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支持、心理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关系分析

2014-11-12胡宜挺肖志敏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1期
关键词:创业意向心理资本

胡宜挺+肖志敏

内容摘要:创业意向是新生代农民创业的先决条件。本文运用阶层回归分析方法,依据采集的308份新生代农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支持、心理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支持不仅对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有直接正向影响作用,而且通过心理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也有间接正向影响作用。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 创业意向 家庭支持 心理资本

引言

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的先决条件,是创业行为最好的预测指标(Krueger,2000)。目前关于创业意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格特质(Sesen,2013)、人口特征(Ghazali,2012)等个体因素,以及社会关系(Sommer,2011)、创业氛围(Sesen,2013)等外部环境因素。但对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的研究必须考虑其年龄偏小、资金和经验积累较少的现状,所以家庭的支持已成为他们考虑是否创业的关键。

家庭中的一些成员(如父母)为其他成员所提供的帮助与关怀被称为家庭支持。关于家庭支持的研究大多以在校学生、病人及老人等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而本文认为新生代农民在资金、法律意识、素质、技术和观念等不足的事实,使其在当今社会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对其创业意向的研究也有必要考虑家庭支持的强弱。家庭支持尤其是家庭情感支持可以通过影响新生代农民的心理来改变其行为,即通过使新生代农民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来使其更好地面对社会,这个过程也是增强新生代农民心理资本的过程。

理论与研究假设

(一)家庭支持与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

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程度比任何国家都高(Lang,1946)。在中国家庭的亲子关系、教育方式、父母的职业及家庭氛围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职业选择(Jodl et al,2001)。而且已有研究证明,父母的榜样作用相比教师、朋友等,更能影响人们创业意向(Van Auken et al,2006)。如果其父母有过创业经历,必然会影响个人创业意向,因为创业意向不仅在家庭中具有惯性(Nicolaou,2010),而且受父母创业状况的影响(Schmitt-Rodermund,2004),除此之外,父母也会出于自身的期望,通过引导、劝说等方式干涉新生代农民的职业选择,并成为新生代农民制定职业规划的重要参考部分(Young & Friesen,1992)。

家庭的经济及社会资源状况也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中国农村是个讲究“人情”与“关系”的社会,家庭的社会关系提供了关键的“人情”,长辈丰富的社会阅历也对新生代农民的创业意向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创业初期创业者时间和精力主要集中在工作上,对家庭关心不够,容易引起创业-家庭冲突,此时家庭支持可以有效化解或避免之,保证其与家庭其他成员感情上的相互谅解与支持。据此,提出假设1:家庭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家庭支持与新生代农民心理资本

前人研究表明,家庭支持可为个体提供工作时所必备的心理资本。因为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具有一定可塑性(Luthans,etc,2007)。而家人作为唯一既能给个体提供实际支持,又能提供情感支持的主体,他们的一言一行对个体心理资本的形成都会产生影响。

家人对新生代农民在家庭中扮演角色表示认同,并感到满意,会使新生代农民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而改善其行为表现。同时,家人的鼓励会增强个体对未来工作的信心(Constantine,2005);家人的期望会转化成个人的期望与追求,最终转化为成功的信念(Flores&O`Brien,2002);家人的榜样作用会引导个体模仿,甚至激励个体有所超越(Bandura,1986)。

当新生代农民进入城市打工时,由于生活习惯及文化异同往往会使其产生孤独感,在工作中也难免会遇到困难、冲突、失败。此时,家庭成员作为新生代农民最亲近的人,他们及时的关爱与鼓励,会使新生代农民倍感温暖,从而产生正面情绪,有助于克服身在异乡的不安全感,增强其在外的适应能力;也有助于稳定新生代农民挫败后的不良情绪,及早的恢复心理状况,渡过难关,并继续向前努力。相反,若家人与新生代农民沟通不良,甚至家庭关系不和,家庭成员易把目前的困难与失败归咎于新生代农民自身,不仅不给予安慰而且还埋怨其无能,这样势必增加新生代农民的心理压力,长期如此则很容易使其产生悲观心理,不利于心理资本的增强。可见家庭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新生代农民心理资本。据此,提出假设2:家庭支持度越高,新生代农民心理资本越强。

(三)心理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

心理资本已被视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后的第三大非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只是实现创业的潜在能力(李海翔,2012),而新生代农民的心理资本则是促进其将潜力转化为现实的关键。尤其对于新生代农民来说,他们经济、人力、社会资本的先天不足,势必需要强大的心理资本。心理资本的强弱能够调节个体的行为。

