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0例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干预效果观察

2014-11-13李红查鹰李琴

上海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高血压

李红++查鹰++李琴

摘 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干预效果。方法:社区建档管理的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干预组除常规降压治疗外,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干预组健康教育后疾病知识知晓度、血压控制率、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健康教育是防治老年人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高血压 服药依从性 血压控制率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20-0048-02

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对高血压的规范化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意识不强,甚至对疾病的理解也存在误区。老年人也是血压控制率最低的高血压人群[1]。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开展了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本文探讨干预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为2013年1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红梅社区建档管理的,符合WHO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且需口服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00例,其中男126例,女74例;年龄60~75岁,平均69岁。小学以下文化25例,初中85例,高中74例,高中以上15例。患者病程均在10年以内,能够进行语言沟通,生活自理。排除认知障碍及严重心、肾、肝功能障碍者。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

健康干预

干预组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掌握高血压病基本知识,提高服药依从性。指导患者用药,学会自我血压监测,识别疾病的危险信号。指导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月1次集体健康教育培训。成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10人一组,共10组,选举1名小组长,每月活动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等情况,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有针对性的指导用药。采用电话随访等方法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12个月。

观察指标

为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服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的服药行为与临床医嘱符合程度。采用戴俊民等引进的MORISKY推荐的标准[2],评价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四个问题:①你是否有过忘记服药的经历;②你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③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你是否曾停止服药;④当你自觉服药症状更糟时,你是否曾停止服药。其中4个问题的答案均为“否”,即为依从性好;只有1或1个以上的问题答案为“是”即为依从性不佳。

统计学方法

SPSS 16.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配对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干预组在健康教育干预后,疾病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和服药依从性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

讨论

高血压病一经确诊大多需终生服药,要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患者要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低是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其健康意识和医疗行为。我们在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干预,进行患者自我管理,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落实干预措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9%提高到92%;血压控制率由干预前的25%提高到90%;用药依从性由干预前的28%提高至91%,效果明显。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的,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教育活动。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有效的和可行的[3-4]。健康教育干预,能逐步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加疾病防治知识。健康干预可使患者从被动的接受治疗转化为主动配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健康干预需要结合病人实际,结合当地情况。高血压健康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老年人血压水平,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

参考文献

吴丽娟, 李桂兰.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因素及护理干预[J]. 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10): 1579-1580.

戴俊明, 傅华, 沈贻谔. 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0, 8(3): 143-145.

韩盈. 非药物疗法治疗高血压病[J]. 现代康复, 1999, 3(9): 1092-1093.

杨秀桃, 李临平. 开展社区服务的体会[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2): 125-126.

雷志英.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 2012, 18(10): 9-10.

(收稿日期:2014-07-11)endprint

摘 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干预效果。方法:社区建档管理的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干预组除常规降压治疗外,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干预组健康教育后疾病知识知晓度、血压控制率、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健康教育是防治老年人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高血压 服药依从性 血压控制率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20-0048-02

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对高血压的规范化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意识不强,甚至对疾病的理解也存在误区。老年人也是血压控制率最低的高血压人群[1]。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开展了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本文探讨干预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为2013年1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红梅社区建档管理的,符合WHO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且需口服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00例,其中男126例,女74例;年龄60~75岁,平均69岁。小学以下文化25例,初中85例,高中74例,高中以上15例。患者病程均在10年以内,能够进行语言沟通,生活自理。排除认知障碍及严重心、肾、肝功能障碍者。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

健康干预

干预组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掌握高血压病基本知识,提高服药依从性。指导患者用药,学会自我血压监测,识别疾病的危险信号。指导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月1次集体健康教育培训。成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10人一组,共10组,选举1名小组长,每月活动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等情况,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有针对性的指导用药。采用电话随访等方法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12个月。

