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菜有真意

2014-11-19刘黎琼

读者欣赏 2014年11期
关键词:芥末白菜

刘黎琼

多少年来,白菜一直是冬季的当家菜,无论蔬菜的品种如何更新换代,白菜的地位似乎无可撼动。迄今在我关于儿时冬天的记忆里,最鲜明活跃的,就是没膝的白雪和院子里高高摞起来的白菜,在寒风和弱阳里,散发着经久不变的清香。冬日暮来,看见白菜,闻见人家灶上白菜香,就如张翰思念吴中的菰菜羹、鲈鱼脍一般,让我格外地想念故乡。

有一天繁华落尽,飘浮的人跌落到寻常日子里来,洗净肠胃,睁开眼睛,终于会见到这棵晒干了却依然清白内敛的白菜。它始终在那里,在生活的角落和边缘之地,成为饮食男女的据点,一个敞开了接纳一切的根基。它甚至脱去了“白菘”的古名,以再俗气不过的“白菜”二字行走世间,并以素面朝天一淡到底,化开滚滚红尘里的黏稠和绵腻。鱼翅碗中要搁一两瓣白菜心,满汉全席上也少不了一道糖腌白菜心打底。全聚德的烤鸭席,余下的鸭架若要求做汤,端上桌来的,必是鸭架子烧白菜。唯有白菜能补救这种种“浓得化不开”,甚至能够力挽狂澜。《随园食单》中的栗子白菜,看上去蛮简单,主料也一目了然;更极致的还有川菜里那道“开水白菜”,看起来不过是“开水”清澈见底,上面漂几片白菜嫩叶罢了,但这两道委实是带些贵族气的,汤都是大有来头,格外讲究,工序不能不说是繁缛精致的。它是将老母鸡、老母鸭、云南宣威火腿、猪蹄、排骨、干贝等鲜货在沸水中除清血水和杂质后,再一起放入汤锅,加入清水和各种作料烧沸,改小火并保持微开不沸,至少还得4个小时,才能慢慢熬出汤的鲜味来。这样浓厚丰肥的高汤,自然只能以素清的白菜相配合,若再以肥腻荤腥入其中,则是十分愚蠢的,势必糟蹋了一番功夫和心思。须知在极浓处反要淡得下来,没有这清淡中正的气质,这些“浓”就是立不住的。

白菜却又极是温润爱人的,绝不挑肥拣瘦,在豪筵之外,也能甘于清贫寂寞。任是怎样贫寒的厨房,都有它实在敦厚的身影;又好打理,不故作高深,随意就能撑起一盘子甚至一整张饭桌。厨艺再怎么烂泥糊不上墙,总会炒一盘醋溜白菜,分开白菜帮,用刀片成片,热油中滚几道,翻几遍,即可盛盘上桌,酸酸甜甜里,自有白菜沁人脾胃的本来味道。顶顶不济的,也总会凉拌白菜心,因为白菜的禀赋具有广泛的包容力,与任意的食材和作料合作起来,往往出现超出预料的结果。白菜要那种团抱得很结实的,劈开菜叶,顺着纹路切成细丝,入盘后撒一些海蜇皮或虾皮,加点盐、醋、糖、香油,一拌即成,或将滚烫的花椒油浇于其上,香气顿时热腾腾地四面扑开,而白菜心本色仍在,微甜、清脆、柔嫩,吃在嘴里,心稳稳地落下来,安定了。白菜就有这样让人得其所哉的力量,仿佛有了棵白菜,生活就不应放弃,就值得继续坚持下去。王圻在《三才图会》中很老实地讲:“菘菜即白菜,南北皆有之,与芜菁相类,但梗短,叶阔厚而肥,味甘温,无毒,主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躁,并解酒渴。”白菜怀抱着它的功用,从不吝惜自己的发挥。它甚至一度是救命菜。陶宗仪的《辍耕录》里有段文字,叙述元代末年,“扬州至正丙申、丁酉间,兵燹之余,城中屋址遍生白菜。大者重十五斤,小者亦不下八九斤。有膂力人所负才四五窠耳,亦异哉!”虽是作为“异象”和“奇闻”来记录的,但可以想象,连年战乱,生灵涂炭,若没有这不择地而生的野白菜,将有多少无辜的生命罹难。纵然进入当代,在日子困难的时候,北方家庭总要储备大量的白菜,千儿八百斤总是有的,拉回一大车,倒在院子里晒,每到饭时,多是窝窝头配着白菜豆腐汤,摆上炝白菜、溜白菜或炖白菜,在一种极其简陋和单调的热闹里,白菜救济了整个贫瘠荒寒的冬天的饭桌。

白菜好吃,尤其经过霜打之后,更是独具深美。早在南朝时期,就有素食主义者周颙说过,晚秋时的白菜与初春韭菜一样极鲜美,可并列为蔬菜中滋味最佳者。很少有人扛得住这时节白菜的诱惑。何况,它又是这样便宜呢?几分钱一斤,贵了不过几毛钱罢了,几乎是白送。眼前一车一车拉出来遛乡叫卖的白菜又实在是肥美喜人。于是花了不多几个零钱,搬了几棵白菜回去,真是有分量啊,一会儿就觉得气不匀了,白菜压得胳膊疼。白菜就是这么朴实。好容易到了自家厨房,白菜卸下来,看过去碧莹莹、脆生生、满蓬蓬的,厨房顿时显得拥挤了。

