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城市生态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

2014-10-23葛毅鹏孙玉宇郭万朋

关键词:森林公园洛阳物种

葛毅鹏 孙玉宇 郭万朋

(1.河南科技大学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2.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河南 洛阳471023;3.河南智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0 前言

在人类繁衍和改造生存环境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因为,人类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大自然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的。生物的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价值伴随物种的消失而消失,生态环境已经并且在不断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城市作为整个世界大环境的一部分,也正遭受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如何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活动中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使城市生态系统既能为城市创造优美的环境,又能融入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系统,继而实现真正的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意义重大。

1 洛阳生态多样性的现状研究

1.1 生态系统生境研究

1.1.1 气候

洛阳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区。季风环流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且大风较多,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较少。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601.6mm[1]。

1.1.2 地形、地势及生态环境

(1)生态环境。

洛阳市土地总面积为15208.6km2,其中山地丘陵占86.2%,平原占13.8%。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省级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共计14个。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占市域 23%[2]。

①周围群山环抱。有青要山、周山、荆紫山、郁山、邙山、樱山、万安山、首阳山、龙门山、香山、嵩山等大小山地。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山川丘陵交错,整体地势西高东低,“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②境内河渠密布。区内河流分属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共有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自古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2]。

(2)中心城区生态环境。

市中心生态环境呈现了“三山环抱、四水中流”的山水格局,“十字”加两个“半环”的景观结构,以及“遗址为心、绿楔入城,绿带贯穿、绿廊连通、绿轴成网、绿点均布”的绿地系统[3]。中心区有滨河绿地、遗址绿地、公园绿地等重要绿地板块(表1)。

表1 重要绿地板块

1.2 生物物种调查分析

1.2.1 洛阳本土生物种类调查

洛阳四面环山,森林覆被率较高。洛阳市《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公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如表2所示:

表2 洛阳市生物种类数量一览表

1.2.2 中心城区景观物种调查

中心城区的建筑和市政设施覆盖率高,在有限的城市绿地内生物物种十分有限,多以景观植物出现。近年来,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提高较快,小区景观的生物种类基本可以表现中心城区的生物物种现状。下面就是对不同时期所建的9个居住小区生态环境调查(表3)。

表3 洛阳市中心城区居住小区生态环境抽样调查

2 洛阳中心城区生境现状问题分析

2.1 公园物种较少,大量绿化系统被破坏后建成娱乐设施

牡丹是洛阳的名片。为体现“洛阳牡丹甲天下,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大场景,洛阳在绿化系统中大规模种植牡丹。其中,牡丹公园、中国国花园、洛阳牡丹园等也大面积种植,在牡丹的种植区其他生物种类很少。如此大量的绿化土地被单一物种所占领,系统不能实现自我循环,同时还需要大量的人工和附加资源才能维持,这样就造成了生态系统的极大不平衡。并且公园中大量原规划中的绿化场地被征用后建成娱乐设施。建筑和娱乐设施逐渐侵吞了城市公园绿地。

2.2 硬质建筑物侵占了生物生存环境,城市生境呈现严重破碎化

洛阳一期总体规划由于跳出老城发展新城,重视生态绿化建设、重视生活环境营造等举措而被誉为“洛阳模式”。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内容被不断定义和填充,城市中的大量绿地被不断侵占:

首先,在汽车保有量不断攀高的今天,由于在道路系统和停车系统规划、行车引导和文明行车教育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道路越建越宽,原有的绿化带被侵占,大量的公共绿地被建成停车场,即使这样也不能改变新建道路变成新停车场的现状。

其次,在房地产业不断兴起的背景下,城市管理者受GDP政绩考核的影响,开发商受高额利润的诱惑,城市绿地被变更用地性质,建成短期效益高的房地产和休闲娱乐项目。例如,洛河两岸新建的休闲娱乐建筑,龙门山森林公园中建的大量的宾馆和休闲娱乐度假中心。

2.3 河道被破坏

在洛阳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的市政和房地产项目需要大量的沙石等建设材料。近年来,由于开采沙石,洛阳境内几乎所有的主要河道遭到严重破坏。河道内的水生植物和动物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破坏,已经枯萎的河水在千疮百孔的河槽中渗漏现象严重。同时,沿河生态也遭到破坏。

