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后我国竞技体育竞赛体系的发展及项目结构分析

2014-10-31满江虹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全运会金牌竞技

满江虹

竞技体育在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也是艰辛的。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举国体制的建立,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完美举办,竞技体育在新中国走过了风风雨雨的60年历程。建国以来,在不断发展改革的“举国体制”的引导下,我国体育竞技体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竞技成绩上来看,我国运动员不断在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国内外赛场上争金夺银,北京奥运会上更是取得了金牌榜世界第一位的优异成绩;从人才输送体系上来看,我国已基本上建立起从国家、到各省市的较为完备的“三级训练体系”,人才输送渠道畅通;就竞赛体系的角度看来,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目标,以亚运会、全运会为第二层次目标,以各级省市运动会和以各单项各层次比赛为基础层次目标的竞技目标体系,给予了运动员不断展示自己并通过比赛提高自己的机会;就项目布局的角度来看,我国也基本形成了涵盖奥运会所有大项,兼顾非奥运项目在内的整体发展格式。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战略相比,我们的竞技体育竞赛体系还不够完善,项目布局还不够科学,还需要我们更为科学的安排与调整。本文梳理了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竞赛体系以及项目布局的发展状况,以期能够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竞技体育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建立提供帮助。

1 建国后我国竞技体育竞赛体系的发展状况

1.1 全运会体系:时代的需要

建国初期,为尽快提高竞技水平,彰显竞技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并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作出了举办全国性运动会的决定并于1959年在北京举办了我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在1959年和1965年以振兴中华体育为阶段主要目的第一、二届全运会的带动下,我国竞技体育快速发展,出现了两个大的高潮,取得重大突破。此段时间内,共有1 000多万人成为等级运动员,3 000多次打破全国纪录。在游泳、田径、举重等项目上142次打破和超过世界纪录,并获得了乒乓球、速度滑冰项目的13个世界冠军,各项目与世界运动水平的差距迅速缩小。由此可以看出,全运会对中国竞技体育起到“大发展”的作用,这对于当时刚刚建国、国内外形势都比较严峻的中国来说,这样的竞技体育成绩无疑是令人振奋的,也是树立国家形象所需要的。

虽然从1966年到1976年我国历经“十年浩劫”,竞技体育受到了灾难性的打击。但是在1975年,我国毅然在北京举办了第三届全运会,体现着竞技体育内在强大的精神凝聚力的作用。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竞技体育系统再次正常运转,我国也于1979年举办了第四届全运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也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的全运会和竞技体育从体制、机制、制度到竞赛理念与运作模式等诸多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育为政治服务的唯一目的得以初步改变,以“三重一大”为中心的规律开始成为引领竞技体育训练与比赛的最重要理论基础。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全运会的作用和发展方向也就势必随之调整,以适应变化后的中国竞技体育大环境。这一调整与变化在中华人民第五届全运会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从举办地上来看,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这不仅是我国首次在北京之外的城市举办全国运动会,而且从设置的运动项目上来看,第五届全运会的比赛项目基本上都是当时的奥运会项目,这也标志着全运会与奥运开始全面接轨。而在广东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运会,则不仅进一步强化了自第五届全运会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开始形成的特点,更是被公认为开创了依靠社会力量办全运会之先河,而活泼可爱的吉祥物也第一次出现在全运会历史上,从而也开创了我国最大的竞技体育盛会——全运会发展的新时期。[1]

自第七届全运会开始,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全运会与奥运会的关联关系和一体化发展思路,不仅规定在奥运会的次年举行全国运动会,而且突出了奥运会的“金牌价值”,即在奥运会上获得前三名运动员的成绩,可以带入全运会运动员的所属单位成绩之中。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引导各省、区、市把发展竞技体育的目标直接指向奥运会,实现发展竞技体育的“奥运战略”目标。在第八届全运会上,香港也成为了全运大家庭的一员,而且在项目设置上全面与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接轨。