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说得好,“百菜还是白菜美,诸肉唯有猪肉香”。众口皆碑,白菜被誉为“蔬菜之王”由来已久。文人常是惜墨如金的,东坡赞美白菜却是毫不吝惜词语,不惮使用力气,他居然形容“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直译出来是说,白菜的味道堪与羔羊肉和小猪肉相比,是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熊掌。读了不免要起疑惑:这样奢华的赞美说的真是贱生、贱长、粗食的白菜吗?莫非这位宋代的大美食家也不免要夸大其词、矫揉造作一回?其实赞美白菜好吃的大有人在,东坡只是能领略白菜真味的诸位文家之一罢了。对于惯见繁华场而独具慧眼的人,白菜是一种归宿性的东西。白菜看来质朴,别无所长,却深藏至味,若适逢其时,调理得当,白菜将是滋味最美、最熨帖心灵的蔬菜。古时白菜也曾叫“黄芽菜”,李渔说:“菜类甚多,其杰出者则数黄芽……每株大者可数斤,食之可忘肉味。”白菜之美可忘肉味,李渔所见显然与东坡略同。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里也极力盛赞“有白菘菜者,名黄芽菜,乃都门之极品,鲜美不减富阳冬笋”。这几位都可谓是白菜的知音了。

白菜能深刻,能美味,又能应付各种饮食场合,适应各种烹调方法,生熟皆可食,粗细随人意,或炒食或醋溜或凉拌,白菜很容易自成一道菜,发挥自己所长,也很有团队合作精神,与其他食材相配合,互相补位互相激发,袁枚说白菜“或笋煨……火腿片煨、鸡汤煨俱可”,“或用醋搂,或加虾米煨之”,可见一斑。但白菜也有点娇性儿,禁不起搁,出了锅最好马上食用,“迟则色味俱变”,不仅软塌塌的,吃到嘴里也有点“絮”了。白菜还可制成酸菜、腌菜、酱菜、泡菜、脱水菜、风干菜等各式花样长期贮存,是名副其实的全能蔬菜。

东坡在《杂记·草木饮食·煮鱼法》中记载在黄州时自己煮鱼的法子,将新鲜鲫鱼或鲤鱼收拾利索,未开火,先下鱼,放盐,然后“以菘菜心芼之”。芼,调配之意,也就是往鱼汤里放入白菜心。后放葱白数根,静待至半熟,放生姜、萝卜汁、酒少许,临熟,再放些橘皮丝调味。时至今日,仿佛仍可闻得到滑糯醇浓的汤味,只是不知东坡这字里行间,究竟累积了多少后人的馋涎。

《随园食单》提到一道菜,叫“芋煨白菜”。芋即芋头,锅中煨到极烂时,加入白菜心,其后“加酱水调和”,是“家常菜之最佳者”。只是“酱水”究竟是指哪些材料,袁枚不提,我们也就无从知晓。但实战经验告诉我们,即以鲜汤或鸡汤来煨芋头就可以。芋头软烂,菜心熟透,与汤融化成一体,口感绵密中有清澈,厚郁而温润的,余味不绝。

邓云乡在《燕京乡土记》里记载老北京的吃食“芥末墩”:“把大白菜头上的菜叶子切去,下面用刀横切,成为一个个的圆饼,一个个放在大盆中,洒上粗盐“杀”一夜,第二天去掉卤水,一层层地放入坛中,每放一层,洒一层芥末,最后倒入米醋,封口,年月后取食,谓之‘芥末墩,滋味极为可口。这真正是老北京的吃法。”“芥末墩儿”,光听名字就带着浓重的京味儿,它是北方年菜里必须有的,素菜里的首席。做这菜,白菜要选抱心抱得紧、分量沉重的,而且要体形细长的那种,只取用下半截,要帮子。将白菜横切成一寸厚的菜墩儿,放在漏勺上,用汤勺舀沸水淋浇三次,如此才能保证出来的芥末墩儿是脆的。脆的芥末墩儿才好吃。然后按照邓云乡介绍的方法,逐层码菜,撒芥末、糖和米醋,等摆满一坛了,封口,坛外四面用毯子等保温的物件儿包裹严实,让芥末“发一发”,日后取食,这芥末的辛辣味儿才能冲鼻而来,才能给人“通气儿”。《遵生八笺》里记载有用白菜“腌盐菜”的方法,也就是咸菜的一种。有些繁复,不知现在是不是有人耐得下这个性子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芥末白菜
法国人餐桌离不开芥末酱
羊与白菜
狼、羊和白菜
亲子时光
有机白菜
小象种白菜
明星编辑秀
第一次尝芥末
芥末酱博物馆
让芥末调戏舌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