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11-20覃黄正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21期
关键词:特发性紫癜丙种球蛋白

覃黄正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方法 将12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大剂量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400mg/(kg·d),1次/d,连用5d;小剂量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200mg/(kg·d),1次/d,连用5d,观察比较三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 结果 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能够显著改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症状,迅速提高血小板数,同时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大剂量治疗效果相当,治疗费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剂量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图分类号] R72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1-90-0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以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及血块收缩不良为特点的一种疾病[1],该疾病多见于儿童,病情往往进展迅速[2],传统治疗方法一般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但丙种球蛋白的大量使用往往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本研究对2010年10月~ 2012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12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120例,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11个月~12岁,平均(5.6±1.7)岁;入院前病程2~11d,平均 (5.8±1.3)d;血小板<10×109/L者54例,(10~25)×109/L者6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制定的ITP诊断标准[3]。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皮肤黏膜瘀斑、瘀点,均为首发病例。多数病例发病前1~2周内有病毒感染史[4]。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各40例,三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及安络血,维生素K1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有感染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地塞米松注射液(上海现代哈森药业有限公司,H41021924)每日1.5~2mg/kg,溶于10%葡萄糖溶液100~20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5d,如血小板恢复正常,改泼尼松口服维持,每日1~1.5mg/kg,1次/d,1~3周内逐渐减量停药。在此基础上大剂量组同时加用静脉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S10970081)400mg/(kg·d),1次/d,连用5d。小剂量组患儿同时加用静脉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S10970081)200mg/(kg·d),1次/d,连用5d。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严密观察并记录出血倾向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每日复查1次血小板计数。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出血症状,体征变化,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判定疗效[5],分为:显效:治疗后2周内,血小板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有效:治疗后2周内,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效:血小板及出血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大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2.5%,小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比较

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三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科血液系统常见的出血疾病,表现为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其中颅内出血是本病最常见的致死病因[6],目前公认该疾病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小板表面有抗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和破坏,血小板持续减少,骨髓象巨核细胞障碍,致使出血时间延长。

糖皮质激素一直作为临床上首选的治疗ITP的首选药,能减少自身抗体形成与抗体结合,促进己结合抗体解离;抑制Fc受体及C3b受体功能,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吞噬作用;刺激骨髓造血及血小板成熟和释放,对缓解ITP出血症状和抑制自身免疫反应有重要作用[7]。人血丙种球蛋白是一种从健康人血液中提取的血液制品,含正常人体血中存在的多种抗体,能抑制自身抗体的发生,有增强体液免疫的作用。目前认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以阻断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中核血小板自身抗体,并抑制其产生及血小板的结合,从而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8]。糖皮质激素与人血丙种球蛋白联合使用可迅速升高血小板及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同时丙种球蛋白还可防止激素导致的免疫力下降造成并发感染等[9],尤其对于重症ITP患者更是首选治疗方法。endprint

丙种球蛋白是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从血液中提取的血液制品,纯度高,静脉注射后使体内免疫球蛋白迅速增加,竞争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表明糖蛋白结合[10],同时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还可以封闭巨噬细胞受体,并抑制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结合与吞噬,并且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可以在血小板上形成保护膜来抑制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或者变异复合物与血小板结合,进一步减少血小板被吞噬细胞吞噬破坏[11]。

本次研究中,大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2.5%,小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从而说明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且两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相当。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使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具有较好疗效,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12-14],缓解患儿出血症状,血小板的上升时间,恢复时间均明显提前,且安全性好,同时使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和大剂量治疗效果相当,且治疗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祺棠,王缉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7):1062-1065.

[2] 武国霞,韩静,韩洁,等.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至慢性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9):792-795.

[3] 罗春华,廖清奎,贾苍松.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建议(修订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50-51.

[4]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79-280.

[5] 吴润晖.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3):161-164.

[6] 黄云峰.两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16-17.