2.4 森林被侵占,森林物种过少

近年来,房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市中心区域已近饱和,并迅速向周边扩展。龙门山森林公园和周山森林公园已被房地产和市政项目团团围住。以周山森林公园为例,周边已经聚集了山水富地、中泰世纪花城、解放军534医院等项目,总面积急剧减少。同时,周山和龙门山森林公园,因经历了早年的滥采滥伐,物种消减严重。近年虽然提倡封山育林,但由于植物种类过少,且平均树龄太小,不能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3 洛阳中心城区生态多样性保护对策研究

3.1 生态多样性保护途径探讨

3.1.1 强化静态物种保护的途径

(1)保存物种。

充分发挥城市植物园、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森林公园的物种保护功能,让更多濒危动植物落户其中,进行专业的保护和生境研究。这也是世界上通行的有效的物种保护措施。以英国皇家植物园为例,园中共有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植物5万多种。中国的华南植物园和西双版纳植物园分别保存植物1.3万和1.2万余种[3]。这些植物园通过保存珍惜物种本身,既保护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也保护了生物遗传的多样性,为日后条件成熟,将驯化的动植物返还给大自然,重新恢复生态系统打下了基础。

洛阳城市公园和森林公园中,数隋唐遗址公园和西苑公园的植物种类保有量最多,分别为1000和800多种。其中大多还是驯化的景观物种,本地物种较少,濒危物种就更加稀有。因此充分发挥洛阳城区各类公园的“物种基因库”的作用和市民休闲娱乐地的作用,为本地生物学研究和生物知识普及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2)景观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专项研究。

景观作用和生态的气候调节作用,是城市生态的两个最主要作用。如何保证洛阳城市生态绿化的景观价值和气候调节价值实现的同时,实现城市生物的多样性和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呢?这里的前提就是植物的组合景观一定要美、组合的景观类型一定要多,否则抛开植物在城市中的景观特性而单讲生态就会落空。

在城市的公园和森林公园中展开景观组合和生态平衡组合双向研究,大量运用本土植物进行景观学和生态平衡学的深层物种搭配研究,为城市绿化系统最终大规模应用推广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3.1.2 生态系统生存环境的恢复研究

(1)外围自然环境。

制定保证矿产有序开发的长期规划,加大矿产新技术的应用,减少矿产开发对生态资源、生态环境和水环境的破坏。加强封山育林、防护林、经济林建设的技术指导,在林业生产和保护过程中强制采用有利于生态平衡、生态自我循环的生物多种群组合建设。

(2)中心城区。

生态恢复保护是生态系统生存环境的“修复性保护”,旨在调整生态系统和生境中的损坏和薄弱部分,使之能够实现自我循环、自我平衡状态。在城市中生态环境按照尺度和形态可分为生态板块和生态廊道两类。两类生境的保护各有侧重点:

①生态板块生境的恢复研究。洛阳市区人均平均绿化率比较高,拥有王城、西苑、洛浦、牡丹等众多公园,龙门山、周山、邙山等一干森林公园。这些面积巨大的绿色生态板块交替散落在城区的不同区域,构成了城市景观的重要节点。因此在不同层面和角度进行恢复研究十分必要。首先,增加众多生态板块的本土生物物种数量,尤其是本土生的关键种,使乔、灌、藤、草、苔藓、菌类、微生物等合理组合,巧妙搭配,形成空间立体绿化[4]。其次,尊重大自然的作用,加强管理但减少人工破坏性干预,例如过度除草、松地等。同时,减少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避免部分物种消失从而导致生物链条断裂。

②生态廊道生境恢复研究。填平洛河、涧河等河道中因开采沙石而挖出的众多大大小小的沟壑,保证河道的流通性,减少渗透性,恢复河床生态。采取生态护堤新技术,沿河堤用强根生物恢复生态。利用河道富水的有利生态环境加强河堤两侧的沿河绿化带建设。由于道路在城市中的强延伸性和近人性,道路绿化对于城市生态意义重大,利用在道路和由道路衍生出来的带状公共活动场地建设带状绿化是所有城市绿地建设中有效和通用的做法[5]。增加带状绿地的物种数量,加大城市道路绿化的物种密度,保证纵横交错的绿带的连通和延续是生态廊道恢复的重要手段。

3.2 城市生物与景观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

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此阶段的规划内容过于宏观,缺乏系统内容,强制性和指导性较弱,致使很多城市在进行具体绿地系统建设时盲目追求效率,不严格遵守城市规划文件,随意性较大,造成绿化系统景观单一,物种过少,生态系统薄弱等结果。因此有必要详细制定具有强制限定性的城市生物与景观多样性保护规划,从景观系统结构规划、绿地生态系统的尺度、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物种选择上进行明确规定。