2001年初,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取消全国运动会由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轮流举办限制的函》。随即,江苏、辽宁、浙江和湖北都提出了申办第十届全运会的意向,经过一番角逐,江苏拔得头筹,成为第一个成功申办全运会的省份。随后,第十一届、十二届全运会在山东和辽宁举行。中国体育在经历了奥运会金牌第一的辉煌之后,正在探索从竞技体育为主向全民健身为主的“华丽转身”,从而使体育更加贴近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本来意义,不论是第十一届全运会上的“和谐中国·全民全运”还是第十二届全运会上的“全民健身·共享全运”,都是这一转折的最好体现。

1.2 亚运会体系:综合国力的体现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竞技体育开始全方位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以崭新的面貌积极地参加洲际层次的竞赛活动——亚运会。亚洲运动会(简称“亚运会”)的前身就是远东运动会,它作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次,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间举行。我国于1974年9月参加了在德黑兰举行的第七届亚运会,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参加亚运会。到2010年共参加了10届亚运会。中国竞技体育在亚运赛场上证明了自己,首次征战金牌数就列第三,1978年,中国金牌数升至第二位,在1982年第九届亚洲运动会上,中国终于打破了日本长期独霸亚洲体坛的局面,金牌数越居第一。从那以后,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的总体水平稳步提高,在历届亚洲运动会上都名列金牌榜之首,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上,中国队更是以创纪录的199枚金牌,119枚银牌和98枚铜牌将中国竞技体育在亚州的领先地位推向了最高点。据统计,从1974年至2010年间,我国在亚运会上共获得1 190枚金牌,792枚银牌和571枚铜牌,在奖牌榜上建立了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体育强国。

我国共举办了两次亚运会。1990年,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来自亚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4655名运动员参加了27个大项(308个小项)的角逐,中国获得183枚金牌,几乎相当于第二名韩国(54枚)和第三名日本(38枚)金牌数总和的两倍。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举行,坐拥主场之势的中国竞技体育人以更是以199枚金牌的成绩再次重申了我们的亚州竞技体育霸主地位。

1.3 奥运会:百年的情结

1915年,在远东运动会期间,代表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就与国际奥委会建立了联系。1932年,国民党政府派刘长春为运动员,宋君复为教练员,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虽然没有取得好成绩,但刘长春作为中国奥运会第一人而留名于中国奥运史;之后的1936年和1948年,国民政府两次派运动员参加了奥运会,但都因为实力、资金等种种问题在奥运会上空手而归。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当时国际上的政治局势影响,中国奥委会于1958年退出国际奥委会。至此,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断了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一切联系,参加奥运会就此搁浅。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领导人在瑞士洛桑国际纪委会总部正式宣布,经过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表决,以62票赞成、17票反对、2票弃权批准了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日本名古屋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恢复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至此,长达21年之久的“合法权益”之争,在正义力量和各方人士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得到了公正、圆满的解决。

1984年,新中国首次组团参加在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夏季奥运会,这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全面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而随后的故事中国人都是耳熟能详,许海峰在射击项目上取得第一枚金牌,打破了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纪录,中国代表队在此次奥运会上共获得15枚金牌,惊动了世界,也促成了中国与世界的“奥运交流”。

1990年在成功地举办了北京亚运会后,中国人萌发了举办奥运会的想法。1992年北京奥组委向国际奥委会第一次提出了申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申请。虽然1993年9月23日在国际奥委会全会蒙特卡罗的表决中,北京以微弱的两票的劣势输给了悉尼,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决心。在经历了失利的短暂沉寂之后,1998年11月,我国决定由北京再次申办2008年的第29届奥运会。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上,经过两轮激烈的投票,最终决出北京成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2008年,北京成功并非常完美地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道路上与世界交融和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心声。自1984年重返洛杉矶奥运会开始,中国全面进军奥运会只有24个春秋,不过7届奥运会,却超过了一个个奥运会“百年军团”,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跃居金牌榜之首。目前,中国在参加的历届夏冬两季奥运会中共夺得166枚金牌,121枚银牌,108枚铜牌,共计395枚奖牌。中国夏季奥运会金牌总数现列世界第七,亚洲第一。中国竞技体育水平提高之快,可以说是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中国终于给这三个问题以最圆满的回答。中国与奥运会来了一次全方位,最亲密的接触。梦圆之日,中国在奥运这条道路上整整走了100年。

