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路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4-11-24曹俊峰

山东青年 2014年10期
关键词:道路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曹俊峰

摘要:道路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基础上提出的现实命题。这样一种道路自信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建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实践,并将进一步彰显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征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确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主题。大会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而道路问题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提、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的问题,为此,党的十八大鲜明提出了道路自信的理念。自信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内嵌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将付诸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

一、道路自信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

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无数仁人志士都在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包括改良主义运动、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等的艰苦斗争和艰辛探索,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都未能找到中国的真正出路,因而迫切需要新的革命理论作指导。十月革命一声爆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党,虽找到了革命的理论,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够顺当的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还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之后方能发挥其功效。对此,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就提出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革命实践中去的思想。但在党在幼年时期,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犯过一些错误,直到中国共产党1935年遵义会议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重要性以后,中国革命道路有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支撑,进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1](p659)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核心集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2](P126),形成了中国化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义革命道路理论深刻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成为了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理论,也就是在这一正确道路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红色政权,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人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始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加上毛泽东革命党思维的惯性等因素影响,1958年的“反修防修”的任务中断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基本路线”,从而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受到了严重挫折。

虽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经历了一些曲折,但就其整个过程来看,毛泽东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提出的新民主主革命道路理论赢得了革命的全面胜利;所领导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毛泽东的这些探索“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P11)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重大理论成果,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取得了辉煌成绩,同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奠定了强有力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根基。

二、道路自信建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结束了以“阶级为纲”的政治口号,提出把党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邓小平在1979年明确提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2](P163)在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进一步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经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的不断深化、拓展和丰富,秉承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原则上,在党的十八大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作出了最新完整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P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的,适合中国特点的发展道路。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科学化建设等。其中GDP的经济增长由1979年的4062亿增长到2012年的519322亿元,增长约128倍;人均GDP由417元增长为3.84万元,增长92倍;经济总量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国家整体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等大幅提升,国家面貌也都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真实写照,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科学性,同时也使得使得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坚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奠定了厚重的现实基础。

三、道路自信彰显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征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逐步形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正确道路,也正是在这些正确道路的引导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面的进步与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胜利,同样需要我们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中华儿女的夙愿和奋斗目标,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话,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并深刻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4]。此番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解为“中国梦”,同时也道出了他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征程中离不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这是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实现的。这条道路之所以要继续坚持,这是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件易事,是一场接力赛,可能还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奋斗,在奋斗的过程中就仍然需要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需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指导复兴之路的实践;另一方面,要求在复兴过程中仍然需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进一步相结合,不断推进道路理论创新,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因而,可以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将彰显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在历时态上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革命、建设中产生、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起始于毛泽东思想所指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同时还将进一步彰显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习近平.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EB/OL].新华网,http://www.gov.cn/ldhd/2012-11/29/content_2278733.htm.2012-12-29.

(作者单位: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3)

猜你喜欢

道路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探索并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创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