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36例临床分析

2014-11-12肖伟利胡朝晖钱卫添

中外医疗 2014年4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肖伟利 胡朝晖 钱卫添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自发性脑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A组患者接受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B组患者接受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现,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现,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腰穿;自发性脑室出血;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a)-0019-02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很多疾病均呈现出多发的趋势,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其中自发性脑出血的威胁程度极为严重。自发性脑室出血可导致血肿块阻塞、压迫引起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在短时间内发生出现颅内高压、意识障碍,甚至死亡[1]。为探讨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效果,对该院2011—2012年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自发性脑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7.36±5.73)岁;体重52~80 kg,平均体重(61.54±4.78)kg;发病至就诊时间0.5~7 h,平均就诊时间(2.15±0.74)h;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2分,平均GCS评分(8.38±1.21)分;CT检查结果提示单脑室铸型36例、双脑室铸型22例、全脑室铸型14例;其中男42例,女30例。

所有患者均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表现,经颅脑CT检查确诊。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A组36例,B组36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发病至就诊时间、入院时GCS评分、出血类型、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即卧床休息,给予常规吸氧、镇静、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2]。A组患者接受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在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状态下行脑室引流术[3]。局部消毒、铺巾,取额角外穿刺点,进针到达脑室后拔出针芯,可见陈旧血性脑脊液流出[4]。采用无菌生理盐水缓慢冲洗,直至脑脊液变清。第2天注入尿激酶1万~2万U,夹闭引流管2 h后开放引流,1次/d[5]。早期将引流袋位置放低,待脑室系统恢复通畅后,将连接引流袋固定于高于侧脑室平面约10 cm位置[6]。

B组患者接受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于脑室引流术后第2天行腰椎穿刺术,穿刺成功后释放血性脑脊液,之后注入等量的0.25 mg/mL地塞米松-生理盐水溶液,1次/d[7]。

所有患者均定期复查颅脑CT,观察颅内情况、有无并发症,待第3、4脑室内积血完全消失,侧脑室内积血大部分消失,可抬高脑室引流管至高出侧脑室额角40 cm位置保持1 d,如无异常情况,可拔除引流管[8]。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

1.3 评价指标

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评价临床疗效。显效: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能力,可从事一般的工作;有效:日常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小部分需在他人帮助下进行;无效:卧床不起,完全依赖他人照顾,植物生存或死亡[9]。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现,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A;组

B组

χ2\&36

36\&5(13.89)

7(19.44)

0.4\&24(66.67)

28(77.78)

1.11\&7(19.44)

1(2.78)

3.52\&29(80.56)

35(97.22)*

3.52\&]

注:与A组比较,*P<0.05。

2.2 并发症比较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现,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治疗较棘手,在临床治疗时应迅速进行脑室引流,为清除血肿创造条件,并尽快减轻脑积水,防止继发性脑损害。尿激酶可有效溶解血栓,促进脑室内积血溶解液化,且对脑组织无抗原性和致炎性反应,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后脑脊液中红细胞增多,5-羟色胺等红细胞裂解产物可引起脑血管痉挛、缺血性神经症状等。行腰椎穿刺后血性脑脊液可从蛛网膜下腔得以清除,从而减少血性脑脊液对脑膜、神经鞘膜的刺激,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局部供血,并有利于血压稳定,降低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风险[10]。

该研究结果表明:接受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关注并腰穿治疗的B组患者,相对于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的A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更具有优越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了采用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桂玲.侧脑室间断引流法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3):620-621.

[2] 王绪虎,杜丽,段大磊.侧脑室引流术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4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36(1):109-110.

[3] 金涌,罗永康,毛天明,等.老年人自发性脑室出血的脑室外引流治疗[J].浙江创伤外科,2010,15(2):231-232.

[4] 李庆堂.脑室外引流并腰椎穿刺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J].临床医学,2011,31(9):72-73.

[5] 宋亚锋.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36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6):13-14.

[6] 宋宇.尿激酶辅助治疗对脑室内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的预防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7):64-65.

[7] 司书喜.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179-180.

[8] 王贵春,方严凤,朱光宇,等.腰大池联合侧脑室引流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6):18-19.

[9] 李军,管义祥.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内出血41例分析[J].交通医学,2011,25(5):498-499.

[10] 金祝华,游潮,曾力,等.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08,29(2):224-225.

(收稿日期:2013-12-16)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