1.4 各单项体育赛事:欣欣向荣

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商业化趋势助推了各单项运动赛事的蓬勃发展,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世界杯男子足球赛、环法自行车大赛、网球“四大满贯”比赛、美洲杯帆船赛等等。

我国的竞技体育职业化和商业化进程起步较晚,1994年,国家体委正式出台了“关于体育单项协会实体化和项群化管理制度”,将54个体育运动项目分别划归由14个国家体育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管理,并以足球为突破口开始了职业化改革。篮球、排球、乒乓球、围棋等项目紧随其后,其它有条件的竞技体育项目,也开始积极地向职业化的方向努力。职业化体育比赛的出现,意味着竞技体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2]

总体上说,全国各单项体育赛事的市场化形式可分为三类:一是职业性质的比赛,目前已有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二是全国性的单项锦标赛、杯赛、选拔赛;三是以商业化方式运作的比赛,如各种大奖赛、巡回赛、明星赛等。以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国体育竞赛计划”为例,此计划包括我国正式开展的99个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分为全国比赛和国际比赛(国内举办)两部分,共安排比赛近千项,形成了丰富而完善的赛事体系。

历经60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以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和各单项赛事为组成的、层次清晰的竞赛体系,这一体系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长路中,作为体育运动发展的推动力和检验平台的各项运动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竞赛体系不仅为运动员们获得了大量的比赛机会,而且使他们能够通过比赛来检验训练效果并进一步促进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

2 我国竞技体育项目结构的发展状况

“奥运争光”是我国竞技体育的核心主题,这也就为我国竞技体育的项目结构布局奠定了基调。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在奥运会上的实际表现以及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可以把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基本划分为优势项目与潜优势项目、基础项目与集体球类项目以及一般项目与落后项目这样一个竞技体育项目结构。[9]1984-2014年,我国体育健儿共在23个体育比赛项目上获得奥运会金牌,其中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20项,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3项。各项目获奥运会金牌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1984-2014中国奥运会金牌项目分布情况

正如前所述,由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主导思想是“奥运争光”计划,项目的设置和发展情况以奥运会成绩为晴雨表,因此表1反映的正是我国竞技体育的项目发展特点和项目结构特色。

2.1 优势项目与潜优势项目

优势项目是竞技体育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理、经济特点;民族、文化特色和人类学特征。[5]它是指我国运动员在重大国际竞技体育比赛中,特别是在奥运会比赛中,运动成绩表现出比较稳定的特点,并经常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体育项目。而潜优势项目主要是指“主客观两个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有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竞技水平并进人世界先进水平行列的项目”[6]

由表1可以看出,跳水、举重、射击、乒乓球、羽毛球、体操和女子柔道7大项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传统的优势项目,在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国际竞技体育比赛中屡创佳绩。回顾悉尼、雅典、北京和伦敦这4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这7大项目中分别共获得26枚、23枚、39枚和26枚金牌,占当届奥运会中国所获金牌总数的92.8%、71.9%、76.47%和68%,对中国体育代表团实现“奥运战略”目标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7大优势项目仍将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上争金夺牌的主力军。同时,我国运动员在夏季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项目也从悉尼奥运会的9个大项,扩大到北京奥运会的18个大项,项目数翻了一番,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跆拳道、短道速滑、击剑这些潜优势项目上有所突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一个国家连续多年在一批项目中获得如此高比例的冠军数,这在奥运会、乃至世界竞技体育史上并不多见。对中国竞技体育而言,传统优势项目进一步扩大争夺金牌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可以继续挖掘的潜力也有限,并同时遭遇到了其他国家优秀选手的强烈挑战,因此只有在潜优势项目上继续发展,才能在实力和竞争力上进一步的提高。

2.2 基础项目与集体球类项目

基础项目主要是指田径、游泳和水上运动等这些奥运会比赛中的金牌大项,其金牌数量之和(3个项目在奥运会比赛中的小项之和等于119)超过了整个金牌总数的1/3,而集体球类项目是指篮球、足球、排球等在国内开展和普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群众性项目。二者透视的角度不一样。田径、游泳和水上运动等基础项目不仅仅反映的是金牌数量上的多寡,更代表了一个国家体育整体实力的强弱;集体球类项目的开展情况表现出的是一个国家体育的社会化程度,没有任何项目能像这两者这样对体育基础体现的如此明晰。