观察指标

为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服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的服药行为与临床医嘱符合程度。采用戴俊民等引进的MORISKY推荐的标准[2],评价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四个问题:①你是否有过忘记服药的经历;②你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③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你是否曾停止服药;④当你自觉服药症状更糟时,你是否曾停止服药。其中4个问题的答案均为“否”,即为依从性好;只有1或1个以上的问题答案为“是”即为依从性不佳。

统计学方法

SPSS 16.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配对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干预组在健康教育干预后,疾病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和服药依从性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

讨论

高血压病一经确诊大多需终生服药,要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患者要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低是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其健康意识和医疗行为。我们在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干预,进行患者自我管理,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落实干预措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9%提高到92%;血压控制率由干预前的25%提高到90%;用药依从性由干预前的28%提高至91%,效果明显。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的,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教育活动。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有效的和可行的[3-4]。健康教育干预,能逐步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加疾病防治知识。健康干预可使患者从被动的接受治疗转化为主动配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健康干预需要结合病人实际,结合当地情况。高血压健康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老年人血压水平,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

参考文献

吴丽娟, 李桂兰.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因素及护理干预[J]. 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10): 1579-1580.

戴俊明, 傅华, 沈贻谔. 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0, 8(3): 143-145.

韩盈. 非药物疗法治疗高血压病[J]. 现代康复, 1999, 3(9): 1092-1093.

杨秀桃, 李临平. 开展社区服务的体会[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2): 125-126.

雷志英.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 2012, 18(10): 9-10.

(收稿日期:2014-07-11)endprint

摘 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干预效果。方法:社区建档管理的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干预组除常规降压治疗外,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干预组健康教育后疾病知识知晓度、血压控制率、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健康教育是防治老年人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高血压 服药依从性 血压控制率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20-0048-02

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对高血压的规范化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意识不强,甚至对疾病的理解也存在误区。老年人也是血压控制率最低的高血压人群[1]。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开展了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本文探讨干预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为2013年1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红梅社区建档管理的,符合WHO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且需口服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00例,其中男126例,女74例;年龄60~75岁,平均69岁。小学以下文化25例,初中85例,高中74例,高中以上15例。患者病程均在10年以内,能够进行语言沟通,生活自理。排除认知障碍及严重心、肾、肝功能障碍者。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

健康干预

干预组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掌握高血压病基本知识,提高服药依从性。指导患者用药,学会自我血压监测,识别疾病的危险信号。指导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月1次集体健康教育培训。成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10人一组,共10组,选举1名小组长,每月活动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等情况,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有针对性的指导用药。采用电话随访等方法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12个月。

观察指标

为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服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的服药行为与临床医嘱符合程度。采用戴俊民等引进的MORISKY推荐的标准[2],评价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四个问题:①你是否有过忘记服药的经历;②你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③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你是否曾停止服药;④当你自觉服药症状更糟时,你是否曾停止服药。其中4个问题的答案均为“否”,即为依从性好;只有1或1个以上的问题答案为“是”即为依从性不佳。

统计学方法

SPSS 16.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配对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干预组在健康教育干预后,疾病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和服药依从性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

讨论

高血压病一经确诊大多需终生服药,要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患者要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低是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其健康意识和医疗行为。我们在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干预,进行患者自我管理,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落实干预措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9%提高到92%;血压控制率由干预前的25%提高到90%;用药依从性由干预前的28%提高至91%,效果明显。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的,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教育活动。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有效的和可行的[3-4]。健康教育干预,能逐步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加疾病防治知识。健康干预可使患者从被动的接受治疗转化为主动配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健康干预需要结合病人实际,结合当地情况。高血压健康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老年人血压水平,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

参考文献

吴丽娟, 李桂兰.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因素及护理干预[J]. 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10): 1579-1580.

戴俊明, 傅华, 沈贻谔. 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0, 8(3): 143-145.

韩盈. 非药物疗法治疗高血压病[J]. 现代康复, 1999, 3(9): 1092-1093.

杨秀桃, 李临平. 开展社区服务的体会[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2): 125-126.

雷志英.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 2012, 18(10): 9-10.

(收稿日期:2014-07-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利培酮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