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献计量学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

2014-10-23

图书馆 2014年5期
关键词:计量学情报计量

安 源 张 玲

(1.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2.黑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1 研究背景

对文献最早进行现代计量研究的一般认为是从1917年文献学家F.T.科尔和N.B.伊尔斯对比较解剖学出版物进行的统计分析,他们首开书目计量研究的先河。1923年,英国文献学家休姆(Hulme,E.W.)在其编著的《统计目录学与现代文明增长的关系》中,首次提出了“统计书目学”这一最早与文献计量学相关联的术语。〔1〕随后的20年代到40年代里,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主要是相继产生了构成其理论框架的几个经典定律如布拉德福定律、洛特卡定律等。1969年,英国学者普里查德提出用文献计量学代替统计书目学来命名这个领域的研究,此举很快得到图书馆学、情报学界的普遍认可,文献计量学从此诞生了。

关于文献计量学的名称、术语、概念和内容的讨论由来以久,各国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最初《英国文献工作术语标准汇编》把文献计量学术语简单定义为:应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对文献利用和出版的研究。印度文献学家拉维昌德拉在1972年的论文中,把文献计量学定义扩充为:通过文献、图书馆工作者、用户行为和特性的定量分析,实现图书馆和情报中心的情报加工和情报处理的科学。我国邱均平教授则更加全面深入地定义文献计量学为: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2〕也有许多学者从探讨物理单元和评价交流媒介的测度原理的角度,把文献计量学作为整个情报学方法论的工具和理论体系的基础。

我国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较国外要晚半个多世纪。从目前可以检索到的资料看,文献计量学相关论文最早出现在1964年,张琪玉、王恩光分别在《综合科技动态(第二分册)情报工作》的第5期上发表文章,介绍了美国编辑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但最早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是1979年沈中和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新颖的〈科学引文索引〉》一文。〔3〕之后,更多的研究者相继发表了一些介绍性和应用性的论文,并逐渐将文献计量学应用到各学科领域。由于情报技术的发展,联机系统的成熟和能力更强的文献自动处理技术,我国学者从80年代开始对文献计量学方法及经典的定律做了更进一步的探讨、验证和评价,并寻求在图书馆管理、文献管理和科学预测方面开拓更广阔的应用领域。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基本上形成了理论、方法研究、实际应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已成为图书情报与科学评价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针对国内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状况,图书情报学界学者们不断进行回顾与反思。早在1992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汪冰就对我国1979-1989年间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从数量、内容、著者等方面进行分析。2003年,武汉大学邱均平发表《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一文,认为文献计量学在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等七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从宏观描述和理论阐释的角度进行回顾和展望。〔4〕2009年,范全清撰写的《我国文献计量学30年之发展》,从文献计量学的发展阶段、主题分布、作者及期刊分布等方面论述了我国文献计量学30年来的发展历程。许多学者都从全学科领域范围对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及其应用进行过论述。但文献计量学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很少有详尽的论述。为此,文章拟利用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作为检索工具,查找出图书情报领域基于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统计、分析、归纳,试图描述出文献计量学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其特点与发展趋势。

2 研究概述

2.1 研究方法

文章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的期刊库为样本库,以1980年到2012年为检索时限,选择“主题”为检索项,以“文献计量”、“论文统计”、“引文分析”、“著者分析”、“载文分析”、“链接分析”、“词频分析”、“内容分析”、“聚类分析”、“共引分析”、“同被引”、“文献耦合”、“布拉德福定律”、“洛特卡定律”、“齐普夫定律”、“普赖斯指数”、“文献增长”、“文献老化”、“巴尔顿-凯普勒方程”、“H指数”、“影响因子”、“核心期刊”等为检索词,学科领域选择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精确检索。检索结果经汇总和去重,最终获得在1980-2012年期间,图书情报领域发表的基于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文献期刊论文4948篇(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9月16日),见表1。