尽管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辉煌成绩,但要评价一个国家是否是竞技体育强国,还应看在取得奖牌所分布的项目上。从最近3届奥运会的田径、游泳和水上运动项目来看:中国在悉尼奥运会上只拿到了女子20km竞走1块金牌,对比是119:1;雅典奥运会上有所进步,在田径上获得了2枚金牌,游泳1枚金牌,水上运动1枚金牌,但对比仍然只有119:4;北京奥运会上新增女子3 000m障碍和男、女10km马拉松游泳(公开水域),使得这三项的金牌总数达到122枚,但这一次中国队员全军覆没,没有收获一枚金牌。这就是中国体育基础项目的现实。我国优势体育项目与奥运会基础项目的差异对比,突出反映出我国竞技体育总体实力还不强,与世界竞技体育强国还有着明显的距离。[7]

在集体球类项目上,我国的运动成绩也不太理想,除女排在1984年和2004年两夺奥运会冠军外,其他项目都表现平平,但基于集体球类项目的特殊性,它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功能促使我国运动项目结构布局时对此有所偏重。“奥运战略”只是在特殊的社会时期体育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为迅速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所制定的特殊政策,从长远发展来看,这种人为的竞技体育催化战略导向下形成的运动项目结构终究将被项目自身社会价值导向下形成的项目结构所代替。[8]

竞技体育强国应当成为金牌大户,但金牌大户不一定是竞技体育强国。体育强国也应当是竞技体育的强国,但竞技体育强国不完全等同于体育强国。中国竞技体育要想完成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那就必须要在基础项目和集体球类项目上有所突破。

2.3 一般项目与落后项目

一般项目与落后项目主要是指那些在重大国际竞技体育比赛中竞技能力较弱,运动成绩始终没有突破,并且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的边缘性项目,如马术、自行车、现代五项、铁人三项等。这些项目的客观特点就是在国内的群众基础差,社会关注程度不高,缺乏系统的队伍建设,包括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出现国家重视不够,科研和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从而使得这些项目得不到发展。但有一部分运动项目在亚运会等洲际比赛中还是存在一定的优势和竞争力的,例如中国自行车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就骑出了一片新的天地。在场地车和公路车共17项角逐中,获得了6金4银2铜的成绩,奖牌覆盖面也达到了11项,这些突破体现出我国这一项目类别水平稳步提高的现状。因此,在竞技体育工作中绝不能忽视促进这些项目的发展,更不能以牺牲落后项目为代价来换取其他项目的优先发展。

3 结语

历经60余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以奥运会为龙头,以亚运会等国际大赛和国内竞赛(包括全运会、全国体育大会、城运会、农运会等)为主要阵地的完整竞赛体系,从运动会赛事类别到运动会社会辐射力,都已经显示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赛事特征。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加强与丰富这一体系。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丰富赛事体系,为竞技体育人才,特别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更多的比赛和锻炼机会,建议今后更多增加一些青少年体育综合和单项赛事,促使更多体育后备人才更快成长。

[1] 颜韶庐.竞技体育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 刘希佳.我国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17-18.

[3] 庄 亮,蒋晓丽.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竞赛体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6):29 -31.

[4] 梁晓龙,鲍明晓,张 林.举国体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56.

[5] 徐 泽,麦雪萍.优势项目在奥运会中的特点和作用[J].体育学刊,2009,16(4):69 -70.

[6] 沈丽娟,崔志翔.伦敦奥运会我国奖牌与项目布局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2):46-49.

[7] 阎旭峰.中国还不是体育强国[EB/OL].http://www.gmw.cn/content/2004 - 08/24/content_85903.htm.

[8] 吴希林,袁守龙,孙 平,等.我国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结构特征及奥运设项效益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5):9 -14.

[9] 余 银,沈丽芬.我国全运会格局竞技特征与优势项目布局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12):82 -86.

猜你喜欢

全运会金牌竞技
迟来的金牌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
有惊无险的金牌
花与竞技少女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