[7] 赵卫红,华瑛,卢新天,等.单次小剂量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提升血小板作用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11):863-865.

[8] 王珍,袁晓军,顾龙君.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9,36(1):69-71.

[9] 李亚琼.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5):19-20.

[10] 杨玉湘,杨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8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12):318-319.

[11] 金恩顺,黄宝仁.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6(18):1682-1684.

[12] 夏轶姿,朱宝玲,郑育.大剂量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51-3052.

[13] 李亚红.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例[J].疑难病杂志,2011,10(6):458-459.

[14] 谭艳飞.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6):60-62.

(收稿日期:2014-08-07)endprint

丙种球蛋白是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从血液中提取的血液制品,纯度高,静脉注射后使体内免疫球蛋白迅速增加,竞争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表明糖蛋白结合[10],同时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还可以封闭巨噬细胞受体,并抑制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结合与吞噬,并且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可以在血小板上形成保护膜来抑制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或者变异复合物与血小板结合,进一步减少血小板被吞噬细胞吞噬破坏[11]。

本次研究中,大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2.5%,小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从而说明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且两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相当。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使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具有较好疗效,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12-14],缓解患儿出血症状,血小板的上升时间,恢复时间均明显提前,且安全性好,同时使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和大剂量治疗效果相当,且治疗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祺棠,王缉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7):1062-1065.

[2] 武国霞,韩静,韩洁,等.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至慢性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9):792-795.

[3] 罗春华,廖清奎,贾苍松.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建议(修订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50-51.

[4]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79-280.

[5] 吴润晖.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3):161-164.

[6] 黄云峰.两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16-17.

[7] 赵卫红,华瑛,卢新天,等.单次小剂量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提升血小板作用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11):863-865.

[8] 王珍,袁晓军,顾龙君.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9,36(1):69-71.

[9] 李亚琼.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5):19-20.

[10] 杨玉湘,杨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8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12):318-319.

[11] 金恩顺,黄宝仁.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6(18):1682-1684.

[12] 夏轶姿,朱宝玲,郑育.大剂量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51-3052.

[13] 李亚红.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例[J].疑难病杂志,2011,10(6):458-459.

[14] 谭艳飞.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6):60-62.

(收稿日期:2014-08-07)endprint

丙种球蛋白是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从血液中提取的血液制品,纯度高,静脉注射后使体内免疫球蛋白迅速增加,竞争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表明糖蛋白结合[10],同时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还可以封闭巨噬细胞受体,并抑制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结合与吞噬,并且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可以在血小板上形成保护膜来抑制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或者变异复合物与血小板结合,进一步减少血小板被吞噬细胞吞噬破坏[11]。

本次研究中,大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2.5%,小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从而说明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且两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相当。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使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具有较好疗效,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12-14],缓解患儿出血症状,血小板的上升时间,恢复时间均明显提前,且安全性好,同时使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和大剂量治疗效果相当,且治疗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祺棠,王缉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7):1062-1065.

[2] 武国霞,韩静,韩洁,等.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至慢性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9):792-795.

[3] 罗春华,廖清奎,贾苍松.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建议(修订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50-51.

[4]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79-280.

[5] 吴润晖.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3):161-164.

[6] 黄云峰.两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16-17.

[7] 赵卫红,华瑛,卢新天,等.单次小剂量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提升血小板作用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11):863-865.

[8] 王珍,袁晓军,顾龙君.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9,36(1):69-71.

[9] 李亚琼.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5):19-20.

[10] 杨玉湘,杨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8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12):318-319.

[11] 金恩顺,黄宝仁.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6(18):1682-1684.

[12] 夏轶姿,朱宝玲,郑育.大剂量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51-3052.

[13] 李亚红.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例[J].疑难病杂志,2011,10(6):458-459.

[14] 谭艳飞.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6):60-62.

(收稿日期:2014-08-07)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发性紫癜丙种球蛋白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吗?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什么病
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