表1 1980-2012年图情领域文献计量学论文年度分布

2.2 阶段划分

文献计量学的奠基人之一普赖斯,对各种科学指标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提出“科学文献增长四阶段”理论。文章针对上述4948篇论文,利用普赖斯文献统计指数模型(以累积数据为依据),计算1980-2012年间的逐年文献累积量。运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回归拟合分析(见图1),结果显示图书情报领域发表的基于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文献实际增长曲线与理论增长曲线拟合度达到0.911,表明该文献增长分析具有实际参考意义。通过图1的曲线走势和分析验证,可以对我国图情领域文献计量学研究发展阶段做出初步判断。

图1 1980-2012年图情领域文献计量学论文年度分布增长拟合情况

图2 1988-2002年图情领域文献计量学论文年度分布增长拟合情况

图3 2003-2012年图情领域文献计量学论文年度分布增长拟合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1980-1987年间,图书情报领域每年以文献计量学为研究主旨的论文数量较少,且增长极不稳定,无任何规律性,很难通过统计方法求得相应的数学表达式,该特征与普赖斯关于学科文献增长第一阶段描述吻合,故将此阶段确定为研究的萌芽期。1988-2002年间,从图2可以看出较严格地服从指数增长,运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曲线回归拟合分析,服从函数式为Y=98.194e0.179x且 R=0.965的指数分布,符合普赖斯关于文献增长“四阶段理论”中第二阶段文献指数增长特征,故将此阶段确定为研究的成长期。2003-2012年间,从图3可以看出每年以此研究为主旨的论文数量增长减缓,逐渐演变为线性增长,通过线性模型回归拟合分析发现服从R=0.982的线性分布,符合普赖斯关于文献增长“四阶段理论”中第三阶段文献增长的线性增长特征,故将此阶段(包括以后时期)视为研究的成熟期。

2.3 关键词统计分析

通过对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某一学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某个关键词在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一定时期内高频出现,表明该关键词可能是当时的热点或重点研究领域。〔5〕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分三个阶段导出了4948篇文献的关键词,经简单整理,同时对同义词进行了补充、合并,将所有关键词导入自编程序中统计,将出现频次较高的部分关键词经语义分类后归入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萌芽期文献计量学研究在五种语义分类下的关键词较少,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选题范围不断拓宽,成长期、成熟期各语义分类下的关键词内容逐渐丰富,总体数量也逐渐增多。从各时期关键词统计的频数和排名上来看,在萌芽期阶段关键词“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定律”的频数排名位居前列,说明在此阶段基础理论如各经典定律的讨论研究所占比重较大。同时也可看出,此阶段另一主题在图书情报学科领域范围内,运用引文分析法、文摘法等方法,对期刊文献进行评价及统计分析。在成长期阶段核心期刊、引文分析、影响因子、统计分析、引文量、载文量等关键词词频较高,说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已逐步由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基础理论特别是对大定律的研究比重在下降,而应用研究所占比例在逐年上升。文献计量学的应用是其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应用研究能直接将理论方法转化为实践中重要的成果结论,从而指导工作实践。在此阶段针对更多的研究对象运用更多的研究方法,进行期刊评价和文献、载文的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适合于各种情报现象和过程的数学模型在本阶段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00年以来,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而全面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影响因子、引文分析、期刊、总被引频次、h指数、期刊评价等关键词词频较高。此阶段文献计量学的应用研究占绝大部分,研究的学科领域有了较宽的扩展,研究方法增加到了十几种,其中引文分析法贯穿于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始终。应用领域除了期刊评价、学术评价外,统计分析的内容逐渐增多。此外,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又拓展了一些新的领域,如信息计量学、网络计量学、情报计量学,这些领域成为文献计量学理论与方法应用研究的实际推广领域。

