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竞技体育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14-10-31王鹏宇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黑龙江省竞技

王鹏宇

竞技体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表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等综合实力的“展窗”。竞技体育己经成为了国家间地区间经济、教育、科技以及文化等多因素的竞争与较量的手段。竞技体育的发展既依赖于它所处的资源环境,也依赖于对竞技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对竞技体育资源的科学调控是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最根本条件和基础[1]。现代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思想也要求要合理配置竞技体育的资源环境,既要考虑现在地利益,又要考虑将来的利益。目前,我国采用政府调控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政府制定政策与制度、经济投入、规划设计项目等形式对竞技体育资源进行配置[2]。鉴于我国具体国情,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政府依然会在竞技体育资源调控体系中起到决定性导向作用。但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竞技体育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竞技体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以及运动项目结构等深层次矛盾也日渐突出和激化。因此,本研究以黑龙江省竞技体育资源配置为例,探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竞技体育资源调控新机制,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黑龙江省竞技体育近5年(2007-2011年,鉴于文献滞后性,所引用数据截止到2011年)的发展状况以及竞技体育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资源管理、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著作,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了有关竞技体育资源方面以及涉及黑龙江省竞技体育发展的文献。

1.2.2 统计分析法 对涉及黑龙江省竞技体育资源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归纳整理与分析。

1.2.3 归纳推理法和演绎推理法 运用现代系统论、信息论、逻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所得资料进行了归纳推理或演绎推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龙江省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及资源配置现状

2.1.1 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 奥运会作为世界最高水平的综合赛事,金牌数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技体育硬实力。自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共参加夏、冬季奥运会各4次,共获得161枚金牌(夏季149枚,冬季12枚)。黑龙江省运动员获得10枚金牌,在全国各个省市代表队中处于中等的水平。其中冬季项目8块金牌,夏季项目2块金牌(2000年男子乒乓球单打孔令辉和2008年女子举重75kg曹磊),体现了黑龙江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是冬季项目(冰雪项目),夏季项目成绩较差,冬夏项目间存在差距。

众所周知,奥运会受到参赛名额限制从而直接影响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次排位,全国运动会则是全方位的竞技体育实力大比拼。历届全运会都最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视,无论参赛人员还是后勤保障无不尽其极致。所以,在区域竞技体育研究上,全运会金牌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和水平的体现。从近3届全运会成绩来看黑龙江竞技体育水平一直处在全国的中等偏上的位置,这与黑龙江省运动员奥运金牌榜的排名基本一致(见表1)。

表1 黑龙江省参加近3届全国运动会成绩一览表

总体来说黑龙江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处于黑龙江国各省竞技体育的中上游的水平,冬季项目成绩优异,夏季项目成绩较差。尤其最近几年冬季项目发展速度较快,尖子运动员较为突出。完成了黑龙江省制定的竞技体育发展目标:即全国运动会奖牌榜排名前十名的战略目标,继续保持着冬季竞技体育项目全国优势的地位。

2.1.2 竞技体育的资源配置状况 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规模主要是指其资源的总量。它表明该配置主体在资源上所拥有数量的多少。主要包括“人”“财”“物”,人是指竞技体育人才;财是指体育资金;物是指体育场馆设施等。

(1)竞技体育人才。竞技人力资源是反映一个地区竞技体育实力水平的重要指标,许多体育水平发达的地区所拥有的竞技人力资源相对也多,在人口的数量中所占比重也较大[3]。截止到2011年黑龙江省各类竞技体育从业人员5 205人,专业队运动员1 578人、专职教练员723人、其他工作人员(文化教师、科研人员、医务人员、管理等人员)2 907人,竞技体育人力资源较少,占人口比重较低。其次,2011年黑龙江省举办的各类、各行业运动竞赛会120次,在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在第16位;参加运动会人数9.7万人次,排在全国第19位;等级运动员1 008名,排在全国第20位;等级教练员27名,排在全国第25位;等级裁判员1 509人,排在全国第9位;优秀运动员861名,排在全国第6位。统计显示,黑龙江省无论举办的运动赛事规模、数量还是参加人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国内其他体育强省相比较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但在培养优秀运动员方面有较大优势,这与竞技体育项目格局直接相关,绝大多数优秀运动员都是从事冬季项目(见表2、表3)。

