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训教学:职业素养形成性教育的重要平台

2014-11-14杨正勇刘欢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1期
关键词:实训教学平台职业素养

杨正勇++刘欢

摘 要:该文从职业的社会性和规范性特征出发,简析了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实训教学在教学情境的创设、实训项目的规划、教学时间的安排等方面都极具特点,可以较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并重和融合。

关键词:高职 职业素养 实训教学 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144-02

当今社会,道德价值被越来越多地“嵌入”工程或产品之中,渗透到技术发展的诸多方面;正因为如此,良好的职业素养已经成为人才市场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也是学生求职竞争、任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一把金钥匙。“满足社会需要”是高职教育的目的之一,校园往往是高职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转变过程的最后训练基地,理应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着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1 职业与职业素养

1.1 职业的概念与特征

《现代汉语词典》将职业定义为: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特征,即从业人员是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同时还具有规范性的特征,即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符合特定生产技术和技能规范的要求。

1.2 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大要素。职业素养是体现在职业活动中,是与职业活动的其他要素紧密相连的,不能脱离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职业环境,是职业人在与职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模仿、反馈和慎思等多种途径逐渐养成。

2 实训教学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形成性教育的重要平台

高职教育中的实训教学具有教学情境的职业仿真性或真实性、实训项目的功能应用性和工艺(操作)规范性、教学时间的连续持久和完整性、技能训练的集中性和反复性等特点,

是促进学生完整全面的职业发展,实现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并重和融合的重要平台。

2.1 教学情境的职业仿真性或真实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良好的职业意识包括团队意识、沟通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服从意识、纪律观念等关键词,其形成要经由从幻想到现实、从模糊到清晰、从摇摆到稳定、从远到近的发展过程。

实训教学情境的职业真实性或仿真性,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体现在实训基地的环境建设导入了显著的企业文化元素。如具有行业特色的文化标语、口号展板,安全质量警语牌等,让学生置身于企业文化和真实职业氛围的熏染之下,进行职业身份意识的心理暗示,加快他们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过程。第二,体现在实训教学的组织引入了企业班组作业的组织形态。分组学习的教学组织形态,涵盖了企业班组作业中的技术工人、班组长、技师、施工监理等岗位角色,让学生进行不同岗位的角色扮演,强化他们的团队意识、沟通意识和责任意识。第三,体现在实训教学的课堂管理融渗了企业化的制度管理情境。如人员管理,实行统一着装,佩牌上岗;出勤考核,实行上下班考勤制度;设备场地,实行“6S”管理制度等,让学生置于企业化的制度约束下,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职业行为引导,强化他们的服从意识、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第四,体现在实训教学的课程考核植入了企业化的绩效考评因子。如以作品为载体,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相结合,让学生置于企业化的绩效考评氛围中,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

2.2 实训项目的功能应用性和工艺(操作)规范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执行力

有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对诸如敬业爱岗、诚实守信、认真负责、团队合作等职业操守和道德的认知水平并不低,而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的执行力度偏低。实训教学正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磨砺职业道德执行力的实践场。

实训课程体系源于生产体系,是按岗位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功能单元来构建的;实训项目则是从实际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提炼而成。所以,实训课程与职业活动中的基本功能单元之间,实训项目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映射关系。这其中既包含了职业活动所需的职业技能,也承载了职业活动过程所需的职业道德元素。只不过更多时候,是隐藏在实训项目本身的功能应用性和工艺(操作)规范之中而已。如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触电急救实训”项目,就承载了珍视生命和工友互助互救的职业道德信息。充分挖掘隐藏在实训项目中的职业道德元素,诸如职业安全、操作规程、工具摆放、设备使用、场地整理等,并将其贯穿于学生从进入实训场所到离开实训场所的整个过程,就可以实现严谨规范操作的学习过程和职业道德的执行过程有机统一。

2.3 教学时间的连续持久和完整性有利于学生的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养成

一种行为要变成习惯,并非一蹴而就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实训教学在时间安排上的连续持久和完整性特点正契合了这一要求。

学生到实训场地,与教师长时间的朝夕相处,一是教师的示范、引导和感化作用得以充分彰显,学生通过耳濡目染的模仿和学习,易于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二是学生的自我约束、相互监督和教师的纠偏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在团队合作完成实训项目的过程中,个体的行为被纳入团队整体的行为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约束和自我约束往往就在不经意中得以实现,每个个体就会潜意识的加强自我约束,使自己的行为与整体的行为保持一致。教师在个别交流和指导的过程中,也容易在细微之处发现学生生活和工作上的不良习惯,甚至思想上的观点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问题。这时教师如果善加利用及时纠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

2.4 技能训练的集中性和反复性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形成

目前,学术界对技能的定义虽有诸多分歧,但普遍认为有目的、有组织的反复练习,动作就会趋向自动化,而达到技巧性技能阶段,正如卖油翁的话“无它,唯手熟尔”。

高职学生实训课程不只限于对某项技能的了解、知晓,而应该对主要技能达到独立操作和熟练的水平。为此,实训教学通常在一个时段里针对某个技能类别,集中安排了一系列的工作任务,由浅入深,逐步推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反复体验积累过程。这种学习重复和反省积累,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职业特点的思维方式,形成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和剖析问题,产生类似条件反射的动作,促使事态格局向职业愿望转化。

3 结语

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从情景、时空、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性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只要充分挖掘实训教学中的职业素养养成性教育元素,就能较好地促进高职学生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更好地助推他们的职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虞希铅,李小娟,焦阳.论当代青年职业素养的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13(2).

[2] 郝志刚,陈磊.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力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3(4).

[3] 安鹏.在实训教学中渗透德育[J].职业,2012(2).

[4] 王民权,梅晓妍.浅谈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

[5] 黄淑琴,杨六顺,曹秀洪.电工维修实训课教学中的政治思想素质教育[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l0(4).

[6] 谭利.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透视[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训教学平台职业素养
以学霸讲堂为依托的学生党员学风引领平台建设研究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