表2 各阶段主要中文关键词分布

3 文献计量学方法体系

对方法的研究在任一门学科研究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拥有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以及合理的研究工具,才可以促使一门学科迅速的发展。任何一门学科都非常注重方法体系研究,文献计量学也不例外。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按其研究手段主要可分为文献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法、引文分析法、计算机辅助法等。

3.1 文献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对来源数据的搜集,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如多维尺度分析法、内容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图谱分析法等来描述和揭示文献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一定研究目的的一种分析研究方法。〔6〕通过对某些机构、学科、期刊文献在一定时间内的特征信息分布的统计分析,能够看到文献的增长变化、流通状况、分布特征、利用程度,揭示文献信息的量变规律,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发展预测等目的。统计内容包括文献按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引文分布、主题相关分布、文献内容单元分布等。

3.2 数学模型法

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以数学表达的形式和符号来描述研究对象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揭示其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7〕数学模型方法主要用于文献计量学理论研究中,如布拉德福定律期刊等级模型、齐普夫定律频率模型、洛特卡定律倒平方模型、文献增长与老化的数学模型等。数学模型方法在文献计量学发展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使得文献计量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3 引文分析方法

利用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信息计量研究方法。〔8〕文献之间的相互引用是由科学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活动的规律所决定的,文献之间的这种引用关系留下了文献与文献之间知识转移的痕迹,这是引文分析方法得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引文分析研究方法一般由引文分析工具 、引文分析流程、引文分析指标等构成。应用引文分析方法通过对引文的年代、类型、数量、语种、国别等方面的分析,可发现学科热点与前沿,预测学科的发展趋势、遴选核心期刊、评价科研机构或国家的学术地位、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

3.4 计算机辅助文献计量分析法

此分析方法为针对某一特定学科或课题,借助有关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的统计、分析、模拟以及推理,并给出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计算机辅助信息计量分析法一般要经历三个基本步骤,即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9〕通过计算机对某一特定学科或课题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所收集的数据更为全面、准确,整理数据的速度更加迅速,分析的结果也更加有可信度。对某些学科或课题的文献计量分析中,一方面应用SPSS、SAS、EXCEL等统计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多元相关统计分析计算、原始数据与曲线模型的拟合、引文分析方法中引用耦合的统计分析等;另一方面借助Bibexcel、CiteSpace、Ucinet、NetDraw 等功能强大的可视化数据分析平台,通过类团关系图、战略坐标图、共现网络图等知识图谱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深层挖掘,得出某些领域引文网络、共引网络、作者合作网络等网络结构,以此来分析某些领域研究主题、热点问题及发展脉络演进趋势等。

4 文献计量学的应用研究

文献计量学的应用研究成为其内容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图书情报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既涉及它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的理论规律研究中的应用,又包括在图书馆管理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具体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4.1 在核心期刊测定方面的应用

核心期刊的研究和测定是文献计量学应用中较早、较为成熟,且影响较广泛的应用领域,也是文献计量学实际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和评价期刊质量,科学地确定核心期刊的范围,对于获得高密度的情报源,对于图书情报单位建立基本的核心馆藏,对于广大科学工作者重点阅读本专业期刊内容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10〕核心期刊的测定普遍采用了文献计量学方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方法体系,评价和筛选方法多种多样。较早采用的是从某一个标准出发单因素测定方法,如以载文量为标准的布拉德福法、百分比补偿法、累积百分比法测定核心期刊。〔11〕在核心期刊测定研究的初期,布拉德福法在十几种研究方法中应用最为普遍。但这些以单因素的测定方法只考虑了论文数量,而忽略了期刊论文质量和利用情况,具有一定的片面性。〔12〕因此,与论文质量相关的以摘引率、利用率为标准的测定方法,如文摘法、引文法及流通率法又被提出来。〔13-14〕它们虽弥补了以载文量为标准的不足,但这些方法依据的是期刊的外部因素,没有涉及期刊的具体内容,一般都只能作为辅助的测定方法。〔15〕

