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进荷兰菇房条件下双孢蘑菇品种筛选初报

2014-11-21魏金康邓德江

中国食用菌 2014年1期
关键词:双孢覆土菌丝

魏金康,邓德江,赵 龙,沙 飞

(1.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0029;2.北京市密云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51500)

双孢蘑菇营养丰富,含有人类必需的18种氨基酸,其多糖类物质 (PS-K)具有抗病毒和抗癌的功效[1]。双孢蘑菇产量和消费量在世界上处在前列[2],其栽培起始于上世纪初[3],逐渐进入到大规模人工栽培阶段。国内双孢蘑菇栽培起步较晚,福建从国外引进的F56出发,经杂交育成新菌株AS2796,成为南方地区主栽品种。目前国内双孢蘑菇新品种绝大部分是通过AS2796和F56选育的,这些菌种间遗传相似性达75%以上[4]。菌种老化、菌种种性退化以及部分性状变异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双孢蘑菇对温度、湿度和环境卫生等因素非常敏感,所需栽培设施要求很严格,出菇期要满足13℃~18℃的温度条件[5]。为满足北京地区双孢蘑菇设施生产水平提升的需要,在相关单位的努力下,2011年引进荷兰标准化菇房及配套生产线并完成调试。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引进的5个新品种和原品种的比较,筛选适宜在引进设施设备及配套生产线下的高产品种,为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于2012年3月~2012年8月在北京市密云县食用菌基地引进荷兰标准化菇房生产条件下进行。

1.2 供试菌种

A15,美国sylvan公司;W192、2796,福建省农业科学院;20、2796,河南夏邑中原食用菌有限公司;258,密云县食用菌试验站。

1.3 生产基质

主要原料为稻草和鸡粪,添加尿素、硫酸铵、石膏等辅料,按碳氮比33∶1进行混合堆制,采用隧道一次发酵和菇房二次发酵模式。按照不同生产小区进行区隔,同一生产条件管理。

1.4 覆土材料

覆土材料为草炭。覆土材料消毒采用蒸汽灭菌方式进行。

1.5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个小区2.07 m2,3次重复。

1.6 试验方法

1.6.1 生产基质制备

先将稻草切成长15 cm~20 cm小段,用水浸泡至完全湿润,后加入鸡粪混匀,建堆发酵。发酵2 d后翻堆,添加尿素和硫酸铵混匀。再经过2 d发酵,进入隧道进行一次发酵。隧道发酵4 d~5 d后,进行转仓,并用拢垛机拢成宽1.8 m,长度不限的发酵垛。翻垛1次,并加入尿素、石膏混合均匀后,转入发酵仓重新发酵,直至料色整体变褐色,秸秆柔软,富有韧性为止,之后进入生产车间进行二次发酵。

1.6.2 播种

采用混播法,均匀撒播在培养基质中;每平方米播种量为0.5 kg栽培种。分隔小区,6个品种用种量一致。

1.6.3 覆土

机械覆土,覆土厚度为4 cm。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比较。

2.1.1 不同品种菌丝萌发速度和生长速度情况比较

播种后不同品种菌丝萌发速度和生长速度见表1。

表1 播种后不同品种菌丝萌发速度和生长速度

从表1可以看出,258萌发用时最短为20 h,A15其次为28 h,W192、2796(福建)、2796(河南)萌发时间均为36 h,20萌发用时最长为48 h。从播种后5 d菌丝平均速度来看,由于萌发能力的差异,导致后期生长速度也发生明显变化,A15、258最快,均为 0.2 cm·d-1,W192、2796(福建)、2796(河南)速度一致均为0.15 cm·d-1,20 最慢为0.05 cm·d-1,基本与萌发能力强弱趋势一致;A15发满床面速度最快为15 d,比W192和2796(河南)发满时间提前1 d,较258、2796(福建)早2 d,20发满用时较A15晚3 d;A15、W192有明显的气生菌丝。但在生长后期生长速度差异不大。

2.1.2 不同品种双孢蘑菇覆土后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不同品种双孢蘑菇覆土后生长发育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品种双孢蘑菇覆土后生长发育比较

