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中风50例观察

2014-11-08李庭喜赵虎成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神经科中风病出血性

李庭喜,赵虎成

(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河南 辉县453600)

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及活血通腑中药治疗出血性中风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病程3天以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39~78岁,平均62岁。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8~76岁,平均61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1],并符合1988年10月全国中医急症中风病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判定标准》[2],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均为急性出血性中风。

排除标准: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肺、肾、肝功能不全,80岁以上,对治疗药物过敏。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视病情需要给予脱水、降颅压、稳定血压,部分行床旁颅内血肿微创碎吸术,防治并发症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常规处理,3周为一疗程。观察组加用丹参注射液(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批号B20100604)250mL静脉滴注,1日1次。另用大黄20g(后下),芒硝15g,瓜蒌15g,当归20g,生地黄20g。水煎取汁200mL,1日1剂,口服或鼻饲,3周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参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3]。轻度神经功能缺损0~15分,中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重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病残程度4级。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病残程度5级。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2例出现轻微皮疹,继续用药。

5 讨 论

出血性中风属中医“中风”、“卒中”范畴。病因病机为肝风上扰、心肝火旺、痰热瘀阻、气虚失摄、阳虚风动,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瘀阻经络。离经之血便是瘀,所以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祛除瘀血是治疗的第一要义。丹参注射液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肿周围血液循环,解除血管痉挛,使侧支循环开放,出血部位周围的血管压力下降,促进血肿吸收,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能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提高神经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以利神经功能恢复。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火痰壅实于内,燥结中焦阳明,升清降浊失司,势必阻碍气机之运行布达,加重窍机之闭塞。唯有釜底抽薪,方能伏其所主。通腑之目的不在泻燥屎,而是祛邪降气,调整阴阳、升降平衡,使中焦气机得畅,胃热得清,痰浊下泄,使出血早止,瘀血早散。

[1]全国第4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0,29(6):38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3]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猜你喜欢

神经科中风病出血性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药师参与3例神经科临床药物治疗的体会
综合医院神经科焦虑、抑郁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临床目标策略教学路径在神经科新护士培训中的设计与应用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