为了提高核心期刊测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80年代中后期,出现将几种单因素测定法取长补短结合运用的综合评价法。最初的综合方法都是在原有单因素方法基础上简单综合得到的。1987年,罗式胜提出运用综合法测定核心期刊,即以布拉德福定律、引文分析法、百分比法分别测定出三个“核心期刊”的子集,然后以这三个子集的逻辑和作为基本的“核心期刊”。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指标筛选核心期刊的局限性。〔16〕王伟介绍国外S.M.Dhawan等人综合筛选核心期刊的模型。这种模型采用了引文法、文摘法和期刊的利用(阅读、借阅、申请、复制等)三个指标,通过分析这三个指标之间形成的七种交叉关系,得出评价和选择期刊的次序。〔17〕高潮柱通过借阅频次统计和文摘频次相结合,产生了外文黑色冶金专业核心期刊。他认为这种选定核心期刊的方法,能够弥补两种方法单独使用的不足。〔18〕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根据具体问题采用一些更为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加权平均数法、模糊数学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保证更高的计算精度 ,获得更为合理的排序。侯晓军将“引文分析”、“文摘分析”、“流通分析”三种方法进行综合,通过构造灰色关联度模型,依据关联度的大小确定核心期刊。〔19〕徐捷针对问题构造一个四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其中准则层由期刊刊载信息的质量、期刊刊载信息的数量、期刊报导信息的速度三个要素构成。准则层要素再细分构成指标层,求出指标层相对于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将建立的判别矩阵的数值乘以权重后排序来测定核心期刊。〔20〕王映将指标难度赋权法、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秩和比法三种方法相结合,以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为例,通过对反映期刊论文影响力的影响因子、期刊他引率、平均引文率等8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对16种期刊进行分档。〔21〕管进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将评价外文期刊的8个指标综合成5个指标,将评价中文期刊的8个指标综合成6个指标,最后确定影响馆藏核心期刊的主要成分,得出主成分的权重,求出各期刊的综合得分,并排列先后次序。〔22〕

4.2 在把握学科热点研究、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中的应用

文献计量基于文献事实,有利于促使新理论的萌芽,促进学科内容的发展,揭示学科领域发展的方向。近十年来,通过对文献或引文的统计与分析,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与引文分析法,文献计量学在学科现状热点分析、学科动态研究和预测学科发展方面应用广泛。徐彦从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研究学科发展动向的理论依据、文献量与科研成果、学科发展变化的关系、词频变化与学科研究内容的变化关系等方面进行讨论,认为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研究学科发展动向是一种切实可行、灵活多样的方法。〔23〕研究者最常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通过对某一学科领域论文数量、著者情况、期刊来源、主题分布、发表年代等多角度的统计分析,客观研究学科现状及学科发展趋势。如邱均平从跨学科发文的角度探索跨学科研究态势,通过定量计算论文专业度指标来测度学者的跨学科研究程度,统计得出图书情报领域是学者跨学科研究最多的学科领域。〔24〕陈红勤从论文年代分布、主题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四个角度,分析得出我国开放存取研究发展态势良好。但OA出版研究在国内还处于初步阶段,其研究内容和对象还比较单一,也有重复研究等问题。〔25〕