具体而言,首先,心理资本较强的新生代农民,对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能力、机会和资源认识越深刻,自信心也越强。自信的新生代农民往往有崇高的志向和远大的抱负,在做决策时倾向于选择难度大、有挑战性的工作,那么相对于种地与打工,创业是他们最好的选择(Tyszka,2011);其次,心理资本较强的新生代农民往往具有乐观的心态,倾向于把失败归因于外在因素,而把成功归因于自身因素(李海翔,2012),并认为外在事物的发展总会对自己有利,以积极的态度预测未来(Snyder,1991)。他们对创业有更强的行动力;最后,新生代农民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与障碍,心理资本较强的则不会轻易陷入逆境而不能自拔,反而选择把问题当成挑战,迎难而上,因此他们对未来的创业会有更大的决心。据此提出假设3:心理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endprint

此外,家庭支持对心理资本有正向影响,同时心理资本对创业也有正向影响,因此,心理资本作为家庭支持与创业意向的中间变量起到中介作用。假设4:心理资本在家庭支持与创业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根据上述假设,形成本文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自于实地调研,调研时间为2013年9月-2013年11月,调查对象为新疆、内蒙古两个地区的新生代农民,主要包括外地到新疆、内蒙古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和本土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共发出问卷390份,回收问卷356份,剔除数据缺失问卷后,有效问卷308份,占总问卷的86.52%。

从个人特征来看,被调查对象中男性160人,占52.0%,女性148人,占48.1%。年龄普遍偏小,在24-27岁的居多,占总人数的46.8%。教育程度较高,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0.6%,高中学历的有53%。从创业经历来看,调研对象中有110人曾经有过创业经历,占35.7%,198人没有创业经历,占64.3%。并有43.8%的父母在创业,56.2%的父母从事农业生产、打工等。

(二)测量工具

本文分别以新生代农民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父母创业经历、自己创业经历为控制变量,并采用了常擎(2008)所用的量表测量家庭支持,Luthans等人编制的PCQ问卷测量心理资本,Linan & chen(2006)的量表测量创业意向。并分别按照很不符合(赋值为1),不太符合(赋值为2),不确定(赋值为3),有些符合(赋值为4),非常符合(赋值为5)进行赋值。主要采用SPSS19和Amos21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统计分析得出:家庭支持与创业意向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为0.477,p<0.01),家庭支持与心理资本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503,0.440,0.410,0.373,0.311,p<0.01),心理资本和创业意向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63,p<0.01),初步验证了假设1、2、3,数据结构符合研究预期。

(二)假设检验

本文采用阶层回归分析法,通过比较不同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结果以及回归系数变化来验证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见表1。

1.家庭支持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模型1、2以创业意向为因变量,在加入前因变量后,回归模型的R2从0.097增加到0.174(p<0.01),ΔR2为0.174,说明模型2比模型1的拟合效果好,自变量对因变量有预测力。家庭支持对创业意向的β值为0.432(p<0.01),说明家庭支持越高,新生代农民就越有创业意向。

2.家庭支持对心理资本的影响。模型7、8以心理资本为因变量,在加入前因变量后,回归模型的R2从0.111增加到0.314(p<0.01),ΔR2为0.203,说明模型8比模型7的拟合效果好,二者间的回归系数β为0.466**,家庭支持对心理资本有显著正向影响。

3.心理资本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模型3、4以创业意向为因变量,在加入心理资本变量后,回归模型的R2从0.097增加到0.461(p<0.01),ΔR2为0.364,二者间的回归系数β为0.640**,说明了心理资本对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

4.中介变量分析。模型6加入心理资本变量后,回归模型2的R2从0.271增加到0.483(p<0.01),ΔR2为0.212,说明模型6比模型2的拟合效果好,模型2中家庭支持对创业意向影响显著,β值为0.432。当同时考虑家庭支持与心理资本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后,家庭支持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变小(β值为0.172),但仍然显著,说明心理资本在家庭支持与创业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家庭支持不仅能直接影响到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而且通过心理资本影响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

结论

本文以308名新生代农民为样本,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用阶层回归分析家庭支持与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的关系,并探讨了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家庭支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而且还可通过提高新生代农民心理资本而促进创业意向的形成。然而本文发现心理资本的影响机制是部分中介,而非完全中介。这是因为,家庭支持还可能通过物质支持等其它外在因素影响创业意向。

