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环境约束视角的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分析

2014-11-12张志刚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1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转型

张志刚

内容摘要:近年来,河北经济连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是由于盲目追求GDP总量,造成部分行业无序发展,钢铁冶金过度扩张。结构偏重、排放偏多、消耗偏大成为制约河北发展的共性难题,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非常必要和紧迫。调整的思路是突出产业特色、夯实农业基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构建现代化服务体系。

关键词:产业结构 转型 调整 资源

近年来,河北经济连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是由于盲目追求GDP总量,造成部分行业无序发展,钢铁冶金过度扩张。结构偏重、排放偏多、消耗偏大成为制约河北发展的共性难题,虽然各地产业结构调整一直被探求,但是从来没有比今天更为紧迫。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一)资源枯竭

河北省一度被认为是能源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但是由于工艺落后、开发历史长、过度开采的普遍现象存在, 不得不承认已经进入了开发的中后期,多数地区面临着资源枯竭但是又转型无方不得不依赖资源的两难境界。省内各地市多为资源型城市,尤其以唐山、邯郸、承德最为典型,主导产业围绕资源开发而形成。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主导产业衰退影响,替代产业还没有能力接过重任,所以众多资源型城市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得不选择产业转型。

(二)环境倒逼

汇总2013年环保部公布的空气监测数据清楚的显示,在被监测的全国74个大中城市(主要是重点治理地区和省会城市)月度空气质量状况排名中,长期占据较差的10个城市,河北占半数以上,这种区域的“魁首”位置表露无疑。京津冀地区一度被全国人民认定是pm2.5、pm10和臭氧等污染物增加值的发源地,毫无疑问的成为大气污染的源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制定了加大京津地区环境友好型产业向河北的转移方案,使河北产业结构调整保持退进有序的发展,承担疏散首都人口、部分功能的重任。河北省产业结构的转型既是大势所趋无奈之举,又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大事,是在实践中国梦的进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难题。

(三)解决就业问题

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明确指出,河北省必须在2017年前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6000万吨钢、6100万吨水泥、4000万吨标准煤、3600万重量箱玻璃等指标性任务已经分解消化到各地市,2013年岁末已经开始统一部署的行动。这样逼迫性改造压减势必造成大批从事此类产业的工人失去原有岗位。据测算,仅压减6000万吨粗钢,就将影响直接从业人员9万多人,按照钢铁行业从业影响指数来计算,50万人将面临再就业。所以说,河北省就业压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峰值,危及社会的安定和百姓的生存质量。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一)突出产业特色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以错位发展思路解决产业同构矛盾。河北周边有首都北京、人均GDP排名全国首位的天津市、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六的山东省,经济结构雷同、发展模式相似、同样依靠资源立足的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夹击两侧,抢占着数量一定的国内市场。河北省面临着夹缝中求发展的困境,改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错位发展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的契机,坚决贯彻打造沿海强省的目标,着眼于一个国家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的建设,规划以原材料优势闻名的重化工基地,提升旅游休闲胜地的品质,突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配套的加工基地为重点行业的高新技术集群。

2.省内各区域产业格局形成优势。结合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发展规划,加快重化工工业整体向沿海转移步伐,重点发展钢铁、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等资本密集型工业;环京津地区主动接受两地的产业转移,廊坊建成以现代制造业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带和科技教育基地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重点发展新能源设备制造是保定不二的选择,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汽车制造业以及关联行业,以技术创新和本土化奠基影响力,打造成为新兴产业圈;推动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4市整合资源,加快发展冀中南经济区,重点建设医药加工、现代物流、现代纺织及装备制造等产业;利用张家口联合申办第二十四届冬奥会的机会,在张家口、承德两地全力发展以冰雪项目为主的体育休闲产业,打造成东方达沃斯。

(二)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基础

1.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双管齐下。高质量的修建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机械化比重和扩大水浇地面积是目前河北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该注意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二者同步发展相互促进:一是严厉制止滥砍、滥伐和毁林开荒,有计划、有步骤、有补偿的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二是防治水土流失,这和环境治理息息相关,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相结合的生物和工程措施,人为加自然的模式效果更佳。三是合理开发和保护草场资源,遏制草场退化,促进草牧平衡发展。

2.保护耕地优化种植结构。由于人口增长、环境恶化和不合理的开发使用,河北省的耕地面积持续减少,风蚀、水蚀、冻融、土壤盐渍化等原因造成土地沙漠化严重,保护耕地任务紧迫。一是确保耕地的面积尤其是基本农田面积的数量,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杜绝非农占地现象,同时要搞好已经荒废或者半荒废土地的复垦工程。二是采用各种措施遏制土壤板结、沙化和肥力下降的状态。除了利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粮草间混套作、翻压绿肥等常用措施外,各地区要普及测土配方的技术应用。三是彻底改变传统的以粮为主单一的种植习惯,重点推广经济作物、饲料与粮食的三元种植结构,形成高效农业生产系统。

