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材中选读课文的重要性

2014-11-10杨俊格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兰兰课文教材

杨俊格

翻开语文书彩色的页面,首先呈现出的是目录,在目录的最后位置,有一些标有蓝色“△”的课文,那就是选读课文。什么是选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进行选择性教学的课文,意图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朗读、理解和感悟能力,也是学生阅读自我检测的好材料。但笔者从教学实际情况发现,这些带“△”的课文经常被老师们所忽视,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摆设。

一、直击现象——成为一种摆设

自课改实施以来,随着对教学的深入研究,各地已总结出了不少关于阅读教学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多半是针对于精读课文的,少数是针对于略读课文的,针对于选读课文的那是少之又少。

99%的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本未将选读课文考虑在内。为了迎考,忙于奋战在习题之中,对于选读课文实在无暇顾及。由此可见,对于选读课文,老师们是不够重视的,这样久而久之,就让选读课文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二、深入思考——还其应有价值

难道选读课文真的只是一种摆设吗?笔者认为,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1.从编选意图上看。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三下册选学课文使用说明》中指出“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可见,编者把这些课文选作选读课文时,也赋予了其应承载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意图,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

2.从内容形式上看。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是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而这些选读课文也是和每册的单元专题相配套的,内容极为丰富。

选读课文的形式也很多样,除了记叙文、说明文,还有诗歌《山城的雾》(三下册),当代儿童文学家金波的散文《百泉村》等等。

3.从入选数量上看。

一下册至六上册,选读课文有73篇,总数是相当可观的,如果编作课外读物,也可编为两至三本。按每一册来看,选读课文也有较大的占有比例。一年级有5篇,二年级有6篇选读课文,三至四年级增加至8篇。到了五至六上年级,在精读与略读课文总数减少4篇的情况下,选读课文仍为8篇。

由此可见,选读课文和精、略读课文一样,共同承担着深化单元训练重点的任务,又为学生独立阅读、自我检测、配合期末总复习提供了机会。选读课文作业综合阅读材料,对培养学生熟练地查字典、词典,独立识字,通过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及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尝试探索——寻求有效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对于选读课文也是如此。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紧随专题,承上启下。

由于选读课文绝大多数都是按每单元的专题分布的,所以,在单元专题中穿插学习,是比较有效的,既能对单元主题起到深化的作用,又是课内文本的有效延伸。

例如,一下册《象鼻桥》一课,是跟随第八组科学知识为专题编选的,并与《兰兰过桥》一课有内容的联系点。因此,当学完课文之后,教师就可以此来组织教学,加以拓展:

师:小朋友们,兰兰见识到了架在水里的“潜水桥”,也看到了爷爷手中可充气又可折叠的“塑料桥”,小朋友们可大开眼界了。其实,森林里也有一座不一般的桥,今天我们就要去会会它,它叫——

生:象鼻桥(教师板书)

当初读完课文,解决生字新词后,要求学生说说象鼻桥是怎样的,有什么作用?随后,再把视线转移到《兰兰过桥》中:

师:不同的桥有不同的样子,还各有各的作用呢!你们想设计多功能的桥吗?……

这一篇选读课文既承接了课文内容,又启示了对新型桥梁的设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真可谓穿插巧妙而且得当。

2.抓住特点,学法引导。

我们知道,人教版教材较之省教版虽有不少优势,但是对于语言文字的专题训练这一块是有所欠缺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对学生就语言文字的知识进行专题的训练,而选读课文是训练的有效材料。

如:三上册的《五花山》可以让学生学习按季节顺序组织材料的写法;四上册《迷人的张家界》第三、四小节是按总分结构来写的;《五彩池》可让学生积累关于颜色的词语,感受比喻句的妙处;五上册《百泉村》让学生了“章”的概念以及小标题的作用等等。

对于写作方面较有特色的选读课文来说,每次让学生熟读之后,利用少许时间,不用面面俱到,只须抓住一点,让学生加以体会和学习,略有所得即可,如若能让学生在周记或随笔中有所体现,那就完善了。因为著名特级教师朱敬本说“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

以上种种,只是笔者自身对于选读课文教学实践的一些探索和总结,就每一种方法来说,都是可行的。但是,正如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所说的“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状况,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对于选学课文来说,同样如此。不管采用何法,只要是利用了它,没有让它们成为摆设,让学生们有所得,哪怕是微小的,也是有价值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兰兰课文教材
On the green aurora emission of Ar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