由表2可见,在覆土后,爬土时间以A15和258最短,2796(福建)、W192次之,2796(河南)、20最长,说明菌种间对于土壤刺激敏感性和土壤养分利用效率有明显的差异。A15和W192菌丝呈絮状是因为菌丝对于覆土环境异质变化不敏感,抗逆性相对较强;而258、2796(福建)、2796(河南)和20形成菌束则是因为对覆土环境异质变化反应敏感,形成特定的菌丝束来加强抵御能力。20对降温刺激敏感,现蕾较早,258、2796(福建)和2796(河南)次之,W192最不敏感。从头潮菇出菇时间来看,A15出菇最快,258和20次之,W192、2796(福建)和2796(河南)第三,W192最晚。

2.1.3 不同品种子实体特征比较情况

不同品种子实体特征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品种子实体特征比较

由表3可知,菌柄长度从长到短依次为 A15、20、258、W192、2796(福建)和2796(河南)。菌柄直径从粗到细依次为 258、20、A15、2796(河南)、W192和2796(福建);菌盖直径从大到小依次为 W192、2796(福建)、2796(河南)、20和258;单菇重从高到低依次为 W192、258、A15、2796(河南)、2796(福建)和20;单菇重与菌盖直径比从大到小依次为 W192、258、A15、2796(河南)、2796(福建)和20,说明 W192菇体组织最致密、258优于A15及其他品种;菌盖只有A15和20着生鳞片。

2.2 不同品种的潮次产量比较情况

不同品种的潮次产量比较见表4。

表4 不同品种的潮次产量比较

由表4可知,在引进荷兰标准化菇房条件下,不同处理均表现出了明显的潮次,2796(河南)、2796(福建)和20潮次产量曲线变化比较平稳,在采收第1潮和第2潮菇时,产量较高,随着采菇进程产量呈下降趋势;A15,潮次产量曲线呈直线下降趋势,产量高峰集中出现在采收第1潮,为各品种中最高;W192,潮次产量曲线,在产量形成1潮、2潮期呈下降趋势,第3潮产量比第2潮略有上升;258,潮次产量曲线呈先升后降趋势,产量高峰出现在第2潮,为各品种最高,第3潮产量下降明显。

通过6个品种的产量结果分析可以看出,6个品种在同样的栽培管理环境下,产量有明显的差异,平均产量最高是258,达19.45 kg·m-2,A15 其次,为17.20 kg·m-2,平均产量最低为2796(河南),仅为14.22 kg·m-2。

3 结论

6个品种中258、A15萌发速度较快,播种后5 d的菌丝生长速度与基本萌发能力强弱趋势一致,种性活力较其他品种强,初期生长势强,由于双孢蘑菇培养料在播种前基本处于无菌状态,可较快形成优势菌群并有效抑制其他竞争性杂菌生长。A15具有发菌速度快,出菇早的优势,菌丝对覆土环境异质变化不敏感,对温度变化刺激敏感,产量形成集中在第一潮,随着出菇期进程产量呈下降趋势。品种258菌丝对覆土环境异质变化敏感,对温度变化刺激不敏感,产量高峰出现第2潮,出菇期适温温阈较广,具有相对抗逆性比较优势。W192菇体组织最致密,菇盖最大,菌柄长度、直径适中,与其他品种比较具备的商品性外观优势,但产量较低。

6个品种中,258平均产量最高为19.45 kg·m-2,其次为A15为17.20 kg·m-2,较其他品种具有明显的丰产性。但综合产量、标准化菇房设备周转利用率和市场等因素,258、A15均可在目前引进荷兰标准化菇房条件下生产中使用。

[1]杨新美.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2]许仲武,罗芸.大棚栽培蘑菇高产技术 [J].长江蔬菜,1998(7):34-35.

[3]Leo van Griensven.The cultivation of mushroom [M].Darlington Mushroom Laboratories,1988:13-14.

[4]王泽生.应用同工酶电泳法分析双孢蘑菇白色菌株间的种缘关系[J].福建食用菌,1991(2):1-20.

[5]王贺祥.食用菌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双孢覆土菌丝
立足生产,服务农户
——记上海志磊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浅谈金山区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
旱地绞龙式精准覆土装置的设计
苗盘输送、取苗、投苗、栽植、覆土、压实、苗盘回收全过程自动化——全自动蔬菜移栽机 破解种植难题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不同温度和覆土厚度对粳稻出苗的影响
新鲜双孢蘑菇采收和自动化分级方法研究*
双孢蘑菇酶解液的制备及G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