整体格局。

参考文献:

[1][4][9](明)瞿九思.万历武功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清)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明)何乔远.名山藏[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

[5](明)陈子龙等辑.明经世文编[C].北京:中华书局,1962.

[6]珠荣嘎.阿勒坦汗传[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

[7](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8][12](明)张居正等.明穆宗实录[Z].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66.

[10](明)谢肇淛.五杂俎[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11](明)费宏等.明武宗实录[Z].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62.

作者简介:赵雪波,生于1976年,男,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与土默特历史文献。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2CZS067)、2013年度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13C111);2011年度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2011NCW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