表2 黑龙江省竞技体育从业人员情况统计 (人)

表3 黑龙江省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情况统计

(2)体育设施。首先,2005年由国家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各类体育场地总建筑192.34万平方米,其中标准体育场地建筑面积150.5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建筑面积0.05平方米。全省各类体育场地总面积4 728.89万平方米,人均1.24平方米。建国以来全省累计投入体育场地资金119.03亿元,人均投入312元,以上指标均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体育设施是竞技体育得以正常运行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表4是黑龙江省2007-2011年体育固资产投资金额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难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社会生产总值翻了近1翻,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了2.4倍,但体育固定资产投资额没有显著变化,2011年只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0.41%,所占比重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体育固定资产的投入是体育设施建设的根本保证,需受到政府的重视。其次,统计还显示,黑龙江省竞技体育主体规模与国内体育强省还有一定差距(见表5)。

表4 黑龙江省体育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统计

表5 黑龙江省竞技体育发展规模统计(个)

(3)体育事业经费。资金是一个区域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省体育事业的经费每年大概以20%的水平增长,但由于原始基数较低,总体数量较少,明显低于山东、广东等竞技体育大省的资金投入(见表6),体育事业经费在科、教文、卫、体等社会公共事业经费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4]。

目前,黑龙江省仍然采用单一计划模式来竞技体育资源配置。即:以政府为主导、体育局为主体、各市区体工队为载体,同时以高等院校和竞赛俱乐部为辅的配置形式。现阶段竞技体育的资金投入是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虽然有社会资金对部分竞赛项目的资助,但参与竞技体育发展的社会力量无论在规模和持续性等方面都很薄弱,在资金方面仍有相当大的缺口,市场机制只起到辅助作用,竞技体育产业化运作任重而道远。

表6 黑龙江省体育经费与社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统计

黑龙江省竞技体育资源从整体来看十分不足,无论资源总量(竞技人力资源、体育设施、体育事业经费等),还是横向对比都与国内其他体育强省均有较大差距,同时竞技体资源分配格局也十分不均衡,是影响黑龙江省竞技体育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因素。

2.2 黑龙江省竞技体育资源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目前,我国采用政府调控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政府制定政策与制度、经济投入、规划设计项目等形式对竞技体育资源进行配置[4]。鉴于我国具体国情,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政府依然会在竞技体育资源调控体系中起到决定性导向作用。但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竞技体育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现阶段竞技体育资源配置处于转型时期,旧的配置模式尚未完全打破,新的配置模式正在探索与构建之中。研究表明,黑龙江省竞技体育资源配置与调控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

