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病毒治疗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的影响

2014-10-24刘小琴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感染科4083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5期
关键词:拉米夫定亚群抗病毒

刘小琴(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408300)

近年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成为全球一个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HBV免疫疫苗的广泛使用及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导致HBV变异株的出现,HBV e抗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比例逐渐增多[1-2]。CHB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尤其是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失调与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BV的发病与宿主免疫应答和调控紊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各种免疫细胞特别是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调节与病毒的清除、复制密切相关[3]。因此T淋巴细胞在HBV感染中对病毒的清除、控制以及疾病的转归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HBeAg阴性CHB患者中T淋巴细胞的这一特点,深入研究其在CHB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HBeAg阴性的CHB患者70例为试验组,其中男4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4.1±10.1)岁。根据CHB防治指南(2010年版)诊断标准,所选患者诊断均符合HBeAg阴性HBV。将HBeAg阴性患者依据肝功能情况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对照组为门诊正常体检健康者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43.5±11.4)岁。所有患者排除其他肝炎病毒的感染,未进行过抗病毒治疗,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拉米夫定0.1g/d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12、24周后测定HBV-DNA,HBV标志物五项和肝功能。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16+、CD19+、CD56+T淋巴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病毒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脏功能检测则由本院检验科完成,所有指标及操作均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和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获取资料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HBeAg阴性患者除CD16+、CD56+细胞外,其他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HBeAg阴性组患者经抗病毒治疗24周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经拉米夫定治疗24周后,患者HBeAg未有阳性转变;患者的ALT、AST等指标明显降低,且临床症状亦有明显好转;与之相对应的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明显提高(P<0.05),而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略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例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间的比较(x±s)

表2 HBeAg阴性组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24周后相应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x±s)

3 讨 论

病毒性肝炎治疗的关键是病毒的清除与否,通常以HBeAg、HBV-DNA作为 HBV 复制的标志[4]。CHB的发病机制一直困扰广大医务工作者及科学研究人员,宿主免疫调控紊乱在慢性肝损伤中起到的作用在国内外学者中达成广泛共识[5-6]。CHB感染的外周血及肝组织内T淋巴细胞亚群组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改变,导致了细胞免疫功能损伤,感染慢性化。HBeAg阴性HBV患者为病毒变异株感染所致,由于HBeAg阴性患者HBV-DNA水平低于HBeAg阳性患者,所以在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较HBeAg阳性患者好。因此,临床对于HBeAg阴性HBV患者多采用抗病毒治疗,其主要目的是为减慢或阻止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进展[7-8]。深入了解HBeAg阴性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为临床上HBV的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外周成熟的T淋巴细胞无论在表型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是异质性群体,按其表型不同分为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目前认为,幼稚CD4+T淋巴细胞可以分化为Th1、Th2、Th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4个主要的功能成熟亚群,分别通过不同的转录途径和特征性的细胞因子执行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同时各亚群之间并不是截然独立的,而是相互制约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9-10]。CD4+T淋巴细胞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其主要功能为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D8+T淋巴细胞按其功能分为抑制性T淋巴细胞(Ts)和杀伤性T淋巴细胞(Tc)。Tc细胞与抗病毒免疫、抗肿瘤免疫和移植排斥反应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HBeAg阴性患者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表达比例均有明显升高,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说明,在HBeAg阴性的CHB患者发病和疾病转归过程中均有CD4+T淋巴细胞的参与。由此可推测CD4+T淋巴细胞的低表达或许与降低杀伤性T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增殖及分化的能力有关,从而引起HBV-DNA的不断复制,引起疾病的慢性化发展和病原体的清除。

HBeAg阴性CHB患者中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相对较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过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后,肝功能检查等乙肝相应检测指标和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本研究结果说明,CD8+T淋巴细胞或许参与了HBV的清除,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拉米夫定起到了一定的协同作用,增强了患者CD8+T淋巴细胞的清除作用,从而使HBV-DNA的复制控制在低载量状态中。有报道显示,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善在抗病毒治疗6个月时,随着抗病毒时间的延长,对于T淋巴细胞的改善会更加显著[11]。核苷酸类似物更能显著抑制HBV的复制,从而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12]。治疗24周后,CD4+/CD8+的比值升高,显示抗病毒治疗24周对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较为明显,淋巴细胞亚群功能逐渐恢复。

综上所述,抗病毒治疗CHB方案目前已成为治疗的首选,但其作用机制尚待研究明确。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HBeAg阴性患者后,其肝功能明显改善,抑制了病毒的复制,同时有研究发现抗病毒药物治疗时,机体对HBV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会显著增强,使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有利于病毒的清除。本研究结果提示T淋巴细胞在HBeAg阴性的CHB的发病及转归中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因此抗病毒治疗对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刘鸿生,胡志刚,俞蕾,等.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HBV-LP及 HBV-DNA检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743-2745.

[2] 郑颖,刘素霞,丁文杰,等.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对HBeAg阴性和低水平HBV-DNA乙型肝炎患者的检测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8):1069-1071.

[3] 顾锡炳,杨小娟,王栋,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水平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及肝功能的关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8):497-499.

[4] 赵彩彦,刘振中,李静,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拉米夫定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白细胞介素-10,干扰素-γ的变化[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29(8):480-485.

[5] Shi J,Hao JH,Ren WH,et al.Pathogenesis of liver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Zhonghua Gan Zang Bing Za Zhi,2009,17(6):443-445.

[6] Feitelson MA,Reis HM,Tufan NL,et al.Putative roles of hepatitis B x antige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J].Cancer Lett,2009,286(1):69-79.

[7] Sheridan DA,Price DA,Schmid ML,et al.Apolipoprotein B-associated cholesterol is a determinant of treatment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receiving anti-viral agents interferon-alpha and ribavirin[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9,29(12):1282-1290.

[8] Vassilopoulos D,Apostolopoulou A,Hadziyannis E,et al.Long-term safety of anti-TNF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diseases and chronic or resolved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Ann Rheum Dis,2010,69(7):1352-1355.

[9] 曾志励,吴健林,吴继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3):555-558.

[10]郑林华,时永全,韩英.T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1):75-77.

[11]Fisicaro P,Valdatta C,Massari M,et al.Antiviral intrahepatic T-cell responses can be restored by blocking programmed death-1pathway in chronic hepatitis B[J].Gastroenterology,2010,138(2):682-693,693.e1-4.

[12]蒋阳昆,涂燕云,许剑,等.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4):263-264.

猜你喜欢

拉米夫定亚群抗病毒
TB-IGRA、T淋巴细胞亚群与结核免疫的研究进展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初次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