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仲舒音乐思想简说

2014-10-21刘佳

北方音乐 2014年7期
关键词:修身董仲舒治国

刘佳

【摘要】董仲舒是西汉武帝时的儒学大家,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武帝采纳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2000余年。董仲舒作为儒学集大成者,其音乐思想也有许多有益的价值,值得认真研究。文章从音乐是修身要素之一、治国要素之一、教育要素之一,对董仲舒的音乐思想,进行简要的研究与论述。

【关键词】董仲舒;音乐思想;修身;治国;教育;要素

董仲舒是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儒学集大成者。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刘彻采纳以后,儒家思想便成为中国封建正统思想和统治思想,一直延续2000余年。至今,儒家文化思想仍和道家文化思想、佛家(释)文化思想一起,成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三大要素。

董仲舒的音乐思想是其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有许多有益的价值,值得认真研究。为此,本文从以下三大层面对董仲舒的音乐思想进行简要的研究与论述。

一、音乐是修身要素之一

董仲舒音乐思想的第一个层面,是他强调音乐是修身要素之一。

儒家讲求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所谓“修身”,指的是修养身心,以提高自己的品德。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基础与前提。《礼记·大学》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董仲舒继承孔子音乐修身的重要音乐思想,并进一步系统化、完整化。在儒家文化思想中,始终强调“贤人”的主体作用,这与西方文化思想强调“哲人”的主体作用形成鲜明的区别。在孔子之前,“美”与“善”不仅是形近字,而且是同义词,“美”即“善”, “善”即“美”。孔子虽然把二者区分开来,但他仍十分看重二者的密切关系,而且认为“善”比“美”更为重要。孔子的这一文化思想,也体现在儒家的音乐思想之中。例如孔子评论音乐作品时,认为“郑声淫”,《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只有《韶》乐,才“尽美矣,又尽善也。”西汉毛亨、毛苌在《毛诗序》中说:“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说的也是音乐的教化功能。董仲舒继承了儒家的这一音乐思想,将音乐作为个人“修身”的要素之一。鲁迅在《汉文学史纲》引用董仲舒所作《士不遇赋》后,对董作出如下评论:“终则谓不若反身素业,归于一善,托声楚调,结以中庸,虽为粹然儒者之言,而牢愁狷狭之意尽矣。”意思是董将《诗经》中与《楚辞》中歌唱的民歌,作为自我修养、“归于一善”的要素之一,是十分明显的。

二、音乐是治国要素之一

董仲舒音乐思想的第二个层面,是他主张音乐是治国的要素之一。

董仲舒这一音乐思想,也是儒家音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所谓“治国”,就是治理国家。董仲舒认为,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音乐的功能与作用。战国至秦汉之间的儒家专门对音乐的社会功能进行了研究,西治戴圣编纂的《礼记》中的《乐记》,是中国很早的音乐理论著作,也是儒家美学理论经典之一。《乐记》“以‘礼乐思想为中心,对音乐等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和藝术创作、欣赏中的主客体关系,作了系统论述。提出‘礼乐相成、‘乐通伦理、‘乐者人情不免、‘乐者天地之和、‘乐善民心、‘移风易俗等重要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董仲舒继承了儒家的这些音乐思想,强调音乐可以改善民心、使之善良,可以有助礼教与伦理,可以“移风易俗”,所以音乐有助于对百姓的管理。

在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扩大了乐府的规模,使之真正成为掌管朝廷宴会、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以及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的专门的音乐官署。在以音乐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发挥出音乐的特殊作用。

三.音乐是教育要素之一

董仲舒音乐思想的第三个层面,是他强调音乐是教育的要素之一。

音乐作为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早在先秦时期,儒学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奠定了“礼乐相济”的教育理论。孔子还身体力行,自己带头学习音乐、研究音乐,成为著名的古琴演奏家。早在西周时,教育就有“六艺”:礼(礼仪制度、道德规范)、乐(音乐、诗歌、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文字读写)、数(算法)。到了孔子,他把“六艺”重新定义成:“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把“六艺”变为“六经”。

到了董仲舒,他又再一次强调音乐的独特教育作用。他主张以教育中的教化为“堤防”,在立太学、设痒序时,也都将音乐纳入到教育内容之中。

猜你喜欢

修身董仲舒治国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碍眼与碍心
优贤不扬历
董仲舒的“不表扬”
露胎印花罐
傅雷家书的修身思想研究
大学生如何才能放飞梦想播种希望
在家风建设中如何增进亲子教育
明清家训“修身、齐家、处事”思想探析
“春秋决狱“及其现代价值