也有一些研究者利用引文分析法,通过统计引文量按频次、年代、文献类型、学科或主题的分布等,对学科的交叉、渗透、成熟、老化等趋势进行研究。曹鹏通过引文分析展示国内数字图书馆研究的论著、作者、期刊、年代的影响力分布及研究现状与进展情况,以期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26〕建立在耦合强度或共引强度基础上的文献聚类分析,可更加直观显现学科和科学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使得引文分析法成为客观分析结果的有效方法。马楠对共被引和文献耦合这两种引文分析方法在识别研究前沿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分析了二者的对偶关系和异同点。〔27〕侯跃芳将引文共引聚类与内容词分析相结合,并以妊娠糖尿病研究为例,揭示其发展状况。〔28〕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引文分析的可视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分析结果更加科学直观,同时引文分析的可视化开启了科学知识图谱从诞生到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引文的可视化分析结合共引、文献耦合等引文分析方法,可以挖掘、分析和显示作者间、期刊间、机构间、关键词间的相互关系,探明有关学科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结构,划定某学科的作者集体,分析推测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衍生趋势,还能对某一学科的产生背景、发展概貌、突破性成就、相互渗透和今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科学的动态结构和某些发展。肖明在其文中叙述了引文耦合分析和关键词分析方法,知识图谱中拥有引文耦合关系的文献聚在一起就形成研究前沿,用可视化的方法对一些具有相同研究主题的文献进行分类,呈现竞争情报领域研究前沿及其研究基础的关键步骤。〔29〕范云满对新兴主题研究的文献进行收集,然后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进行定量分析,利用CiteSpaceⅡ对国家、机构、作者的合作关系做出对应的知识图谱,并对共被引文献的关键节点文献进行了研读和分析,最后利用CiteSpaceⅡ生成了本研究领域中的研究主题聚类图、时序图,对研究内容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预测。〔30〕

4.3 在科学评价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评价一直奉行同行评议的评价方法。这种以定性为主的评价方法有它的优越性,但也有明显的主观性与随意性。文献是科研活动的存在形式,是科研成果的固化,它贯穿于整个科研过程,文献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对科研水平和能力的反映和体现。因此,利用文献计量学理论和方法,对科学研究进行定量评价是一种崭新的途径和有效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文献计量方法在科研评价中的应用,科研评价经历了从专家评议的定性评价到以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发展过程。总体上,文献计量学对科学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科评价、期刊评价、学术团体及个人评价、机构评价等几个方面。在科学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收集和整理科学文献信息,恰当地选取评价指标,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教授在2004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与评价研究学术研讨会中曾提出:我国科学评价今后应从评价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化、评价标准专业化、评价方法和指标综合化三个方面进行改革。〔31〕

最早,文献计量法评价科学研究以文献数量和被引频次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其中文献数量说明作者生产的文献产量或科研能力,而文献被引频次一方面说明作者生产的文献的质量,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研究成果对科学发展所做的贡献。但这两种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又都具有各自的缺陷。〔32〕1972年美国学者加菲尔德提出的影响因子、2005年希尔施提出的h指数两个重要指标引发了评价科研绩效的革命。h指数克服了文献数量和被引频次做为单一评价指标的缺陷,表征的是引文影响力和论文产出力二者相结合的测度指标,不仅可对科学家个人及学术团体的科研成就进行评估,还可以用在任何层次对象的评价研究中。文献〔33〕详尽论述了h指数的定义、优势及其在科学研究人员、科研集体和学术期刊绩效评价等方面的适用性,并指出h指数的局限性,即h指数评价个人科研能力时,有可能出现多人具有相同的h指数,从而无法对其科研能力加以区分。针对这一缺陷许多研究者在h指数基础上,采取引入新的变量或对h指数加以一定数学运算的方法对h指数加以修正,提出了许多种新的衍生指数,主要包括h(2)指数、a指数、g指数、r指数、f指数、ar指数、hg 指数等。

由于文献计量方法在科研评价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科研评价由使用单一评价指标,发展到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献〔34〕基于文献计量方法,运用系统工程思想,研究学科评价系统的构成,设计出学科评价的具体流程。文献〔35〕对期刊的影响因子、论文的总被引次数及他引次数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利用回归分析法设计出科学的论文学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文献〔36〕针对文献计量学的核心期刊评价有着一切量化指标本身都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客观性分析文献计量评价体系,剖析了期刊文献计量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4.4 文献计量学的综合应用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大力开展综合应用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是文献计量学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一方面,文献计量学在现已应用的各个领域中需改进现有的方法和探讨新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还需要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有关文献计量学方法的应用除集中在以上几方面外,还涉及图书情报系统管理,如馆藏定量分析、图书选购、图书流通、图书情报系统分析、用户行为等方面。

