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世界面孔的包豪斯

2014-11-11蓝雁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4年11期
关键词:乌斯包豪斯建筑师

蓝雁

“我们赤贫的国家无法为艺术事业给予任何资助,手工艺将是艺术家的救世主,因为我们不得不去挣钱谋生。”

格罗皮乌斯教授站在包豪斯学院的第一学期总结展览会上,对自己的学生发表演讲。这个“赤贫的国家”指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这个传授艺术和设计的包豪斯学院就诞生在战火刚停的战败国废墟上。谁也没有想到,这所学院会刮起一场设计风暴,深刻地改变20世纪乃至此后世界的艺术和设计面貌。

用建筑来建立新世界

1918年德国战败,全境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在战火中变成一片废墟。凄凉之中,一位名叫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的青年建筑师,以极大的热情致电德国政府,畅谈自己对于德国重建的设想。

格罗皮乌斯曾是一战时德国西线战壕军官,在经历了噩梦般的战争后,他梦想建立一所能改变世界的艺术设计学校。因为他觉得,战后重建,最需要的是建筑人才和推动工业化大生产的设计师。而作为一名建筑师,格罗皮乌斯相信建筑在所有视觉语言中是至高无上的,因为建筑体现了绘画,雕塑和手工艺的完美结合。比如中世纪欧洲伟大的哥特教堂的建造,就体现了雕塑匠、彩色玻璃制造匠、浮雕艺术家、铁匠、织工、金银匠、泥瓦匠以及建筑师的通力合作,他们一起创造了建筑历史上最完美的建筑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正式被委任为工艺美术学校与魏玛艺术学院的校长。刚走马上任,他就合并了这两所学校,并把新学校更名为“包豪斯”,在德语里,这个词汇是“建筑”加上“建造”的组合词。格罗皮乌斯此举,就是要清除纯艺术和应用艺术之间的差别。他在包豪斯创建宣言里写道:“建筑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最高目标。”

建造各种各样的“盒子”

包豪斯学院的办学理念,就是“艺术与技术相统一”,这是针对工业革命以来,社会上出现的大工业生产“技术与艺术相对峙”的状况而做的改变。这个理念也是包豪斯教育思想的核心。这家学院将工匠与艺术家汇聚一堂,打破了原有的行业屏障。其目的是用适用于物资短缺的战后重建时期,符合机器大生产的简洁风格,取代一战前长期流行的维多利亚时代华而不实的装饰风格。

维多利亚风格盛行奢华的装饰,到了20世纪,尤其是对战后亟待恢复的德国,奢华就显得十分华而不实了。包豪斯学院对几何学非常重视,欧几里得的立体几何,简单符合逻辑的形式集合体,都是包豪斯设计师推崇的设计元素, 也有助于大规模生产。包豪斯的金属设计都是由规则的几何体组成的,借鉴了机器制品的精密性和均匀度,设计都是由师生们在工作作坊中制造出的手工艺品,再变成规模化的产品。包豪斯风格禁止装饰,所以热衷装饰的建筑师只能在窗户和矩形柱子上做文章。

因此包豪斯推崇“少即是多”,把事物削减到极致。将“经济实用”加入审美原则里,经济意味着成本效益与视觉效益,可谓是最适于大生产的精简策略。许多包豪斯现代建筑简洁明朗,毫不浮华繁琐,它们采用了直线设计而不是曲线。建筑师不会生产低俗恶劣的商业艺术,他们的作品使自己看起来更像有高品位和想象力的工程师。

说的通俗一点,人们可以把包豪斯建筑看作是各种各样的“盒子”。包豪斯风格的工厂是一个完美范例:钢厂和车辆制造厂是带钢架的盒子,上面有玻璃、砌石和金属片制造的幕墙。建筑师利用窗口的均匀节奏和建筑材料的结构,让空白的表面变得生机勃勃。有的建筑物完全由钢梁架支撑,建筑的结构构成甚至不用其他材料包装,而是直接暴露,人们走入这种建筑中,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房子的结构构成。

