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社区养老专业人才培养

2014-11-14张慧青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1期
关键词:社区养老专业人才

张慧青

摘 要:新兴的社区养老模式在我国刚刚起步,而社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乏,现有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已严重制约了其发展。该文从分析老年人多层次养老需求出发,提出完善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人才体系的对策,并为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提供部分思考。

关键词:社区养老 专业人才 多层次养老需求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193-01

近十年来,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13.26%,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8.87%。按国际社会对老龄化的定义,我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国家行列,人口红利被银发浪潮取而代之。然而,由于此类养老模式在我国刚刚起步,推进过程中不免遭遇重重挑战,其中又以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影响最为直接,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度业已成为保障我国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和推行效果的一种共识。

1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人才现状

养老服务即老年服务工作,是老龄工作的内容之一。凡是从事、参与解决老龄问题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都属于老龄工作。总的来说,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人才缺口大,现有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职业化建设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一方面,目前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按照老年人与护理员3:1的比例推算,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人员,但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不过2万多人,与中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差甚远。

另一方面,社区工作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地位低下、素质要求不高的职业,因此在我国从事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绝大部分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一般由社区所在街道办事处或居民委员会面向本小区内的下岗、待就业人员或“4050”招聘。这些人虽然有较强的责任心,社会经验丰富,但养老服务的专业化知识与技能比较缺乏,年龄结构偏大,性别结构不尽合理(绝大多数为女性),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而专业人才又由于社区工资待遇低不愿进入社区,加重了社区专业人才“招不进、留不住”的困难。另一支社区养老服务队伍则是社区志愿服务人员,这些人往往是由当地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招募的爱心大学生,每月或每周、节假日定期到社区慰问老人。这部分人文化水平较高,但养老服务专业水平仍待提高,且队伍不稳定,覆盖面窄,往往随这批大学生毕业或其他原因中止,部分老人比较反感。

2 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人才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2.1 根据多层次老年需求,确立服务内容

社区养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老年人经济供养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满足社区大多数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要,解决少数老年人的经济困难和日常生活的照料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社区养老服务人员首先应将本社区老人的养老需求统计归档,了解包括性别,年龄,生活自理程度,精神状况,子女或亲属是否在身边,主要经济来源等在内的基本信息,并通过访谈的方式进一步确认他们加入社区养老的意愿。搜集来的信息按基本养老服务内容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家务料理。包括膳食烹饪、洗衣熨烫、清洁卫生、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物品代购、送水换气等。

二是生活照料。面向子女、亲属常年不在身边,生活半自理或难以自理,或子女在身边,但希望社区帮助照顾的老人,服务内容涵盖老人的日常起居、喂饭、洗身、看护及临终关怀等。

三是康复理疗。包括健康指导、保健咨询、慢性病预防、术后康复、残疾人康复指导、定期检查身体、建立健康档案等。

2.2 完善薪酬体制和职业发展规划,吸引高校专业人才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但统计表明,截止到2013年7月北京市三所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校,就业率100%,就业对口率高达73%。社会上对专业老年人才的认可度逐渐提高,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一片大好。在此背景下,可由本社区所在街道办事处牵头,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民政局与本地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签署协议,举办校园宣讲会,吸引专业对口的毕业生走进社区养老服务共建队伍,帮助其他非对口专业的大学生发现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前景,制定职业规划。此外,社区养老中心应采用学历、经验、绩效、岗位等多种指标相结合的方案,尽快规范属于专业人才的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和待遇,保证其薪酬不低于同等条件其他专业人员的薪酬水平。对于表现突出、能力出众的毕业生,大力宣传其先进典型事迹,展示其丰富的职业内涵,创造合理的晋升空间,以招徕更多的青年人才。一旦时机成熟,社区养老中心可主动向政府建议在当地尚未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大中专院校试点开设,有目标地去培养人,让养老人才计划在最开始就融入到专业培养上,鼓励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留在本市县级社区,从事社区养老工作,不仅有利于补充社区养老服务人才库,更能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

2.3 加强在职人员培训教育,培养服务人员人才

我国现有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者大都是“4050”人员,如果因为他们专业素质不达标就解聘他们,不仅会加重这些家庭的负担,也是社区的损失。因此,社区除了储备管理和专业护理人才,还应对这部分人提供定向再就业教育,如聘请如家政公司高级家政员,本地医院医师或由社区引进的高校毕业生人才,针对其工作服务内容的不同,开展一或三、五个月不等的短期培训班。到后期,随着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本社区的养老服务工作走上正轨,可以逐步提高社区家政服务人员上岗要求,如持证上岗,实现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结构的优化。

2.4 建立长期可靠的志愿服务队伍,为凝聚社会力量构筑平台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指出,要重视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社区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积极鼓励在校学生以各种形式参加为老服务,形成专、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为老服务队伍。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使老人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照顾,减少甚至消除长期被遗忘的失落感,并且帮助青年学子积累社会经验,给予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前实习的机会,让献爱心的员工得到精神的满足,企业和学校无形中提高自身形象和知名度,多方受益。

参考文献

[1] 徐寒冰.北京市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0(5).

[2] 龚静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养老模式[J].河海大学学报,2004,6(4).

[3] 吴菲霞.我国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的发展对策研究[C].西北大学,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区养老专业人才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校企合作培养食品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