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新生代农民均表示家庭支持是他们是否进行创业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这也验证了本文的假设,但是他们所谓的家庭支持主要指精神上的支持,例如:家人的关爱、鼓励与理解等。物质上的支持固然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家庭成员应意识到他们对其他成员创业意向的影响,应更加积极鼓励潜在的创业者付诸于行动,并对他们的创业活动给予理解与支持,这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积累,在必要时给予经济支持,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家庭也应为潜在的创业者提供鼓励尝试、允许失败的宽容氛围,有助于舒缓对未来创业活动所带来的压力感,也有助于增强创业的心理安全感,从而使新生代农民有较强的动机去创业。endprint

此外,家庭支持对心理资本有正向影响,同时心理资本对创业也有正向影响,因此,心理资本作为家庭支持与创业意向的中间变量起到中介作用。假设4:心理资本在家庭支持与创业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根据上述假设,形成本文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自于实地调研,调研时间为2013年9月-2013年11月,调查对象为新疆、内蒙古两个地区的新生代农民,主要包括外地到新疆、内蒙古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和本土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共发出问卷390份,回收问卷356份,剔除数据缺失问卷后,有效问卷308份,占总问卷的86.52%。

从个人特征来看,被调查对象中男性160人,占52.0%,女性148人,占48.1%。年龄普遍偏小,在24-27岁的居多,占总人数的46.8%。教育程度较高,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0.6%,高中学历的有53%。从创业经历来看,调研对象中有110人曾经有过创业经历,占35.7%,198人没有创业经历,占64.3%。并有43.8%的父母在创业,56.2%的父母从事农业生产、打工等。

(二)测量工具

本文分别以新生代农民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父母创业经历、自己创业经历为控制变量,并采用了常擎(2008)所用的量表测量家庭支持,Luthans等人编制的PCQ问卷测量心理资本,Linan & chen(2006)的量表测量创业意向。并分别按照很不符合(赋值为1),不太符合(赋值为2),不确定(赋值为3),有些符合(赋值为4),非常符合(赋值为5)进行赋值。主要采用SPSS19和Amos21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统计分析得出:家庭支持与创业意向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为0.477,p<0.01),家庭支持与心理资本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503,0.440,0.410,0.373,0.311,p<0.01),心理资本和创业意向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63,p<0.01),初步验证了假设1、2、3,数据结构符合研究预期。

(二)假设检验

本文采用阶层回归分析法,通过比较不同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结果以及回归系数变化来验证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见表1。

1.家庭支持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模型1、2以创业意向为因变量,在加入前因变量后,回归模型的R2从0.097增加到0.174(p<0.01),ΔR2为0.174,说明模型2比模型1的拟合效果好,自变量对因变量有预测力。家庭支持对创业意向的β值为0.432(p<0.01),说明家庭支持越高,新生代农民就越有创业意向。

2.家庭支持对心理资本的影响。模型7、8以心理资本为因变量,在加入前因变量后,回归模型的R2从0.111增加到0.314(p<0.01),ΔR2为0.203,说明模型8比模型7的拟合效果好,二者间的回归系数β为0.466**,家庭支持对心理资本有显著正向影响。

3.心理资本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模型3、4以创业意向为因变量,在加入心理资本变量后,回归模型的R2从0.097增加到0.461(p<0.01),ΔR2为0.364,二者间的回归系数β为0.640**,说明了心理资本对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

4.中介变量分析。模型6加入心理资本变量后,回归模型2的R2从0.271增加到0.483(p<0.01),ΔR2为0.212,说明模型6比模型2的拟合效果好,模型2中家庭支持对创业意向影响显著,β值为0.432。当同时考虑家庭支持与心理资本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后,家庭支持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变小(β值为0.172),但仍然显著,说明心理资本在家庭支持与创业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家庭支持不仅能直接影响到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而且通过心理资本影响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

结论

本文以308名新生代农民为样本,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用阶层回归分析家庭支持与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的关系,并探讨了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家庭支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而且还可通过提高新生代农民心理资本而促进创业意向的形成。然而本文发现心理资本的影响机制是部分中介,而非完全中介。这是因为,家庭支持还可能通过物质支持等其它外在因素影响创业意向。

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新生代农民均表示家庭支持是他们是否进行创业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这也验证了本文的假设,但是他们所谓的家庭支持主要指精神上的支持,例如:家人的关爱、鼓励与理解等。物质上的支持固然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家庭成员应意识到他们对其他成员创业意向的影响,应更加积极鼓励潜在的创业者付诸于行动,并对他们的创业活动给予理解与支持,这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积累,在必要时给予经济支持,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家庭也应为潜在的创业者提供鼓励尝试、允许失败的宽容氛围,有助于舒缓对未来创业活动所带来的压力感,也有助于增强创业的心理安全感,从而使新生代农民有较强的动机去创业。endprint