3.转变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农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经营方式的落后,以“家、户、组”为基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要求。按照土地流转政策,企业化运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使得产品更具竞争力。一是要通过各种措施有重点的培植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既包括农场化生产也包括企业化农产品加工,促使其在农业开发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健全农业合作经济机构,完善农协组织引导农民和农企自愿接受管理,处理好产业化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全新合作关系的经营机制。三是做好畜牧业、海水养殖、蔬菜、水果种植为主导产业的调整,促进与之相关的牛奶、食用菌、葡萄酒、特色海产品、水果罐头等优势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精深加工水平。endprint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做强传统支柱产业。一是遵循“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原则和要求,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为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寻求突破。按照“优化布局、结构调整、总量减少、质量增优”的原则,推动设备大型化、高技术化、规模化企业的发展,提升其行业竞争能力,改变河北“一钢独大”大而不强的产业格局。二是根据各地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皮革、造纸、医药、食品、陶瓷、玻璃等轻工业,调整投资比例。三是依托“三年大变样”工程对房地产、建筑、建材等行业的拉动,结合汽车、家电、建材等下乡活动,发挥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紧紧围绕“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大势,加快沿海经济发展步伐,完善产业的空间布局调整,同时承接北京疏散的产业,为首都减压。

2.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一是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产业调整培育,以企业相对集中、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使用、功能集合拓展的原则,重点规划培育若干高端制造业基地和产业园区,推进配套产业和集群发展,使装备制造业成为继钢铁产业之后又一新的支柱产业;二是抓住煤炭化工、石油化工等整体向沿海地区转移的发展契机,将石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同时增强电子信息、通信设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科学规划产业和项目,使工业聚集区具备如下因素:包括众多关联配套的行业,有机链接的产业,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和存在明显的聚集效应并且与城市发展高度融合。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支持、鼓励、引导企业自觉加大研发投入,把完成自主创新目标作为不变的追求。避免急功近利,遏制拿来主义,提高自主创新的比例。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在政府主导下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骨干企业构建紧密型产学研基地,通过技术攻关,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三是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围绕现代产业发展需要,制订和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借助京、津两地人才储备优势,完善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和科学使用三个环节,做到人尽其才,从而解决人才短缺制约发展的共性问题。

(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1.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河北省是首都北京连接全国各地的必经之路,规模化的陆、海、空三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网已经形成,保障了“环首都”、“环渤海”物流业的发展。一是加快建设交通枢纽型物流产业集聚区,依托唐山港、秦皇岛港、黄骅港及石家庄空港等,重点发展煤炭、钢铁、医药、建材、邮政等专项物流。二是利用当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导向作用,在特定的区域内实施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策略,充分发挥“两业联动、互为刺激”的示范作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转变大型制造业企业物流业务的管理观念,通过整合、分离、外包等手段,分化制造与流通过程,进而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2.开发特色旅游业。传统的观光旅游很难吸引民众的兴趣,发展特色旅游成为应对的主要方式。一是深度开发红色旅游项目。充分发挥河北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增加现代手段、再现情景等方式加大宣传,将其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二是开发农业游资源,结合现代农业发展,拓展以农耕、收获、采摘、垂钓、饲养为主题的农业旅游项目,成为京津城市居民节假日、周末休闲首选;三是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河北省省内海、湖、原、丘、山兼有,地形地貌多样性全国唯一,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开展各类特色体育活动提供了保障。不论是夏季的海滨消暑还是冬季的冰雪休闲都可以成为旅游品牌。

3.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产业聚集。目前,河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依然不高,产业增加值依然有限,应该依靠政策支持和区位优势,形成产业聚集,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建设规划标准体育场馆,保障规划资金的到位使用,完善管理运营机制,推动竞赛表演业的发展。二是要以行政手段结合市场手段双管齐下的方式全力推进“京津冀”体育产业整合进程,构建协同发展、互惠共赢、互为支撑的体育产业聚集区,通过区域体育产业各要素合理高效流动,达到三方受益的目标,实现合理配置的集群化发展。三是通过各种手段刺激体育用品制造业优先发展。体育用品业由于契合了当地第二产业优势,利用了其发展先机,在河北省体育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已经逐步进入稳定增长的成熟期,但小型化、民营化、家族化特征明显,已经具备产业聚集的雏形,迫切的需要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集约化发展,增强和国内同类行业竞争的能力。四是保持体育彩票销售井喷态势。全省已有6000余电脑体育彩票销售发行网点(站),15000多人直接从事销售工作。通过采取健全发行机制、丰富彩票品种、优化结构布局、完善销售网络等措施,采取二级管理体制,分配比例向基层倾斜,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奠定彩票销售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霸主地位。

随着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引起全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各级职能部门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实际、容易操作、惠及各方利益的产业调整思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依广,葛海蛟等.区域经济发展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2.胡囡.河北产业结构优化实证分析及应用对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

3.杨恒.河北省产业结构及其调整研究[D].河北大学,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调整转型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转型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沣芝转型记
18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