3.2.1 城市生态景观系统结构规划

以城市中的重要生态板块(如图1)为基础,以市区的河流体系为重要生态廊道,通过河流的生态廊道作用将城市中心生物薄弱核和周边的生态富集地连接起来(如图2)。再通过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绿化带进行网络化连接、加强,从而让生态流畅通,形成网络化、不间断的生态体系[6]。

图1 洛阳城市景观主要板块

图2 内核与周边绿化连接示意图

3.2.2 生态系统的尺度和景观内容规划

(1)生态系统的尺度。生态板块的尺度受边界、周边环境和地理位置的限定,几乎难以有大的改变。但生态廊道的尺度因是城市建设的产物,重新定义的余地较大。生态廊道,尤其是洛河、涧河、伊河、瀍河等重要生态廊道肩负着主要的生态流通线的作用,宽度应尽可能地大。实验表明:生态廊道越宽,生态的可流通性越强[7]。

(2)景观规划内容。通过相关研究,根据本土景观植物的叶、茎、形等观赏内容和植物的气候适应性内容,编制植物景观多样性专项规划文件,以满足景观的色、形、空间三个方面要求。具体内容应包含:

①本土植物和引入物种的季节色相及组合色相研究专项文件;

②本土植物和引入物种的形态及组合形态研究专项文件;

③生态板块和生态廊道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的修建性控制性规划;

④其他区域的植物配备指导及实例集;⑤地域景观特色控制性规划。(3)生态系统的物种选择。

结合洛阳当地气候和景观要求,分别在气候调节、小气候调节两个方面进行生态系统的功能区划分和物种选择:

①气候调节。洛阳冬季寒冷凛冽,夏季城市热气难以散发,河流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空气污染较严重。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树种在不同的地区,担起冬季挡风、夏季导风、水土保持、空气净化的重任。

②小气候调节。洛阳夏季天气炎热,植物进行降温遮阳是重要的手段。根据不同降温对象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进行有效降暑:例如墙体与路面降温可用藤蔓、乔木等;停车场降温可用灌木、花草等。

3.3 生态多样性保护的管理机构

洛阳市的《城市绿化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由洛阳市城乡规划局组织编制;《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是由洛阳市环境保护局组织编写;城市绿化系统的施工最终是由洛阳市园林局负责。整个绿化生态建设从计划到实施的过程牵扯到众多行政管理部门,总体呈现多头管理,又无人最终负责的局面。城市生态建设最终将停留在计划上和文件中,成为一纸空文。如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应在顶端做好机构的设计工作:尝试由市政府和环保局牵头,从规划、环保、园林、林业等部门抽调专员,同生态研究专家一起组成生态建设委员会(如图3)。生态建设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监管从规划到建设的每个环节,保证每个环节落到实处。

图3 管理结构示意图

4 结语

基于洛阳市生态多样性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探讨了静态物种保护和生态系统生存环境的恢复等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以及城市生态景观系统结构规划、生态系统的尺度和景观内容规划、生态系统的物种选择等城市生物与景观多样性保护规划的详细内容。鉴于洛阳城市生态

多样性从计划编制到建设实施全过程所呈现的“多头管理,又无人最终负责”的局面,提出重新从顶端设计管理机构,来领导、协调和监督众多相关部门的生态多样性保护工作,以实现整个过程可控。城市生态多样性是生态学和城市规划的交叉学科,是一个研究生态系统最薄弱生境(城市)的学科,是一个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意义重大的学科,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和永久的研究课题,因而,需要众多同行不断努力,互相探讨。

[1]洛阳地方史志编撰委员会.洛阳市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27.

[2]洛阳市环境保护局.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EB/OL].http://www.lyhbj.gov.cn/portal/infomanage/webui/docread.aspx?docid=534.

[3]洛阳市规划局.洛阳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EB/OL].http://www.hnjs.gov.cn/jst/contents/6/44896.html.

[4]胡文芳.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学位论文,2011:61.

[5]陆玉云.浅谈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J].云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1999,(1):40.

[6]陈波.国外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几种途径[J].广东园林,2005,(6):20.

[7]李波.中国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持续利用[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9,(4):9 ~15.

猜你喜欢

森林公园洛阳物种
洛阳正大剧院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森林公园游记
洛阳自古繁华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龙架山森林公园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