图书馆文献采购的质量决定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质量。许多研究者都曾利用引文分析法对文献采购、期刊订阅、馆藏建设进行研究。陈江红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的三百多种科技期刊为分析样本,通过对十个学科期刊文献的被引量和半衰期的统计与分析,探讨了引文分析法对图书馆文献采购与文献管理的指导作用。〔37〕而邓宜新以本校教师为对象,以他们在几年中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为题材,采用一次引文法结合馆藏进行对比分析,作出评估,以促进藏书建设。〔38〕文献承载着知识的积累、深化与发展,并与用户密切相关,积累的信息需要正确、及时地提供给用户,信息的完整提供与有效使用决定产出信息的质量。许超基于需求信息与数据库资源匹配的角度,通过对图书馆个性化推送模型及文献计量的三种分析方法:共引分析、词频分析和h指数的深入分析与综合运用,提出基于文献计量的用户个性化推送模型。〔39〕

文献计量学应用在情报检索方面,可对词频分布深入研究,改进自动标引与分类技术,有助于完善情报检索系统,定量评价检索效果,提高文献的利用率。黄明论证文献计量学指导图书分类的可行性,可提高情报检索语言的检索效率,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40-41〕杨波等在齐普夫定律的指导下,提出利用新的词频统计和位置加权的方法进行汉语的自动标引,提高情报检索工具的检索效率。〔42〕

5 结语

随着文献计量学理论和方法的不断拓展和深入,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在图书情报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指导各种类型图书情报部门完善情报服务工作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几十年来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的简单回顾与总结,我们发现文献计量学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研究呈现以下特点:①研究领域集中。从对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的统计情况来看,研究者较多地将目光关注在核心期刊测定、科学评价、学科现状研究与发展预测这三个较为成熟与完善的应用领域,其中学科现状研究与发展预测领域的研究比重显得尤为突出。与此同时该领域的研究方法不再是对文献知识单元简单的统计,更多的是采用动态网络分析的信息可视化技术,更加直观揭示学科的动态结构和发展。整体来看文献计量学应用综合研究缺乏对新领域的探索,到目前为止所能检索到的文献都是研究初期较早成果,今后研究者应在较深的层面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开展独具特色的综合研究。②研究视角广阔,研究方法多样化。多学科广泛融合尤其是数学工具的日益完善和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为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提供更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与早期的研究方法相比,聚类分析、矩阵分析、网络分析等方法更能深入挖掘文献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但各种研究方法又都各有其优缺点,还有待在实际应用中完善。③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化程度的提高,信息传播的媒介由纸本逐渐转向以网络为主,使得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文献资源成为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的重要信息源。在这种条件下,研究者们可以将储存在检索工具中的文献文本中的任何知识单元作为检索和统计的基本单位,如题名、关键词、主题词、词频、引文信息、著者、文献来源、日期等,这样对文献的计量开始深入到文献的内部,而不仅仅停留在只对原有的篇、册、本为单位的文献单元的计量上,使得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向着信息计量方向迈进。此外文献计量学的应用研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其理论研究,只有科学的理论才能正确地指导工作实践,也才能更为合理、有效地解决工作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来稿时间:2014年6月)

1.汪冰.我国文献计量学十年研究与发展(1979-1989).情报科学,1992(1):56-64

2.文献计量学.〔2008-01〕.http://wenku.baidu.com/view/f7b031c789eb172ded63b79e.html

3.范全清.我国文献计量学30年之发展.情报资料工作,2009(3):30-33

4.邱均平.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科学学研究,2003(4):143-148

5.庞景安.科学计量研究方法论.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99-301

6.宋巧枝,方曙.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法的专利计量分析研究.现代情报,2008(2):125-127

