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14-11-12张永文

中外医疗 2014年4期
关键词:开腹腹腔镜

张永文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于该院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64例,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各相应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腹腔镜治疗效果佳、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关键词] 腹腔镜;结石性胆囊炎;开腹

[中图分类号] R65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a)-0014-02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常见肝胆外科疾病之一,由胆囊壶腹部或胆囊管嵌顿结石而造成细菌感染、胆汁蓄积,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右上腹疼痛等,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腹腔镜手术技术已渐臻成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治疗中,然而临床医师对于其治疗效果仍存争议。为探讨腹腔镜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对该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6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82例应用腹腔镜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64例,男54例、女110例,年龄为19~55(38.23±3.01)岁,病程为3 h~7(1.94±0.68)d,临床表现主要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巩膜轻度黄染等,单发性结石63例、多发性结石101例,按患者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2例)。

1.2 入组标准

经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等确诊,符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标准;排除胆总管结石,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具备手术体征;无腹部手术史;无严重心、肝、肾、肺、血液、免疫系统等疾病;无精神病或家族精神病史;同意参与此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 仰卧位、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右侧腹直肌切口或右上腹斜切口,进腹后,充分游离胆囊,于胆囊底部切开吸净胆囊内容物,暴露胆囊颈部并找到胆囊管,于距胆总管0.5 cm处离断胆囊管,于距肝脏1.0 cm处分离胆囊浆膜,剥除胆囊。如胆囊颈部粘连严重,显露不清,择采用从胆囊底部开始的逆行性胆囊切除方法。常规网膜孔处放置引流,缝合,术毕。

1.3.2 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仰卧位、全麻,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压力10~14 mmHg),取头高脚低位(18°左右)、左侧卧位,“四孔法”对全腹进行探查,了解、评估病情,选择适宜手术方式。如胆囊管内结石嵌顿,胆管不清,胆囊壶腹结石嵌顿时,先切开胆囊管、胆囊壶腹部,取出结石,再处理胆囊管,胆囊动脉后,剥除胆囊;如胆囊肿胀黏连严重、胆囊颈部显露不易时,胆囊穿刺或开窗减压后先剥除胆囊至胆囊颈部,再寻找并处理胆囊管,胆囊动脉。常规网膜孔处放置引流。

1.4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2]。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16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过程均比较顺利,对照组82例患者共出现并发症10例(12.19%),包括肠粘连4例,胆总管损伤1例,肠管损伤1例,切口感染4例,观察组患者共出现2例(3.65%)并发症,包括肠管损伤1例、胆总管损伤1例。两组患者各观察评价指标情况,见表1。

3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属急性炎梗阻性症胆囊疾病,由于结石嵌顿造成胆汁淤积,进而持续性刺激胆囊粘膜[3]。目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以胆囊(含结石)切除为主,手术方法包括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等,不同治疗方法其临床效果亦不相同[4]。在该研究中,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52.35±20.18)mL、术后疼痛分数(2.38±1.01)分、术后排气时间(22.07±4.87)h、下床活动时间(10.72±2.19)h、术后住院天数(5.53±1.28)d、并发症发生率(3.6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322.48±29.62)mL、(4.28±2.01)分、(40.16±3.98)h、(28.23±4.01)h、(15.78±2.18)d、12.19%,以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5]。

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时,手术操作复杂、患者创伤性大、术后患者病情恢复慢、胃肠功能恢复慢、卧床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在治疗期间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肠粘连、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泌尿生殖系感染等并发症,患者预后欠佳[6]。而腹腔镜手术治疗时,患者创伤小、痛苦少、病情恢复快、下床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且其住院费用、手术时间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差异不明显,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7],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平,曹卫.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的疗效观察[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8):595-597.

[2] 万东,毛云高,艾刚锋. 经脐单孔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分析[J].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2010,3(4):325.

[3] 刘平孝,余铖. 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270例临床体会[J]. 当代医学,2010,16(20):582.

[4] 王公明.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分析[J]. 山东医药,2011,51(23):104-105.

[5] 陈庄明. 腹腔镜在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吉林医学,2011,32(36):7662-7663.

[6] 王红波,蔡建荔,李永洲. 腹腔镜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术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2,33(23):5048-5049.

[7] 李宁华. 腹腔镜下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62例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3):88-89.

(收稿日期:2013-12-15)

猜你喜欢

开腹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在普外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