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纵深推进中技术支持的理念创新及实践研究

2014-11-05邹晶晶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5期
关键词:技术支持数字信息化

邹晶晶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战略规划的出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成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近些年的实践证明,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0年以来,湖南省部分高职院校以基于云计算的“职教新干线”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空间资源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兴起了一场从“传统”到“空间”的教学创新与变革,使得“黑板板书+多媒体展示”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电子白板+多媒体展示+空间资源课程”的现代教学模式转变。以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为基础的空间教学,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

技术支持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云计算等一系列先进信息技术不断融入课堂教学中,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扩大,这给学校信息部门的技术支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首先,信息技术应用深度的不断扩大,要求信息部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做好先进技术的承接和传播工作,提供良好的教育信息化条件和环境;其次,信息技术应用广度的不断扩大,要求信息部门拓展服务范畴,与教务、科研等部门配合,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不断缩小与教育信息化需求之间的差距,保障教育信息化的顺利推进。

如何建立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为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推进提供环境、条件和保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技术支持的理念创新

(一)技术支持工作的内涵塑造

高校信息部门所承担的技术支持工作,其本质和根本任务是提供服务,服务于教学和办公。一般意义上的技术支持是指产品公司为其产品用户提供的售后服务的一种形式,帮助用户诊断并解决其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在云计算技术背景下,世界大学城空间实际上就是学校通过互联网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取的一种计算和存储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上说,负责技术支持工作的应该是计算和存储服务的供应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供应商不一定能了解学校的具体运行情况,因而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服务;二是对于技术应用过程中故障排除,很难保证实时性。所以,信息部门的技术支持要像“桥梁”一样,体现传承先进信息技术的效果。

(二)技术支持工作的外延扩展

高校信息部门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工作,其具体内容涵盖了教育信息化实施的环境、条件以及保障的相关工作。首先,教育信息化是基于互联网和数字资源的,所以稳定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数字资源是前提和基础;其次,在网络环境、资源环境基础上提供的保障服务是关键。除此之外,技术支持工作还需要拓展至教育信息化实施主体信息素养的培养上,因为不管是直接参与教学的教师和学生,还是从事教学管理的其他教职工,都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及技能。

(三)技术支持工作的理念阐述

上述两点分析对技术支持概念进行了内涵塑造与外延扩展,以此为基础,从技术支持服务工作的任务、内容、目标等三方面确立了“传承先进技术、拓展服务范畴、提升服务水平”的工作理念。第一,传承先进技术。传递、承接适用于教学、办公的先进信息技术,并进行创新。第二,拓展服务范畴。在注重搭建高质量实施环境的基础上,着力培养教育信息化实施主体的信息素养。第三,提升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水平是技术支持工作的最终目标。

三、技术支持的实践研究

下面以湖南某高职院校为例,阐述创新的技术支持理念在该校的实践。

(一)工作思路

依据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学院明确了基本的工作思路,如下图所示。该思路是对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提炼,以及依据学院现有数字资源的应用经验总结归纳形成。

技术支持工作思路示意图

(二)搭建高质量的教育信息化实施环境

1.创建“高速、稳定、便捷、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教育信息化特别是空间教学的全面展开,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这对网络的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高速的网络带宽:该校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应用需求,推进万兆校园主干网建设,并将出口带宽升级至800M,提升网络出口效能。(2)稳定的网络性能:优化校园骨干网结构,建立扁平化网络结构;部署iMC网络管理系统和MRTG流量监控服务器,管理和监控网络设备运行状态,为QOS的部署提供决策支持。(3)便捷的网络接入:实现了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并根据教学需要建设了多个高密度无线教室;实现WEB接入方式与学校校园网络的VPN连接,使教职工访问校内资源不受地域限制。(4)安全的网络环境:集中建好核心区域的计算、存储能力,提高网络管理效能和稳定性;优化接入层交换机配置,启用DHCP SNOOP⁃ING监听与交换机DAI;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行为审计系统,最大程度保障校园网络安全可控。此外,加快网络故障响应速度,通过每周的例行巡检,对校园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分析,调整与优化网络环境,及时处理网络应用故障。

2.构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数字资源环境。数字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而空间教学倡导的“数字资源人人建”为数字资源的建设开辟了崭新的途径,但是基于知识产权的考虑,很多基础性、权威性资源还需要引进并且着力提高利用效率,因此,该校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满足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基础数字资源环境。一是现代化的数字资源硬件。学校配备了360余套多媒体设备,建成能同时容纳2000余名读者的多功能电子阅览室;同时,配备全自动触摸式检索机,提供便捷、优质的阅读服务;此外,完成服务器虚拟化、虚拟桌面的实施,整合原有硬件设备资源,节约硬件投入成本,提升了各种应用支撑系统的稳定性。二是多元化的数字资源内容。学校首先整合部门相关技术人才,筹建数字资源工作小组,负责数字资源建设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其次,引进(购买、免费开通)包括知网、万方、维普在线考试等数字资源共计15种数字资源;此外,完成了校内媒体电子版的改造。三是全方位的数字资源服务。学校构建以高清LED显示屏为基础的校园整体信息推送平台,实现校园各类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智能化推送;完善数字资源网站建设,将资源网站涵盖读者指南、馆藏资源、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平台、特色推荐、资源下载和服务热线等丰富内容。

(三)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信息化实施主体

教育信息化实施主体包括三个方面:技术支持服务团队、教师以及学生。

1.“外塑形象、内修气质”,创建优质服务团队。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整合与改造多媒体、网络以及信息相关的各项业务流程;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塑造良好的部门形象,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同时,制订中长期培训计划,以“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前沿、洞悉信息行业发展方向;提高信息技术服务水平、致力于学校信息化建设”为目标,促进信息技术人员在知识、技能以及服务意识等各方面全面提高。

2.采用评价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职工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个人在信息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信息素养尤其重要。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实施的关键。学校采用评价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改进评价方式,由阶段性改为连续性的评价方式;其次,完善评价内容,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最后,优化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包括知识培训、技能培训、素质培训。

3.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最大的受惠者是学生。然而,由于我国教育区域差异的影响,学生信息素养参差不齐,而且空间教学是以高职院校为试点,所以如何提高我校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之能适应空间教学的推广,也是技术支持所要完成工作的一方面。学校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考核、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学生信息素养。(1)在教学目标方面,高扬“因材施教”和“授人以渔”教育思想,回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本原,以信息素养相关要素为主要内容,以项目驱动或ISAS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交互和协作,将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的基本目标,升华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高层次目标。(2)在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上,一方面充分考虑教育信息化特别是空间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考虑学生的专业需求。(3)在教学手段方面,采用项目驱动或IASA教学为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学习的认知前提能力、学习过程的情绪体验和学习中自我实现的操作技巧等,同时体现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和协作性——交互的学习环境和协作的学习方法。(4)在课程考核方面,从2010级学生开始,摒弃计算机期末考试的方式,采用以证代考的考核模式。

猜你喜欢

技术支持数字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答数字
提升技术支持能力, 深化“林肯之道”
数字看G20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精准扶贫需要技术支持
iPad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模式探索*——暨“分式方程”的翻转课例展示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