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2009年大冬会滑雪场的经营与管理现状研究

2014-10-31韩雪梅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亚布力雪场滑雪场

韩雪梅

随着我国大众体育和休闲健身体育的迅猛发展,体育健身活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是人们生活的习惯和对健康身心的渴望。社会群体对于强身健体和精神文化生活领域的更高要求,带动了体育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有关部门对于城市休闲娱乐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也加大了投入力度。自1996年我国承办第3届亚冬会开始,滑雪产业开始迅速起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全国已有大小雪场200多家[1]。哈尔滨市在2009年成功举办了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为哈尔滨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契机[2]。随着北方滑雪项目的扩展和滑雪运动的普及,黑龙江省滑雪场的数量与日俱增。调查得知,黑龙江省现有滑雪场80余座,约占全国滑雪场数量的1/3[3]。如何使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滑雪场在后大冬时期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强对滑雪场经营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哈尔滨2009年大冬会滑雪场的经营与管理状况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2009年世界大冬会雪上项目的两个比赛场地,分别为亚布力滑雪场和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数据库查阅了体育管理、体育场馆运营、体育经济和体育产业等与本研究有关的资料、经验总结和文献成果,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走访了滑雪场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参与滑雪运动的消费者,就大冬会后期滑雪场的经营与管理状况进行访谈,全面了解其基本状况、管理经验和存在问题。

1.2.3 实地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亚布力滑雪场和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场进行实地调研。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哈尔滨2009年大冬会滑雪场的经营管理现状

2.1.1 在职人员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亚布力滑雪场由风车山庄、国家体委、大青山和好汉坡等滑雪场组成,部分员工属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余大多数员工属于招聘合同制[4]。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场现有工作人员35人,其中有编制人员16人,约占总工作人员的45.72%,临时招聘人员有19人,约占总工作人员的 54.92%[5]。

2.1.2 融资途径 大冬会滑雪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在雪场建立之初的经费自筹和国家与地区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在日后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实行的则是自负盈亏。伴随着滑雪场多次承接全国和地区性的滑雪赛事,对社会各渠道资金的吸纳与融资,作为滑雪场经营与开发的后期投入,投资结构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6]。目前,亚布力滑雪场在黑龙江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以企业的形式开展多种经营活动,除冬季滑雪旅游的收入外,在其他三季也开展其他旅游项目,为滑雪场的运营提供支持。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场除滑雪期的滑雪和食宿外,已经将滑雪场综合楼、第二雪具大厅、初级和中级滑雪道进行对外租赁,从而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整体资金。

2.1.3 经营模式与效益

(1)滑雪场的经营模式。大冬会滑雪场在建立之初,地方政府曾对滑雪场的基础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亚布力滑雪场属于混合型经营模式,即一部分是由政府投资兴建,特别是水资源,它的投资主体是政府;另一部分是民营企业自主投资,兴建国际级大型休闲度假滑雪场,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于一体,企业按照自己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场的经营模式为直接经营,直接对滑雪场进行经营的优势在于经营部门可以直接对滑雪场的各个项目进行开发与管理,使滑雪场的各种资源与各种基础设施进行统筹规划,这有利于接待各种雪上训练任务和承接各级别的体育赛事,从而实现滑雪场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和经营利益的最大化,但也有负面影响,由于地区政府的拨款有限和管理部门的资金匮乏,导致滑雪场的基础建设和经营管理缺少充足的资金,致使要开发的经营项目启动较缓,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滑雪场的经营。

(2)滑雪场的经营效益。黑龙江省具有现代化规模的滑雪场正与日俱增,但在管理上却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对大冬会滑雪场的经营造成负面影响。调查得知,亚布力滑雪场是以大锅盔、二锅盔和三锅盔为轴线开发建设,滑雪道的数量较多、雪质很好,但是雪道资源多家分割,经营项目搭配不均,在同一区域分散经营,并各自为战,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项需求,经营效益不能最大化[7]。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场在滑雪资源的开发与基础设施的利用和经营管理经验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滑雪场的经营利润远不能满足雪场的进一步开发和运转的需要。综上所述,亚布力滑雪场和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场的经营效益很是堪忧,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对于经营收益的需求。

