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11-21李军涛冯社军刘运平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邯郸056001

陕西中医 2014年7期
关键词:血塞通神经功能脑梗死

赵 现 李军涛 冯社军 刘运平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邯郸056001)

本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联合血塞通治疗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明显提高了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结合近年来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联合血塞通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详细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1]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49~77岁,平均(64.3±11.2)岁;入院时根据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价,ADL评分平均为(42.3±15.8)分。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8~78岁,平均(63.5±11.8)岁;入院时ADL评分平均为(43.6±16.3)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伴随症状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脱水降颅压、抑酸、降糖、调脂、调血压、扩血管或其他对症治疗,同时结合胞二磷胆碱、肠溶阿司匹林片、都可喜、多种维生素片等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400mg(主要成份为人参皂苷Rb、人参皂苷Rg、三七皂苷R,国药准字Z20026437)加入250mL 0.9%氯化钠溶液中,1d1次,静脉注射,并在患者病情平稳后早期给予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疗效标准根据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或增高在17%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高18%以上或死亡[2]。以无变化及恶化视为治疗无效,其余视为有效。根据SF-36生活质量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SF-36量表是在1988年Stewartse编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基础上,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中心发展而来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存质量测量工具,它从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感(GH)、社会功能(SF)、生命活力(VT)、心理健康(MH)、情感职能(RE)八个角度36个项目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八个角度的总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Barthel指数法通过对进食、洗澡、穿衣、控制大小便,用厕、平地行走、上楼梯等10项日常活动的独立程度打分的方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良:>60分,有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需要部分帮助;中:41~60分,有中度功能障碍,需要极大的帮助方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差:≤40分,有重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需他人服侍。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疗效: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治疗组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有效率为75.1%,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生活质量: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并根据SF-36生活质量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ADL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增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2。另外,治疗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感(GH)、社会功能(SF)、生命活力(VT)、心理健康(MH)、情感职能(RE)八个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表明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及生活质量均较为理想。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比较

讨论脑梗死中医称为卒中或者中风,其发病及病机可分为情志失调,积损正损,饮食不节、痰浊内生,劳累过度,气虚邪正等几种类型,各因素并非单独作用,一个患者可同时存在几种因素而致病。

早期康复治疗,能让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计划的制定,同时定期对其进行康复相关知识的宣教和心理疏导等。康复治疗在方法上主要采用Bobath技术,Rood技术,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以及运动再学习方法等。重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鼓励患者在家中利用身边的物品如扣纽扣,上下楼梯,在地上划线,练习写字等进行训练。对伴有面瘫者,训练鼓腮、吹气等,以加强患侧面肌的训练。康复训练主要看重生活实用性,可利用家中的现有设施进行基本的训练,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治疗能加速脑血管侧枝循环建立,对促进中枢系统的代偿功能具有重要意义[4]。

血塞通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三七为我国名贵中药,其药理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缺血脑组织对迟发性神经元的损伤。②能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提高T-PA活动。③能有效延长凝血时间,减轻因缺氧所致的脑损伤。④加速血管形成和伤口愈合。此外,三七总皂苷对炎性因子(如TNF-α和IL-8)的表达也具有抑制作用,能有效抑制缺血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及脑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效,且在临床应用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5]。

本研究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治疗联合中成药血塞通治疗脑梗死,不仅明显提高了2周内的临床疗效,而且结果显示,在治疗后6个月,脑梗死患者ADL评分和SF-36评分均明显增高,表明其对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功能恢复及代偿,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血塞通的治疗效果值得肯定。另外,家庭成员也要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治疗,给予患者生活及精神上的支持,从而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也具有重要意义。

[1]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张玉莲.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09,4(1):17-18.

[3]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14.

[4]杨红莉.血塞通治疗脑梗死130例[J].陕西中医,2012,33(6):661-662.

[5]王成宏.依达拉奉与血塞通配伍治疗急性脑梗死9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217-1218.

猜你喜欢

血塞通神经功能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联用血塞通与天麻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HPLC法测定血塞通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棓丙酯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