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估体系研究

2014-10-23顾旭峰司惠文

关键词:同济大学校园文化大学

顾旭峰 司惠文

(同济大学 a.校团委;b.学生处,上海200092)

1 研究背景

高校校园文化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的生态环境下,以师生群体价值观为核心,以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为载体,包括大学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潮、校风学风以及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学生社团组织、学校传统习惯和学校的制度规范、人财物管理以及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舆论环境等为内容的亚文化。深入研究大学文化,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发展观,并以此为指导建构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本校特点的大学文化,是摆在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和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流动,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持续迸发。”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的文化发展方针对解决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应该自觉围绕十八大精神,尊重文化创造规律和需求,深化校园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校园文化活力,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路径。

党的十八大同时还指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面对当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粗放性、分散性和局限性等问题,必须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理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关系,必须充分认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联系,努力建设师生欢迎、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高校校园文化。

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次是指关于高校的文化,是一个类的概念,表明其产生于高校,与高校相互依存,虽然与社会有密切的联系,但只能生存并适用于高校这

我国一些历史较长和发展较快的高校一直就十分注重大学文化建设,有的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大学文化,并随着形势的发展有所创新。但是,多数高校的文化建设还停留在初始阶段,存在的诸多误区,已成为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参与对象的认识过于狭隘,认为大学是搞教育科研的地方,大学文化建设仅属于学校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范畴,仅仅是管理人员和政工人员的事情;二是对文化建设的理解过于狭窄,学校负责大学文化建设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概念不够了解,没有摸清高校文化建设的规律,整体规划不足,多数是零打碎敲,不具有系统性;三是对大学文化建设的载体和方式认识单一,把简单地搞一些校园文体娱乐活动等同于校园文化,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继承性与持续性差,对弘扬大学精神、塑造大学形象等较深层次领域重视不够;四是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与高校育人为本的根本任务相脱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内在联系上认识不够。

3 可持续发展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估体系构建

可持续发展既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命题和挑战,也是高校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高校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是衡量文化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保证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首先应该设计一个比较科学、能够进行量化和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必须能够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功能:第一,从宏观上能以此去有效衡量一所高校文化整体建设在可持续性方面的水平;第二,从微观上能以此去评价一个具体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可持续方面的水平。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自身定位、文化传统、资金、学科结构、地理区位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将以同济大学为标本,探索设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估体系,全面考察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种因素,并分析各种因素在总的评估体系之中的权重,按照评估体系构建评估模型,以此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可持续性做出科学判断,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情况和校园具体文化活动把脉,为校园文化活动组织者提供有效参考。

在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体系方面,同济大学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课程体系中,系统设计可持续发展系列课程,普及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学科竞赛、国际交流将课程学习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促进科学技术和人文的交叉集成,开展可持续发展体验式教育,为学校的可持续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

3.1 建立评估体系

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切合各类校园活动的实际情况,与其整体目标和定位相一致。由于不同类型的校园活动有所区别,其发展重点也不同,因此在对其可持续发展建设状况进行评价时也应该有所差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估工作应尽量在同一高校内进行,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公正,进一步了解各类校园活动的基本状况、存在的典型问题和普遍规律,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借鉴。

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各类校园活动建设总体状况,发现薄弱环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文化建设。从活动主体的角度来看,本文将从活动组织、活动参与、活动实施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该评价体系由3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16个二级评价指标构成(见表1)。

表1 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水平两级评估指标及其权重

3.2 模型参数估计

模型参数根据SP调查结果进行标定。SP(StatedPreferenceSurvey)调查是指表述性偏好调查,是调查人们对假定条件下的多个方案所表现出来的主观偏好。在本项目中,SP调查以被调查者对不同的多个活动场景的理解为基础,可以得到被调查者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各个指标重要性的普遍认识程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有效问卷8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2.4%。通过调查分析可得模型参数(见表2)。

表2 模型参数估计表

3.3 问卷分析

所有层次模型建立完成后,对高校文化建设整体情况或者某个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根据评价的单项指标制成评价调查问卷表进行发放,根据a1、a2、a3等不同的指标设置问题与选择项,选项的得分梯度主要以指标评分表(见表3)的得分梯度为参照进行设置,并且根据指标评分表的梯度将问卷调查表的选择项设置成为5项。

表3 指标评分表

3.4 确定质量等级

将所有问卷各指标单独相加,求出其平均值,用单项得分乘以模型参数后再乘以10,即可得到单项指标总体平均得分,通过将单项得分累加,即可得出单个活动的评价得分。该指标体系的满分为100分,75分以上为优秀,60到75分为良好,60分为及格标准,评价等级表如表4所示。

表4 评价等级表

3.5 实例分析

3.5.1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第九届“嘉定之星”校园歌手大赛

针对本活动,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共计发放调查评价问卷样本200份,实际收回164份,回收率为82.0%。通过计算,该活动的评价得分如表5所示。

表5 总分统计

续表

根据表5可以看出,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第九届“嘉定之星”校园歌手大赛在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水平质量等级为C。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活动宣传阶段有不少浪费资源的现象,另外整个活动主题引导不够,还需要不断改进。

3.5.2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绿色嘉园我先行”系列活动

针对本活动,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共计发放调查评价问卷样本200份,实际收回176份,回收率为88.0%。通过计算,该活动的评价得分如表6所示。

表6 总分统计

根据表6可以看出,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绿色嘉园我先行”系列活动的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水平质量等级为A。该活动主要优势在于其主题与关注可持续发展进程挂钩,在各方面倡导同学们养成节能环保的生活习惯。因此,这一系列活动应当成为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模板,以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4 结语

大学文化属于文化范畴,由于其具有无形性,且标准多样化,因此很难对大学文化本身进行评价。但大学文化的建设过程与活动组织确实有章可循且可以评估,通过对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能够对文化建设的整体过程效果做出评价,预判某个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效果,发现其薄弱环节,为活动策划者提供参考,以便及时调整活动方案。

[1]梁鹏,黄宇.大学如何转向可持续发展——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思想框架[J].大学教育科学,2011,(6):93 ~97.

[2]寇平平.大学校园文化与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6):182~184.

[3]刘国瑞,林杰.大学战略管理中的文化因素[J].现代教育管理,2012,(12).

[4]王霞.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7,(1):68 ~70.

[5]刘赞英,王岚,张艳红,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大学人文精神[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9~63.

[6]赵宗锋,崔玉晶.可持续发展大学:从理念到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38 ~41.

[7]赵宗更,吴建玲.浅析大学可持续发展中的文化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0,(7):5 ~7.

[8]张希胜.可持续发展大学的内涵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12,22(2):110 ~116.

[9]吴苡婷.可持续发展塑造新时代高等教育核心价值体系[N].上海科技报,2012-07-25(B04).

[10]蔡劲松.大学文化建设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构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猜你喜欢

同济大学校园文化大学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