2.1.4 消费者情况 滑雪者在选择去哪家雪场滑雪时一般经过仔细的考察和询问,有通过朋友介绍的,有通过媒体宣传得知的,有的是奔着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滑雪场地慕名而来的。通过对亚布力滑雪场和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场共96名滑雪者的访问得知,每周都进行滑雪的有42人(见表1),占受访总人数的43.75%,这充分说明滑雪者参与滑雪运动的频次较高。从年龄结构层次上看,在受访的滑雪者中属年轻人居多,在20~40岁之间的滑雪者有51人,滑雪的男士与女士比例大约为3:1(见表2)。滑雪者对于滑雪的目的各有不同,经过统计发现滑雪者参与滑雪的目的按照基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爱好滑雪、陪伴亲友、缓解工作压力、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等(见图1)。由此可见,滑雪者除了满足个人的喜好和陪伴亲朋之外,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所关注。

表1 消费者每周参与滑雪次数调查表 (N=42)

表2 消费者年龄结构调查表 (N=96)

图1 消费者参与滑雪运动目的统计图

2.2 哈尔滨2009年大冬会滑雪场经营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2.2.1 市场经营机制不灵活 亚布力滑雪场由多家雪场组成,各雪场分散经营,并各自为战,并没有有效的整合资源,也造成亚布力滑雪市场经营乏力。市场经营机制不灵活将直接导致雪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运营乏力,缺乏充足的资金进行雪场的开发与利用[8]。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营效率要高于计划经济体制[9],但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场作为哈尔滨体育学院的下属部门,对其进行的改革也只参照行政部门的改革思路和改革模式进行,致使长期以来滑雪场的经营实行的是行政化管理而不是市场化运作,导致关系不顺、产权不明、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等诸多问题,这阻碍了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场的正常经营。

2.2.2 功能单一,使用率低 亚布力滑雪场除冬季开发雪上项目以外,对温泉度假、森林养吧疗养、户外运动等经营项目开发不足,四季经营难以开展,由于旅游人数有限,大部分宾馆和雪场在非冬季节处于停业状态。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场在冬季滑雪旺季参与滑雪的人数比较多,日均客流量较大,相反在非冬季节基本没有项目可以经营,大部分时间都是关门歇业,造成滑雪场基础设施和相关设备利用率低,多数工作人员闲置,这极大地浪费了可利用的有效资源,出现一季养三季的现象。这势必要求提高滑雪场的使用效率,以解决现存的功能单一等问题。

2.2.3 投入资金不足,消耗较大 亚布力滑雪场和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场经营多年,部分器材年久失修,体育竞赛基础设施不完善,再加上承担的公益性事业(招待)任务比较重,国内重大滑雪赛事参赛的队伍少,缺少竞争,很难吸引众多观众和媒体。滑雪场夏季项目开发不足,非冬季节基本是关门歇业,投入成本较高,工作效益低下,造成了滑雪场资金支出缺口较大。

2.2.4 经营管理人才短缺 通过对亚布力滑雪场和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场的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访问得知,经营与管理人才短缺是目前滑雪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亚布力滑雪场是企业化高薪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和水平,但出现懂经营却不懂体育的情况。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场的管理人员目前是从学院一线工作岗位新调转的,这远不能满足现行滑雪场对于经营和管理人才的需要。

2.2.5 体育文化宣传不足 通过对滑雪场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工作人员对滑雪运动的专业知识不熟悉,对于滑雪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受到一定限制;参与滑雪的爱好者了解雪上运动的文化千差万别,部分滑雪者只是为了感受滑雪运动带来的快乐,而没有了解滑雪运动的欲望;滑雪场周边的乡镇和村屯群众观念相对滞后,没有充分认识到滑雪运动的文化魅力等,都限制了滑雪运动的文化渗透和蔓延。

2.3 改善哈尔滨2009年大冬会滑雪场经营管理现状的建议

2.3.1 转变运营机制进行市场化运作 亚布力滑雪场应改变目前雪场各自为战的局面,将雪场和雪道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市场化运作,打造层次鲜明,特色突出的滑雪氛围。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场在保证学院正常的教学、训练、科研等使用外,根据学院年收入将滑雪场实行承包制,学院对于承包后的雪场在经营与管理上不进行干涉,滑雪场在承包后实行自负盈亏,完全按照市场的分配形式进行经营与管理,这势必会提高承包管理者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为学院创收的同时也为雪场承包商创造利益。