2.2.1 推行资源配置方式的多样化 在政府调控竞技体育资源基础上,由社会组织和个人介入竞技体育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效率,是竞技体育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政府作为体育资源的宏观配置主体,可以逐步放弃部分市场化比较高的竞技项目,社会的体育组织和体育企业进行管理,利用市场配置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形成一种公平、竞争、开放、稳定等经济环境,吸引各种经济主体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自主发展竞技体育项目与产业[5]。如2011年起草了《黑龙江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对全省体育产业发展作全面部署,其中“亚布力”滑雪场发挥自身优势,在保证运动队正常训练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滑雪产业,并努力开发夏季资源,成为了国家田径项目夏训基地,全年接待运动员、旅客和会议人员近10万人。目前,黑龙江省向亚布力滑雪场的市场化发展程度和规模较高的企业并不多见。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道路仍然曲折,体育产业化发展还尚未形成规模,但是资源配置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是竞技体育制度改革和深化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2.2 逐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黑龙江省竞技体育队伍培养大致可归纳为“三级训练”体系。即:以各市、区体育运动学校为基础的初级竞技人才培养;为省、市体工队为基础的中级竞技人才培训;以为国争光为任务的国家队的形式最高级专业竞技体育人才训练。“三级训练”体系为黑龙江省竞技体育创造了辉煌成绩。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要阵地的各市、区体育运动学校的生源日益萎缩[6]。帮助体育运动学校走出困境,建立和完善黑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要按照市场原则构建利益互动的协调机制,将现有的体校纳入到教育系统中去,走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道路。加强与体育院校之间的横向联合,发挥体育院校科研、场馆设施的优势,探讨竞技体育学院化发展模式,逐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如现役国家女子冰壶队全体队员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学习、深造。还可以同科研水平高、具有丰富竞技体育训练经验的高校进行共同培养的模式,高等学校资源可以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例如前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孔令辉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和训练。因此,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进行长期合作,建立和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2.2.3 不断完善竞技体育评价指标 目前,以参加奥运会、全运会和省运会的奖牌数量作为衡量竞技体育工作成绩的主要的指标。实际上竞技体育评价标准是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7]。应包括竞技体育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运动成绩、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竞技体育产业发展、健身教育、科研产品开发,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现代化水平、管理机制、法规制度建设等。评价指标应多元化,要向社会体育、群众体育倾斜,只有群众体育发展好了,会有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脱颖而出,才能保障了竞技体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2.2.4 深化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资源配置方式要通过运行机制来体现,管理体制是资源配置方式、运行机制的载体和条件[8]。对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目标就是改变政府独家调控资源的方式,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也就是市场机制在体育资源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对市场机制进行引导、干预、调节、制约,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政府以制度建设、行政执法、市场监督、安全监测为重点,形成体育依法行政服务体系。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为转变体育发展方式提供组织保障。积极适应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工作重心转向制订发展规划、强化宏观调控、完善政策法规制度、提供公共服务、规范行业秩序上来,切实转变职能,促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从而保障竞技体育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2.2.5 优化组合资源配置的模块 由于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不同、服务对象不同,使体育局主管的经济体育、教育局主管的学校体育、企事业单位主管的群众体育各成独立体系,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局面。例如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取得的成绩不能用于高考加分,只有体育局举行的比赛取得的成绩有效,这也使一些优秀的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只能向体育运动学校发展,不利于人才培养。在科技资源方面,高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但通过对哈尔滨市局属训练单位的调查显示,没有任何竞技项目与高校建立训练、科研合作。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各级体育总会作用(截止2011年末拥有省级各类体育协会58个,其中体育民办与企业单位协会57个),建立完善各级单项体育协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自律机制。加强体育行政部门对体育社团的指导和对体育行业的管理监督,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省情的体育社团和体育行业管理体制。

3 结论

(1)本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竞技体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冬季项目无论在奥运会,还是各项世界顶级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夏季项目成绩不理想,这与黑龙江省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直接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竞技体育资源总量不足、资源配置单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等,是制约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扶持像“亚布力滑雪场”这样的社会力量介入竞技体育资源的配置,以追求最大效益和最高效率;依据全省竞技体育发展的总体规划,结合市、区的资源优势,确立竞技体育重点项目群,避免资源消耗;充分利用区域人力资源优势,探索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道路、探索竞技体育学院化发展模式、探索高等学校的合作培养模式,逐步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政府对竞技体育评价指标重新审定、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优化组合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模块,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 姚伟华.后奥运时期河南省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思考[J].体育世界,2011(8):31-32.

[2] 邱建钰.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资源配置及政府宏观调控[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3] 茅技峰,王伯华.我国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理论与实践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8,29(1):1 -3.

[4] 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5] 田英莲,等.我国竞技体育评价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4):86 -87.

[6] 戴 健,等.论长江三角洲地区竞技体育资源配置与一体化开发的目标模式[J].体育科学,2007(6):64-65.

[7] 张 树,等.对社会转型期大连市竞技体育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334 -1335.

[8] 任 海,等.我国体育资源配置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9):98-99.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黑龙江省竞技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