此外,家庭支持对心理资本有正向影响,同时心理资本对创业也有正向影响,因此,心理资本作为家庭支持与创业意向的中间变量起到中介作用。假设4:心理资本在家庭支持与创业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根据上述假设,形成本文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自于实地调研,调研时间为2013年9月-2013年11月,调查对象为新疆、内蒙古两个地区的新生代农民,主要包括外地到新疆、内蒙古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和本土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共发出问卷390份,回收问卷356份,剔除数据缺失问卷后,有效问卷308份,占总问卷的86.52%。

从个人特征来看,被调查对象中男性160人,占52.0%,女性148人,占48.1%。年龄普遍偏小,在24-27岁的居多,占总人数的46.8%。教育程度较高,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0.6%,高中学历的有53%。从创业经历来看,调研对象中有110人曾经有过创业经历,占35.7%,198人没有创业经历,占64.3%。并有43.8%的父母在创业,56.2%的父母从事农业生产、打工等。

(二)测量工具

本文分别以新生代农民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父母创业经历、自己创业经历为控制变量,并采用了常擎(2008)所用的量表测量家庭支持,Luthans等人编制的PCQ问卷测量心理资本,Linan & chen(2006)的量表测量创业意向。并分别按照很不符合(赋值为1),不太符合(赋值为2),不确定(赋值为3),有些符合(赋值为4),非常符合(赋值为5)进行赋值。主要采用SPSS19和Amos21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统计分析得出:家庭支持与创业意向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为0.477,p<0.01),家庭支持与心理资本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503,0.440,0.410,0.373,0.311,p<0.01),心理资本和创业意向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63,p<0.01),初步验证了假设1、2、3,数据结构符合研究预期。

(二)假设检验

本文采用阶层回归分析法,通过比较不同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结果以及回归系数变化来验证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见表1。

1.家庭支持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模型1、2以创业意向为因变量,在加入前因变量后,回归模型的R2从0.097增加到0.174(p<0.01),ΔR2为0.174,说明模型2比模型1的拟合效果好,自变量对因变量有预测力。家庭支持对创业意向的β值为0.432(p<0.01),说明家庭支持越高,新生代农民就越有创业意向。

2.家庭支持对心理资本的影响。模型7、8以心理资本为因变量,在加入前因变量后,回归模型的R2从0.111增加到0.314(p<0.01),ΔR2为0.203,说明模型8比模型7的拟合效果好,二者间的回归系数β为0.466**,家庭支持对心理资本有显著正向影响。

3.心理资本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模型3、4以创业意向为因变量,在加入心理资本变量后,回归模型的R2从0.097增加到0.461(p<0.01),ΔR2为0.364,二者间的回归系数β为0.640**,说明了心理资本对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

4.中介变量分析。模型6加入心理资本变量后,回归模型2的R2从0.271增加到0.483(p<0.01),ΔR2为0.212,说明模型6比模型2的拟合效果好,模型2中家庭支持对创业意向影响显著,β值为0.432。当同时考虑家庭支持与心理资本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后,家庭支持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变小(β值为0.172),但仍然显著,说明心理资本在家庭支持与创业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家庭支持不仅能直接影响到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而且通过心理资本影响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

结论

本文以308名新生代农民为样本,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用阶层回归分析家庭支持与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的关系,并探讨了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家庭支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新生代农民创业意向,而且还可通过提高新生代农民心理资本而促进创业意向的形成。然而本文发现心理资本的影响机制是部分中介,而非完全中介。这是因为,家庭支持还可能通过物质支持等其它外在因素影响创业意向。

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新生代农民均表示家庭支持是他们是否进行创业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这也验证了本文的假设,但是他们所谓的家庭支持主要指精神上的支持,例如:家人的关爱、鼓励与理解等。物质上的支持固然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家庭成员应意识到他们对其他成员创业意向的影响,应更加积极鼓励潜在的创业者付诸于行动,并对他们的创业活动给予理解与支持,这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积累,在必要时给予经济支持,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家庭也应为潜在的创业者提供鼓励尝试、允许失败的宽容氛围,有助于舒缓对未来创业活动所带来的压力感,也有助于增强创业的心理安全感,从而使新生代农民有较强的动机去创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业意向心理资本
创业意向—创业行为缺口缩减影响因素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