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进行修辞教学的策略

2014-11-10徐彬彬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策略

徐彬彬

摘 要:修辞学到大学才被正式列为一门课程,中学虽然学一点修辞,略知皮毛而已,小学则不知这皮毛为何物。这样说来,学习修辞,似乎是中学的事,大学的事,与小学不沾边,或关系不大。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修辞似乎与小学语文教学关系不大,但是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特别是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本中,修辞现象多如牛毛,凡为专家和多数人已认可的修辞格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大都出现过。

关键词:小学语文;修辞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这门课程是干什么的呢?如作简而明的回答,曰:是学语言的。既然是学语言的,就和语言学有关。而且涉及到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如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文字学、修辞学都密切相关。若再问,学习语言具体指的是什么呢?答曰:具体指两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语言,二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此二者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小学语文进行修辞教学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结合文章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语言品读能力

语言修辞要依靠一定的语言环境,即通常所说的语境。无论应聘工作、同学聚会、正常社交场合等,运用修辞都必须恰当、得体,并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比如在卖水饺的店铺门上可以贴这样的对联:“外脆内酥似海味,细皮嫩肉胜山珍”;而要是将它贴在茶馆的小店门上就不恰当了,就不如贴上“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两杯各西东”,或“山美水美,茶香温馨;人杰地灵,品茗悦心”,这样通过品茶与人的精神状态进行对比,言简意赅,含义悠远,给人以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意境。

二、在语言的分析学习中感悟语法和修辞知识

语法、修辞知识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可依据具体的语言并联系学生实际,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语法、修辞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理解课文,并从中感悟语法规则和修辞方式。

1.比较分析。

这是教学句子常用的一种方法,即通过比较两个同义句子在用词、词序和句型上的异同,学习造句方法及认识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例如:比较下面的语句有什么不同:①“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②“可是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落泪了。”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句②是一般的陈述句,句①通过重复“今天”,强调了事件的时间背景,再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抒发了更为强烈的情感。

2.举例体会。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疑难句子,我们不可能一一进行比较分析,为了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体验,增加积累,可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或课外读物中举出一些类似的词句,从而加深感悟。例如,学到拟人句时,启发学生模仿课文举几个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句子,帮助学生进行联系类比,体会拟人句的特点,再启发学生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读背领悟。

汉语言文字是感悟型,而不是分解型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感悟语言,而不是研究语言,要注重积累语言而不是分析语言。对教材中规范的、形象生动的、精练优美的语言,应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注重修辞的训练

1.逐一认识,依次训练。

我们的学生对修辞不是十分了解,可能只限于认识某几种常用的修辞方法,也没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更不要说知之甚深。所以,我们在作文训练中,就要注意这一问题所在,有意识地对七年级学生分阶段、分步骤地系统地引进修辞知识。怎样操作呢?可以利用课本中的范文,范文中一旦出现某种修辞方法时,我们就把这种修辞方法作系统地介绍,并在学生了解这一方法后做一次小作文,要求学生在小作文中必须运用到此种修辞方法。笔者这里说的训练是穿插在课文教学中去的训练。

2.接通关系,混合训练。

有的修辞方法是相互有关的,或是容易混淆的,那么在出现某一种时,我们就要让它们同时亮相,便于区分和运用。比如:比喻与比拟,设问与反问,借代与比喻中的借喻,排比与反复,双关与反语,对比与映衬,顶真与回环,移用与通感等,这样一组一组地认识。然后在一组一组地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3.采取多样的训练形式。

一般可设计如下的练习形式:(1)填空练习。如,选择关联词语填空。(2)改换句式练习。如,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子意思不变。还可进行“把”字句与“被”字句、陈述句与反问句等句式的转换训练。(3)扩句、缩句练习。通过扩写句子和缩写句子的训练,让学生理解把意思表达完整与具体的语法规律。(4)仿造句子或把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例如仿造比喻句、比拟句、对偶句、排比句,把比喻句或复句补充完整等。

四、比喻的教学策略具体策略

一些以熟喻生,增添形象的比喻句,相对而言比较单纯,这里不作讨论。以下谈谈那些艺术性较强的比喻句的分析、欣赏的具体指导策略。

想象,感受比喻之美。有些比喻句的本体、喻体有虚有实。这虚实之间的关系,或以实证虚,或以虚补实,这一切都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在想象中比喻的美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比如,人教版六上第3课《草虫的村落》一文中有这样一个比喻句:“甲虫的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教学中可以紧抓虚化喻体“灵泉”引发想象:①像“灵泉”一样的音韵应该是怎样的?②在你的想象中,“灵泉”一样的音韵大概和你生活中感受过的什么音乐差不多?由这个美妙、神奇而又蕴含无数可能的虚化物象,唤起学生对生活中一切美好音乐(声音)的记忆,给甲虫的演奏抹上奇妙的色彩。③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甲虫振动翅膀发出的优美音韵比作“琴声”、“歌声”等等美妙的声音,而要用“灵泉”呢?结合学生想象进行一个总结性地叩问,旨在让学生明了,这样比更能启发读者的想象,想象无限则审美无限。本体、喻体虚实相生的比喻句,想象是教学的首选。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