7.文献计量学.http://wenku.baidu.com/view//471a58e0524de 518964b7dc7.html

8.文献计量学.http://wenku.baidu.com/view/abf1f51c59eef8c 75fbfb396.html

9.赵蓉英,许丽敏.从文献计量学到网络计量学嬗变的可视化分析.情报科学,2011(7):975-983

10.邱均平.信息计量学.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5):396-400

11.杨廷郊,马费城.布拉德福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情报学刊,1981(3):70-71

12.陈光柞.布拉德福定律在测定核心期刊中的局限性.情报科学,1981(1):57-58

13.陆伯华.用文摘法确定核心期刊及其局限性.情报科学,1983,4(3):33-34

14.张弼云.采用引文二次分析测定图书核心期刊.情报探索,2003(2):17-18

15.王秀成.利用引文分析法测定核心期刊的局限性及综合测定核心期刊的新模型.情报理论与实践,1989(6):9-12

16.罗式胜.核心期刊综合鉴定法探讨.图书与情报,1987(Z1):92-96

17.王伟.Dhawan期刊筛选模型的确立——选择核心期刊方法述评.情报学刊,1987(2):39-41

18.高潮柱.由借阅频次统计选定核心期刊的尝试.情报科学,1985(5):33-37

19.侯晓军.用灰色关联度确定核心期刊.图书馆杂志,1993(5):10-12

20.徐捷,尤韬.一种新颖的测定核心期刊的方法——AHP.情报理论与实践,1995(6):15-17

21.王映.加权TOPSIS与RSR法在学术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3(2):92-96

22.管进.馆藏核心期刊的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图书情报工作,2003(2):40-43

23.徐彦.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研究学科发展动向的可行性.情报学刊 ,1989(3):18-22

24.邱均平.跨学科发文视角下我国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研究态势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5):5-10

25.陈红勤,朱宁.2003-2007年我国开放存取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情报科学,2008(9):1317-1322

26.曹鹏.基于引文分析的国内数字图书馆研究现状探析.情报科学,2013(2):150-155

27.马楠,宫建成.利用引文分析方法识别研究前沿的进展与展望.中国科技论坛,2006(4):110-113

28.侯跃芳,崔雷,吴迪.应用引文共引聚类——内容词分析法对学科发展的研究.情报学报,2007(2):309-314

29.肖明,李国俊.国内竞争情报可视化研究:以引文耦合和关键词分析为方法.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1):100-102

30.范云满,马建霞,曾苏.基于知识图谱的领域新兴主题研究现状分析.情报杂志,2013(9):88-94

31.赵蓉英.我国文献计量与评价研究的新进展——第二届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与评价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图书情报知识,2004(2):9

32.俞青.科研评价中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应用初探.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1):50-53

33.赵基明,邱均平,黄凯,刘兵红.一种新的科学计量指标——h指数及其应用述评.中国科学基金,2008(1):23-33

34.季淑娟,董月玲,王晓丽.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学科评价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11):21-25

35.郭丽芳.评价论文学术质量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探讨.现代情报,2005(3):11-12

36.李爱群,黄玉舫,邱均平.我国学术期刊文献计量评价体系的客观性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探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4):609-613

37.陈江红.引文分析法在藏书建设中的应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7(5):12-15

38.邓宜新.用文献计量方法探讨馆藏及利用情况.冶金高校图书馆,1990(1):35-37

39.许超,赵瑞雪.基于文献计量的科研用户个性化推送模型.情报杂志,2009(10):141-143

40.黄明.文献计量在分类法研究中的应用——为《中图法》修订进一言.图书馆杂志,1984(4):23-28

41.黄明.在图书分类法研究中的应用——文献计量方法之我见.图书馆界,1984(4):44-47

42.杨波,阎素兰.齐普夫定律的汉语适用性研究及其在自动标引中的应用.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3):252-255

猜你喜欢

计量学情报计量
情报
情报
情报
基于CiteSpace的医药语料库文献计量学分析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化学计量学在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的应用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计量与测试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