2.3.2 拓宽滑雪场服务内容 为解决滑雪场功能单一使用率低的现象,滑雪场应努力拓宽服务内容。第一,在现有滑雪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完善U型场地滑雪、跳台滑雪、冬季两项滑雪、滑雪圈滑雪和狗拉雪地爬犁等项目,使滑雪者能体会到不同滑雪项目的参与乐趣。第二,在努力建设健身娱乐市场的同时,重视对参与者健身娱乐的辅导和服务,实行有偿的辅导和陪练。第三,积极引进并承办国内外大型雪上赛事,加大对雪上体育竞赛市场的开发。第四,结合哈尔滨市的区域特色,可承办有关节庆活动,如国际滑雪节、雪雕比赛等。第五,在投入有限的条件下,鼓励集体或个人投资雪场,开展多种经营项目,打破地区、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的限制,形成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投资办雪场的新局面。第六,在春、夏、秋三季开展不同的经营项目,如野菜(果)采摘、爬山、攀岩、索滑、滑草、滑道、漂流、垂钓、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山地自行车、骑马、狩猎、打高尔夫球等,改善一季养三季的现象。

2.3.3 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 滑雪场应高度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把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列入滑雪场的整体发展规划,设立管理人才专项培养资金,以保障雪场对人力资源的有效投入;通过内部人才发展和外部管理人才引进的方式,达到管理人才的开发和引进并存,以确保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国内外高级雪场或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以拓宽管理人才的培养途径;制定滑雪场上岗制度和岗位培训制度。通过以上措施,形成滑雪场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机制,营造人才培养市场,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打造滑雪场管理阶层。

2.3.4 加大对雪场的宣传 滑雪场应该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加大冰雪旅游旗帜的带领下,树立一流的滑雪品牌形象,借助多种宣传手段(如网络、电视、报刊、广播、旅行社等)对滑雪场的雪道长度、雪质、环境温度、基础实施、开发项目、开放时间、服务内容与质量、器材和服装租赁、交通、餐饮、住宿、注意事项等一系列的信息进行宣传,使人们对大冬会滑雪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想要参加滑雪的爱好者能够充分认识到滑雪场的种种优势,从而提高雪场的对外形象和知名度。

3 结论

(1)大冬会滑雪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滑雪场的市场经营机制不够灵活;滑雪场的功能单一使用效率较低;对滑雪场的资金投入不足;滑雪场的各项设施消耗较大;经营与管理人员不能满足滑雪场对人才的强烈需求;体育文化氛围不浓,宣传不到位等因素,对滑雪场的经营管理造成一定影响。

(2)大冬会滑雪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转变运营机制并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多种渠道拓宽雪场服务内容,通过内部发展和外部引进等方式,加强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视和培养,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加大对滑雪场的宣传力度,为滑雪场的良性发展与壮大提供保障。

[1] 阚军常,李克良,王紫娟.黑龙江省与北京市及周边地区滑雪场经营现状的对比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6):96-98.

[2] 张隽殊.“后大冬”时代哈尔滨冰雪旅游发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3] 司尚泰.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的软环境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13.

[4] 陈 岩.黑龙江省滑雪场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13.

[5] 许燕明.黑龙江省滑雪场经营管理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5):133 -135.

[6] 徐文东,朱志强.中国冬季运动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2.

[7] 陈永昌,张贵海,宋典典.做大做强亚布力冰雪产业的战略思考[J].北方经贸,2013(6):1-2.

[8]关富余.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滑雪场经营管理研究[C].哈尔滨:第十一届全国冬运会,2008.

[9] 田有年.我国滑雪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2):37 -39.

猜你喜欢

亚布力雪场滑雪场
18位农民建起南方高山滑雪场
云上太行滑雪场投资20亿元即将开业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雪山中的洁白丝绸
致敬亚布力20年
冬奥点燃了滑雪激情
发展滑雪需多方合力
冰雪经济
互动-共生:雪场发展与城市文化
亚布力狂想曲
2016中国·亚布力冰雪产业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会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