在包豪斯的设计作品里,都力求让每一种原料保持本色,让原材料的自身魅力大放光彩。包豪斯建筑师认为,最简单的真实有着最简洁的美。

让人人都有住房

包豪斯对20世纪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他们的城市规划。包豪斯的建筑师设计不仅设计和推广了适合机器大生产的厂房和办公建筑,还设计了适合城市低收入者居住的低成本住房,以及简洁实用的学校设施。

众所周知,20世纪是人口快速增长的时代。为了缓解一战之后城市房屋不足的窘迫状况,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包豪斯建筑师们设计了复合建筑群,有些复合建筑大得如同一座城市。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包豪斯的城市吧。在社区规整的城市里,所有的住宅都是白灰泥粉饰,上面有大量的玻璃房屋。每个屋子的采光都很好,通风也不错,房屋之间还有绿色空间。房子内部都有现代化的厨房设施和水管装置,但是为了节省建造成本,这些房屋的建筑面积都比较有限,采取了标准化的设计。包豪斯设计师的理念是,最佳的住宅高度应该是6层,这样不仅能有效利用土地,阳光还能直射室内。

后来,他们的城市规划理念在全世界迅速得到了推广,经济适用又具有设计美感的房子谁不喜欢呢?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也建造了大量包豪斯设计风格的复合建筑群,比如玻璃外墙的办公大楼、简约的居民楼以及内部钢架结构的厂房。北京著名的艺术场所789工厂也是包豪斯建筑的典型,上世纪60年代由当时的民主德国援助修建。

贝聿铭是中国人所熟知的一位美籍华人建筑大师,他就是格罗皮乌斯在哈佛大学的得意门生。贝聿铭将包豪斯风格融汇在自己的设计里,建造了诸多世界顶尖的建筑艺术品,比如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线条和色彩就体现了包豪斯风格。

学徒、熟练工和大师

包豪斯学院里没有“老师”与“学生”的称谓,那里的人分成三类:“学徒”、“熟练工”和“大师”。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个工作坊,就像传统行会中的学徒那样,通过实际操作而非仅靠理论学习来掌握一门手艺。他们聚集在工作室,用一些特殊的材料,比如木材、金属、玻璃进行设计学习。学生不仅要在绘图桌上“纸上谈兵”地学习理念,而且必须勤于动手,具有熟练技术工人的操作能力。

在学院中,包豪斯开设的工作坊有:家具作坊,金工作坊,印刷和广告作坊,剧场作坊,纺织工坊和陶艺作坊……学徒要帮大师完成作品。学徒要成为熟练工或者大师,需要通过考核,考核根据包豪斯大师议会或独立团体的行会条例进行,由一些被合法授权的当地行会来考核学徒是否有资格被提升为熟练工或技术大师。在现今的德国设计教育界,仍延续着包豪斯的这一行业规范。

包豪斯学院的这种教育方法,实际上是对其他学校过分关注个别天才做法的纠正。在普通学校中,天才受到重视,他们有可能成长为艺术家和建筑师,可是那些天分差一点或者开窍晚一点的学生的梦想、努力则被忽视了,他们变得碌碌无为,只配给人打个下手。

“艺术不可被传授,但工艺可以被传授”,包豪斯学院的教育目标,则是把各种天分不同的学生都培养成全面的工匠或独立的创作艺术家,让他们懂得如何在整体上,从结构、地基、建造、装饰到家具陈设,都学有所成,他们设计的建筑物,里里外外达到设计精神上的统一,即包豪斯风格。即使天分不高的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也能够独立地设计出像模像样的包豪斯建筑。

包豪斯风格的建筑与设计产品强烈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并仍在影响着未来世界的面貌。当你阅读这篇文章时,也许正身处一幢包豪斯风格的建筑里,坐在一张有着包豪斯风格的椅子上……

猜你喜欢

乌斯包豪斯建筑师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莫比乌斯摄影基地
百年包豪斯
当建筑师
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启示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包豪斯与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